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孟的名人(孟锦云)

文|探古论今人

编辑|探古论今人

1976年9月8日晚7时10分,身体已经十分虚弱的毛主席,呼吸再度急促起来。

见状,身为毛主席贴身护士的孟锦云马上前来,低头为毛主席进行胸部按摩。怎奈,此次病情来得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凶险,就在孟锦云为毛主席按摩的时候,主席他用很低的声音向孟锦云说道:“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这也成为毛主席弥留之际,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孟锦云与毛主席

次日凌晨,毛主席经过4个小时抢救后,终究撒手人寰,随后,孟锦云泪眼朦胧地走出抢救室,向外面等候的人们说了一句:“主席去世了。”

话音刚落,在场便有人忍不住哽咽起来,孟锦云也被氛围牵动,继而回想起自己与毛主席一起度过的16个月,其中的点点滴滴都让她悲伤而感慨,在她看来,晚年的伟人一点都不快乐……


初识毛泽东

孟锦云

那是在1963年4月的一天,空政文工团的舞蹈演员孟锦云被安排前往中南海表演舞蹈。

那时候,中南海的首长们消遣娱乐活动并不多,而舞蹈也就是他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因此,当时的一些文工团成员们,在经过严格的审查之后,就可以进入中南海陪首长们跳舞。

就这样,当时年纪不过15岁的孟锦云,便跟随几名文工团的“同事”们,来到了中南海内的舞厅。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孟锦云尽管在12岁便考入了空政文工团,但又哪里能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然能进入中南海,充当首长们的舞伴呢?因此,坐在软垫背椅上,她难免显得局促不安。

就这样,在不安中等待了一段时间之后,晚上10点钟,伴随着舞厅中舒缓音乐的戛然而止,在座不少人纷纷起立,向着一个从门口走入舞厅的来人致意。

而待到孟锦云看清了那张脸,本就不安的她直接当场呆滞。没错,来人正是毛主席。

在过去,孟锦云只知道毛主席是新中国的解放者,即便能在大街小巷上时不时看到毛主席的画像,又何曾想过自己竟然能在今天亲眼看到他的真人出现呢?

在孟锦云小心打量的目光中,一身穿着宽松舒适的毛主席坐到了为他准备的沙发上,不多时,舞厅内再度响起了由小舞台上乐队演奏的音乐,随后,孟锦云身边一位曾多次前来伴舞的文工团成员主动起身,向毛主席作出了邀请。

毛主席会意,即刻起身,伴着音乐与对方跳起了舞蹈。

见得此景,孟锦云将眼睛睁得大大的,一直看着这位伟人如何与舞伴跳舞,也正是她这般“直勾勾”的目光,待到一曲舞毕,毛主席对孟锦云笑了笑,仿佛在鼓励她下定决心……

面对毛主席目光中的鼓励之意,孟锦云在忐忑之余最后还是豁然起身,向毛主席走去。

然而,不管再如何下定决心,但在等到毛主席伸手将其拉过的时候,孟锦云还是乱了方寸。慌张之下,本原本对这首舞曲“轻车熟路”的她,甚至于一度不清楚自己应该先迈哪只脚。

孟锦云

毛主席当然也看出了她的慌乱,却是在共舞之时朝她笑了笑,安慰她说:“小同志,不用紧张,你的舞步不错嘛。”

虽然知道是毛主席在安慰自己,但是孟锦云看到主席他老人家如此温和,内心倒也是一阵轻松,跳着跳着便渐入佳境。随后,两人边跳边聊,在得知孟锦云的老家在湖北之后,毛主席还称她为半个小老乡。

就这样,天性单纯机敏的孟锦云,在毛主席面前开始变得无拘无束,时常引得对方大笑,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初识,之后,孟锦云才会在1975年5月,被毛主席安排到自己身边工作。

毛主席教她读书


在进入那段特殊时期之后,孟锦云由于一些原因而遭人逮捕,被判处劳改5年。出狱后,她被分配前往武汉军队医院,在那里学习了护理知识,成为一名医院的护工。

在武汉担任护工这段时间里,孟锦云时常回忆过去,也对很多问题感到疑惑。此后,在一番因缘际会之下,1975年5月,她重新回到了北京。

到了北京,孟锦云找到了毛主席身边的秘书张玉凤,正是在张玉凤的帮助下,这个小姑娘在中南海,顺利见到了当时已经身患重病的毛主席。

毛主席与张玉凤

两人见面,孟锦云的内心既兴奋,又感到委屈。只见她眼里噙着泪花向主席说道:“主席,我是湖北来的孟锦云,你还记得我吗?”

