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一炬猜一生肖(159年前在圆明园)
11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为更好践行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地的文物保护国际共识,国家文物局经与何鸿燊先生协商一致,将马首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回归原属地。(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在昨天,一则消息迅速冲上热搜:“何鸿燊先生将于2007年购得、并在澳门公开展示多年的铜马首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迄今为止,圆明园十二生肖铜首中,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在内的七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
“马首”将与其他六尊已经回家的兽首铜像聚首京城,在“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上亮相。
11月27日展览结束后,马首铜像将入藏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
这也是首尊回到圆明园收藏的兽首。
而那些仍旧在海外流浪的宝贝们,究竟何时才能悉数归家,齐聚华夏?
漂泊百年,马首归家
圆明园马首铜像,原是清代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兽首喷泉的主要构件之一。
海晏堂这个喷泉,其实是一个水力钟。12个兽首铜像,代表着12个时辰,每到相应的时辰,对应的铜像就会喷水。
铜马首和其它11尊兽首铜像一样,是由意大利籍传教士郎世宁设计,乾隆年间宫廷匠师精工制作的。
这些铜像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以精炼红铜为材,色彩深沉厚重,历百年风雨而不锈蚀。
因为是由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宫廷造办处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表面还以精细的錾工刻划,像动物绒毛等细微之处皆一凿一凿锻打而成,清晰逼真。
鼻、眼、耳等重点部位及鼻上和颈部皱褶皆表现十分细腻,不见一丝马虎,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和铸造技巧。
令人痛心的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铜马首与其它11尊兽首铜像一同流失海外。
此后百余年,圆明园兽首铜像漂泊海外,与祖国分别。
值得欣慰的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有无数人为流失文物的追回工作默默付出。
以圆明园马首铜像为例。
2007年8月,国家文物局获悉圆明园马首铜像即将在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的消息。
第一时间表达了终止公开拍卖的坚定立场和促成文物回归的良好意愿,拍卖公司对此给予积极配合。
当年9月,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得知相关情况后,以高度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慨然出资,以6910万港元的价格拍下马首铜像,结束了马首铜像140余年的离散漂泊。
在2019年11月,何鸿燊先生决定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国家文物局,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献礼。
时隔159年,首尊圆明园兽首铜像终于回家,回到“万园之园”。只可惜,还有五尊兽首铜像在外流离。
在马首展出位置的背景墙上,写着一句话:“它的回归启示我们: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
万园之园,毁于一炬
作为清王朝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规模、杰出的打造技艺、精美的建筑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享誉世界。
这座气派的皇家园林,在西方艺术家眼里,是“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是“一千零一夜”真实版,是东方文明的奇迹。
可是,这个奇迹消失了,我们只能在画中看到它。
“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掠夺,一个纵火。似乎获得胜利就可以当强盗了;......那里不仅有艺术精品,还有大堆大堆的金银制品......一个胜利者装满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另一个见了,也把一个个保险箱装满。于是,他们手挽手笑着回到欧洲。”这是雨果说的。
圆明园之于中国,正如巴特农神庙于希腊。
以前人们对巴特农神庙做的事,在1860年10月又发生在圆明园里。
曾经的“参与者”英国海军上校Harry Lewis Evans在与家人的通信中,详述了自己和中国军队的战争。
当然,在信中能找到洗劫圆明园珍贵文物并现场拍卖的场景;掠夺青铜器、珐琅器和瓷器等珍贵文物的场面;以及他撤走前参与的“大派对”——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前阵子回家的西周青铜器虎鎣(yíng),便是这位上校的“战利品”之一。
2018年3月,国家文物局得知青铜“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相关消息,立即展开文物追回的相关工作。
2018年4月底,青铜“虎鎣”境外买家表示愿将文物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2018年9月,国家文物局代表团在刘晓明大使的见证下,于中国驻英国使馆成功举办青铜“虎鎣”捐赠接收仪式。
2018年11月23日,青铜“虎鎣”安全抵达北京。
至今,小学课本上的内容,依旧历历在目: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最后,几乎每个冲进圆明园的将士们,都满载而归,无数宝物被带走,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也在其中。
只留下一片灰烬给圆明园。
流失文物,归期未定
事实上,流失海外的文物,远不止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它们只是众多流失海外文物的缩影。据粗略统计,大约有 163 万件中国文物,散落在47个国家的218家博物馆中。
其中,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收藏最多,而民间藏品的数量,更可能是这十倍之多。
要知道,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数量180余万件,163万,则差不多是一个故宫的量了。
更可恶的是,你无法想象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存放这些文物。
比如现在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作《女史箴图》原本保存在颐和园,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被一名军官抢走。
回到英国后,他以低贱的价格(25英镑)将画作卖给了大英博物馆。
而由于大英博物馆根本不熟悉中国画的保存方式,于是就这么把《女史箴图》割成了三段,裱在木板上,导致名画开裂掉粉。
为了掩盖他们的不专业的保存文物的方式,他们决定不展出被损坏的《女史箴图》。
再例如,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元代壁画——药师经变壁画。
在民国战乱时期,山西洪洞广胜寺内的僧人,将《药师经变》巨型佛教彩绘壁画以1600大洋卖给了两个美国人。
巨幅壁画就这样被一块块从山墙壁上铲下来,编号装箱运到美国,后重新按编号拼装到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墙上。
可是,万万没想到,他们就这样让壁画“裸展”,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更离谱的是,工作人员不按照原样修复,而是使壁画的线条更加锐利,色彩更鲜艳。
殊不知,这样的保存方式,正加快壁画的氧化褪色,甚至脱落。
像这样的情况,在国外各大博物馆都有。对于中国壁画,他们并不知道如何正确的保护。
大英博物馆中的敦煌壁画,因无任何保护措施,直接暴露在公众面前,现在壁画上的色泽,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天比一天暗淡。
文物遭受如此对待,确实令无数国人心痛不已。它们多舛的命运,牵动着十多亿中国人的心。
正如兽首铜像背景上的字:“它的回归启示我们: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
如果文物能说话,我想它们一定会说:“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