九月三十日是什么节日(慎终追远)
◆ ◆ ◆ ◆ ◆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节期很长,前后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虽然各地的清明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祭祀是古代“国之大事”,作为祭祀节日,清明节始于周朝春秋时的晋国,到唐朝已成为法定节日。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期间,随从人员中,忠臣介子推割下自己的腿肉给重耳充饥。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的晋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然介子推却不愿夸功争宠,携母归隐山林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几次力请他出山未果,情急之下轻信人言以火攻烧山相逼,不料却将介子推与母亲烧死在一棵柳树下,树洞里留下用衣襟写的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悔恨不已,下令这天要全国禁烟火、吃寒食,“寒食节”由此得名。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据传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再后来,清明节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的内容。到了宋元时期,清明逐步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细细盘点,中国人一年到头,祭祖的节日竟有清明、中元、寒衣和除夕四个之多,涵盖四季,对先祖的尊崇可见一斑。然而,“敬祖”并不是中国人独有的精神,在国外,许多国家也有这样特别的一天,以各种各样的仪式,来寄托对逝去亲友、亡故烈士的哀思。
日本: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的由来,普遍认为是源自佛经《大藏经》中目连救母的故事。传说佛陀弟子目连在得道之后,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用自己的道眼观察,发现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想用钵盛饭给母亲吃,但饭每送至母亲口边,就化为灰烬。目连只得求佛陀救赦母亲,佛陀说目连救母需借助十方僧众之力方可。要实现此法,需在七月十五众僧修行圆满之时,敬设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养十方僧众,方能得到他们的帮助,于是诞生此节。
对日本人而言,盂兰盆节的重要程度仅次于春节,虽然不是全国的法定节假日,但大多数公司会安排假期,短则3天,长则10天,人们纷纷回乡祭祖。
盂兰盆节也是农历七月十五,和道教的中元节重合,中元节是道家超度(赦免)亡魂的日子,所以在道、佛两教的加持下,这个节日曾经风靡一时。除了日本和中国,印度、朝鲜、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也都会过这个节日,不过目前来看,日本对于这个节日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
韩国:寒食节
虽然中韩两国对寒食节的发源有争论,但据文献记载,韩国人过这个节日起步也十分早,在韩国高丽时代,便有大臣回乡扫墓、禁止在寒食行刑等措施。而到了朝鲜时代,寒食节就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这时,朝廷都会在王陵和宗庙前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民间也有各自的祭祀,家家户户都会准备水果、点心、酒酿等简单的茶礼以飨祖先。
在古代朝鲜,寒食这天除了祭扫之外,还有多样的活动。迈入现代文明社会后,却只剩扫墓祭祖这一项。寒食之日,民众会到各地墓园追思、清扫,还会给旧坟植上新的草皮,称为“改莎草”。
不过近年来,韩国人似乎对这一节日越看越淡,甚至有不少韩国媒体发文抱怨民俗风味正在褪色,连墓地在寒食时都显得十分冷清。
柬埔寨:亡人节
亡人节,是柬埔寨人祭祀亡灵的日子,也有一个别有趣味的故事。
相传从前有许多商人搭乘帆船出去做生意,夜晚行至一处荒无人烟的海岛休息,不幸遇见出来觅食的饿鬼们,为了恳求饿鬼放他们一条生路,商人们便向鬼王承诺:每年北风吹起之际,便编制船只,放上各种粮食、稻谷、糕点、香蕉等等随水漂浮以供给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如此。