毛主席回答:“记得,你不就是我的半个小同乡吗?”

闻得此言,孟锦云不禁落泪,之后便将她这些年来的种种遭遇,诸如如何被人攀诬陷害,如何被别人虐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默默地听着,也一直被孟锦云拉着手,而伴随着这个小姑娘的诉说,他的内心感慨良多。待到孟锦云将话说完,毛主席沉默一会儿,忽然起身,继而激动地向孟锦云说道:

“你不要讲了,你来了就什么都好办了,你就留在我这里工作。”

毛主席做了决断,孟锦云也就作为一名贴身护士,留在他的身旁,一直待到了16个月后毛主席逝世。

在毛主席身边,孟锦云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留意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二是照顾好毛主席的日常起居。

而在这两个任务之外,孟锦云平日里做得最多的,便是为毛主席念书、念文件。为此,毛主席还给孟锦云起了个“孟夫子”的绰号。

不过话说回来,孟锦云之前虽说在文工团工作,但本身的文化程度也就是能将报纸、文件中的文字读通顺,至于《资治通鉴》《红楼梦》之类毛主席喜爱的书籍,她虽能读,却往往读不懂。

那是在孟锦云进入中南海之后不久。一天,毛主席忽然对孟锦云说道:“‘孟夫子’,称你是‘孟夫子’可真有点冤枉你。”

孟锦云闻言,便反过来追问:“怎么冤枉我了?”

毛主席呵呵笑了,然后才继续说道:“你和历史上那个孟夫子都姓孟,是一个祖宗,可是那个孟夫子呢是个大学问家,你这个‘小孟夫子’,读书甚少,可算是‘愧对’祖宗啰。”

听毛主席这样说,孟锦云一下子给“气”笑了,她说:“我怎么敢跟孟夫子比呢,您也知道我的水平,给您读一读报纸、文件还可以,可是您那些书,我能读懂的没基本,看不懂那么多,可怎么个读法儿啊?”

毛主席又回答:“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你应该争口气,能读懂基本就先读几本嘛,这基本真的读懂了,还会影响下基本,至少是来了兴趣了,有了信心了。”

话说到这儿,毛主席口中言语一顿,又继续说道:“就算真看不懂,还可以问嘛,学问学问,就是又学又问,可以问周围的人,也可以问我嘛。”

随后,毛主席提笔在一张便条上为孟锦云写下“学问”二字,顺手递给对方,朝她说:

“你就是要边学边问,我年轻时候,就当过教员,现在老了,但教你这样的学生,还是可以的吧!要是把我也问倒,说明我也不懂,我再去问嘛。我是不怕你问,就怕你不问。”

听到这里,孟锦云高兴地说:“我能向您请教,请您当老师,那当然好啦,就怕您不教我这个笨学生。”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劝说下,孟锦云开始尝试阅读一些文化、历史类书籍,其中,《资治通鉴》就是毛主席借给孟锦云阅读的第一本书。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把《资治通鉴》借给孟锦云后,毛主席还笑着和她说:书看完了不能白看,起码要发表一些看法,不过要注意,读书一要读 ,二要怀疑 ,三要提出反对的意见。

对此,孟锦云自然奉行无疑,而毛主席这样的教育,也成为此后她一生的财富。

晚年的伟人并不快乐


说起来,在晚年毛主席的身边,有两个人与他最为亲近。

其中一个,自然是天性活泼的孟锦云,事实上,正是由于孟锦云的存在,毛主席的晚年生活才多少增添了一抹亮色。而除了孟锦云之外,另一个,则是我们同样在之前提到的主席秘书张玉凤。

也正是由于曾于毛主席朝夕相处,张玉凤才会感觉那段主席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过得十分苦闷,以至于她说:毛主席很孤独,经常偷偷一个人哭,还不愿意见人。

毛主席与张玉凤

事实上,由于有人从中作梗,在毛主席的晚年,就连他的女儿李敏也只被允许前来探望三次。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次,毛主席与女儿在陈毅元帅的追悼仪式上碰面之后,竟急忙拉住李敏的手说道:

“娇娇啊,你要常来看我啊,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呀?”

不得不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去掉一个名为“伟人”的光环,那时的毛主席也不过是一个渴望得到儿女关爱的普通老人。

1975年12月26日这天,是毛主席人生中度过的最后一个生日。然而,由于时期的特殊性,这一天中南海毛主席的家里却显得冷冷清清。只有毛主席以前的护士长吴旭君,以及护士孟锦云,秘书张玉凤等人陪伴。

这一天,毛主席难得没有久久地躺在床上,待到饭后,他甚至提议一起去客厅里坐一坐。就这样,张玉凤、孟锦云搀扶着主席颤颤巍巍的身子,来到了卧室的门外。

可不料,也就在这时,江青却从门外走了过来:“主席呀,我给你祝寿来了。”

江青来了,还专门为毛主席带了两个菜,毛主席听到她的声音说到底还是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无神地望了对方一眼,随后将头稍微摆动一下,就当打过了招呼。脸上表情依旧木然,也什么话都没有与对方表示。

毛主席对江青不愿理睬已经是很长时间的事情了,身边的护士秘书们也早已见怪不怪。

而实际上,江青本人也知晓毛主席对自己的态度,这次前来也只是一次例行公事,没待多久便离去了。话说到这儿,江青的存在其实也就是毛主席晚年“不快乐”的主要来源之一。

当然,儿女不能前来照顾自己,身旁却还可以有孟锦云这样的开心果,用以抒解内心的孤独感;江青让人反感,平日里“眼不见、心不烦”,日子也还能将就着过。

因此,在孟锦云眼中,真正困扰了毛主席整个晚年的,还是他身上的病痛。

在1960年以前,毛主席还正如当时媒体上宣传的一样,“神采奕奕、满面红光”。然而,在时间来到1960年以后,年事渐高的毛主席先是患上了老年性便秘,随后又因肺部感染,患上了肺炎。

就这样,从70年代开始,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开始急转直下。期间,虽有几度好转,但由于主席本人抗拒手术与抗生素的态度,病情始终反复不定。

1972年2月,毛主席因一口痰咳不出而首次陷入昏迷,此后,亦是数次陷入昏迷,只在1975年的春夏之交,有过一个短暂的稳定期。也正是在这段稳定期内,孟锦云来到了毛主席的身边。

在孟锦云的陪伴下,毛主席安然度过了自己的生日,却在之后,再度病情恶化。

在孟锦云的回忆中,毛主席即便到了最后的日子,依然不愿打针不愿吃药。但越来越虚弱的身体,终究让他不能再继续倔强。

尤其在周总理与朱老总逝世的消息先后传来之后,心神激荡之下,毛主席日后几乎水米难进入,只能在医生的多次劝说后,通过鼻饲插管维持营养的摄入。

1976年9月的一天,孟锦云请假回家,可就在当天晚上7时15分,突然有人找上门来,要求她务必马上返回中南海。等到孟锦云到了毛主席的卧室,她才知道毛主席刚刚犯了心肌梗死,经过20多分钟的抢救才脱离险情。

经此一着,孟锦云对毛主席的身体状况都已然心知肚明,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内,她再未离开毛主席身边一步,也因此成了毛主席最后一段人生旅途的见证者。

当然,也正是在这16个月,489个日夜的朝夕相处之后,孟锦云才看得出,头顶“伟人”光环的毛主席,晚年其实并不快乐……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探古论今人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0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