自此,这一节日世代相传,每年佛历10月1日至15日,当北风吹拂的时候,柬埔寨就迎来了亡人节,这是目前亚洲地区时间最长的节日。
从亡人节的第一天开始,柬埔寨民众就带着供品到佛寺祭扫,每人至少需要走访一家,若能走访超过7家,则意味功德圆满,走访得越多,积的功德越多。因为据说离世的亲人,会在7个寺庙里寻找家人的食物,如果他们找了7个寺庙,都没有家人送来的食物,他们就会感到特别饥饿和痛苦,而且也会特别气愤。
到了第15日,天没亮的时候人们就会到河边,在香蕉树编成的小船上放上祭品,让其随河水漂流,跪送亡魂乘船返回阴间,亡人节仪式到此结束。
在一些地区,人们还会举办水牛赛跑和摔跤比赛,借这样的方式对数百年前的先人们的承诺表达敬意。
德国:万灵节
11月2日,在万圣节的次日是万灵节,也是西方世界一次大规模的“祭祖”活动。公元11世纪,克吕尼主教奥狄洛建立这一节日,13世纪后,流传开来,成为普遍的节日。
节日当天,许多德国人会到墓园祭奠逝者,除了缅怀,祭奠形式也有几分“迷信”味道:
在家中,德国人会准备面包、牛奶、水等食物以飨逝者。个别地区在当天晚上一定要吃燕麦粥,他们将谷粒视为炼狱中的灵魂,吃掉几颗,就代表着救出了几个灵魂。屋内还要点上许多蜡烛,表示活着的人维护逝者安宁。
当人们进入墓园后,会将“圣水”洒在逝者的墓上,他们相信通过这一方法,可以减轻逝者在炎热地狱中的痛苦。同时,在墓前供上食物,点燃蜡烛。在自杀的亡者面前,则不能点蜡烛,因为这象征着逝者的后代也会成为自杀者。
与前一天万圣夜的嬉笑打闹十分不同,万圣节和万灵节之间的夜晚,人们宅居在家,因为他们相信这时街上到处飘荡着鬼魂和魔鬼。
刚果:扫墓节
在刚果,面对刚刚离世的死者,人们会有哭丧仪式:死者亲属会在死者的家门前不停哭跳,直到死者下葬为止。夫妻之间的仪式更为夸张、奇异,丈夫死了,妻子要水米不进、边哭边跳、光着上身在地上悲痛欲绝地来回翻滚,以示自己的悲伤。一个村落中有人死的话,全村妇女都要在村道上,边哭边跳向死者道别,且除了总统的汽车之外,举国上下其他车辆都不得遮挡、超越灵车,以示悼念。
每年的10月1日,是刚果的“扫墓节”,全国放假一天,全家老少身着黑色礼服、带上祭品前往扫墓,还要拔除墓地边的杂草,并将杂草烧掉。
墨西哥:亡灵节
墨西哥的亡灵节分为两天,11月1日是“幼灵节”,祭奠死去的孩子,11月2日是“成灵节”,祭奠死去的成人。每到此时,墨西哥人会在家里摆好祭坛,坛上放满鲜花、糖果、装饰物等,欢迎去世的亲人回家,或在墓地摆好宴席,放音乐,彻夜守候庆祝。
亡灵节起源于古老的墨西哥土著印地安文化,16世纪西班牙人来到新大陆后,西方天主教万圣节与印第安人祭祀亡灵的古老传统相结合,从而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亡灵节”。不过,墨西哥的亡灵节本质上还是继承了印第安人传统,以及他们对生与死特有的幽默和理念。在他们看来,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亡魂会去往另一个幸福的世界,享受新生命的开始。
所以,相对于很多国家在这一天表达“哀思”,墨西哥则更为“豁达”,他们通常会在这个节日上载歌载舞,玩得不亦乐乎。
除了墨西哥之外,波兰的“亡人节”,法国的“圣灵节”在举办日期(几乎都在11月初),以及形式内容上,也和墨西哥的亡灵节有很多相近之处。
俄罗斯:墓前画彩蛋
在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俄罗斯人都要举家前往已故亲人的墓地扫墓,这个节日就是俄罗斯的纪念死者节。纪念死者节在俄语中的名称叫“拉多尼察”,字面上看不出忧伤的意味,据语言学家考证,该名称源于“降生”和“快乐”两个词。
在这一天,俄罗斯人会举家前往亲人的墓地扫墓和祭奠。按照传统习俗,他们会在墓前供上绘有彩色图案的鸡蛋,据说这样可以祈求保佑逝者,此外还会供上甜乳渣饼、馅饼、果子羹等食品,在墓地周围种上花草。祭奠结束后,全家人会在墓前简单地聚餐,每个人都要饮上一杯伏特加酒,但饮酒时不能碰杯也不能说话。虔诚的东正教信徒则在去墓地前先到教堂为逝者点上蜡烛,并为逝者的灵魂安息进行祷告,领取圣水洒到墓地前。
英美:烈士的清明节
很多国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清明节”,他们对于先人的纪念,往往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日子也都是各家先人的纪念日。不过他们也有类似清明节的集体纪念日,以纪念那些为国牺牲的英灵。
比如美国的“阵亡将士纪念日”(国殇日)、英国的“战争纪念日”(节日最后一天也被称为“和平纪念日”)、叙利亚的“烈士节”、突尼斯的“英雄节”、缅甸的“烈士节”、坦桑尼亚的“哀思节”,这个更接近于中国以纪念英烈为核心的“烈士纪念日”。在中国,这一节日的日期是每年的9月30日,来源于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日。
(编辑: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