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之舌打一生肖(指出)

导语:今日,在下有幸拜读了@贝勒说历史的大作《如果由韩信统领赵军,兵仙决战人屠,长平之战的历史会不会改写?》。此文中对于秦赵双方战前客观条件的分析是很精彩的,运用了多种史料。但其文中的一些在下需要来修正一下。


1.“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元代戏剧中的说法,准确表述应为“明出子午,暗度陈仓”(注一)。而且韩信的计策其实失败了,刘邦听从赵衍的建议,改走小道才进入了关中(注二)

2.“水淹废丘”的人是刘邦而非韩信(注三),实际上韩信在这一段时间内行踪不明,有两种可能:一、再围攻废丘。二、跟随刘邦参加了彭城之战。(注四),若韩信一直都是围攻废丘却无法将其攻克,这恰恰是他攻坚能力较为低下的表现(注五)

3.指挥京、索之战的人是刘邦而非韩信,韩信仅仅是向刘邦提供了一些兵力(注六)

4.灭赵、代两国的是刘邦而非韩信(注七)井陉之战中赵代联军的数量当少于二十万(注八)

5.派人降伏燕国是李左车的计策(注九)

5.韩信能在历下之战大破齐军,是通过陷害郦食其达到的(注十),且当时他就算不出兵齐国也会归附汉国(注十一),韩信的出兵反而促成了齐楚联盟(注十二)

6.汉军能在潍水之战中取胜并于战后全面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不仅是韩信的功劳(注十三)潍水之战中汉军人数应与齐楚联军相当(注十四)

7.韩信从来就没有评价过白起(注十五),《楚汉传奇》中韩信对白起的评价是编剧高希希瞎编的,完全错误(注十六)

注一:详见李开元《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注二:《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须昌侯赵衍,以谒者汉王元年初起汉中,雍军塞陈(仓)诣上,上计欲还,衍言从他道,道通……

注三:同书《高祖本纪》:

汉王之败彭城而西……(汉二年)六月……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

注四:根据《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书 韩信传》略同)记载,韩信在献《汉中策》后就“消失”了,直到京、索之战爆发前,才“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因此,韩信既有可能留在关中围攻废丘,也有可能跟随刘邦参加了彭城之战。如果据李开元先生的猜测,则韩信当时留在了关中(注1)

注五:同书同纪:

1.(汉元年)八月(注2),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

2.(汉)二年,汉王东略地……正月,虏雍王弟章平。

3.汉王之败彭城而西……(汉二年)六月……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前已引)

可见刘邦于汉元年五月(注3)发动北定三秦之战,而在战役过程中又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刘邦才开始围攻废丘,此处暂且估计刘邦于汉元年九月开始围攻废丘。汉二年刘邦就已经离开了废丘战场,根据俘虏章平是在汉二年正月,可知刘邦离开废丘战场、向东“略地”也是在汉二年正月。而刘邦彭城战败后再次回到废丘战场并用水将其淹没是在汉二年六月。综上所述:汉军围攻废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刘邦围攻废丘(约汉元年九月~汉二年正月)——诸将围攻废丘(汉二年正月~六月)——刘邦水淹废丘(汉二年六月)

其中诸将围攻废丘的这一阶段即第二阶段共历时大约五个月,而当时章邯在关中不得人心(注4),又屡次为汉军所败(注5)手中军队数量亦不多(注6),其本人甚至可能无心再战(注7)。若韩信在如此优势下五个月之内无法攻下废丘,说明他的攻坚能力较为低下。

又,李开元先生在其著作《楚亡——从项羽到韩信》中也提出了“韩信似乎不善于攻坚”的观点。

注六:《汉书 高帝纪》:

1.吕后兄周吕侯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

2.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韩信亦收兵与汉王会,兵复大振。与楚战荥阳南京、索间,破之。

同书《韩信传》:

信复发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间,以故楚不能西。

这三段史料说的很清楚:一、刘邦彭城大败后得到吕泽(即“吕候”)的支援从而稍微稳住局势。二、刘邦得到了萧何的支援,又与韩信会师后士气大振。三、刘邦指挥汉军作战,在京、索间击败楚军

注七:《史记 曹相国世家》:

因从韩信击赵相国夏说军於邬东,大破之,斩夏说。

同书《靳歙列传》:

(靳歙)别之河内,击赵将贲郝军朝歌,破之,所将卒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十匹。从(汉王)攻安阳以东,至棘蒲,下七县。别攻破赵军,得其将司马二人,候四人,降吏卒二千四百人。从(汉王)攻下邯郸。别下平阳,身斩守相,所将卒斩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鄴。从(汉王)攻朝歌、邯郸,及别击破赵军,降邯郸郡六县。

同书《周緤列传》:

(周緤)蒯成侯緤者,沛人也,姓周氏。常为高祖参乘,以舍人从起沛。至霸上,西入蜀、汉,还定三秦,食邑池阳。东绝甬道,从(高祖)出度平阴,遇淮阴侯兵襄国,军乍利乍不利,终无离上心。

同书《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1.(淮阴)兵初起……别定魏、齐……

2.(阳夏侯陈豨)以游击将军别定代。

综上所述,真实的汉灭赵示意图是这样的(侵删):

注八:同书《淮阴侯列传》:

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赵代联军的“二十万”是“号称”的,且据注七分析,赵国面临刘邦、韩信两路大军的钳形会战攻势,也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兵力。

注九:同书同传:

於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原足下勿辞。”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原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弊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彊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臣愚,窃以为亦过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韩信曰:“然则何由?”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後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於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諠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後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

韩信靠李左车的计策才平定了燕地,实际平定燕地的人是李左车。

注十、十一、十二:同书同传:

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於是信然之,从其计,遂渡河。齐已听郦生,即留纵酒,罢备汉守御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菑。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烹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请救。……楚亦使龙且将,号称二十万,救齐。

第一,韩信在历下之战的成功导致了郦食其的死亡。第二,郦食其本来已经与齐王打成了一致,本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使齐国倒向汉国,根本就不需要韩信出兵。第三,韩信的出兵反而促使了齐楚联盟的促成,要不是刘邦即使派人来支援韩信,韩信难以对付这局面(注8)

注十三、十四:同书《灌婴列传》:

以御史大夫受诏将郎中骑兵东属相国韩信,击破齐军於历下,所将卒虏车骑将军华毋伤及将吏四十六人。降下临菑,得齐守相田光。追齐相田横至嬴、博,破其骑,所将卒斩骑将一人,生得骑将四人。攻下嬴、博,破齐将军田吸於千乘,所将卒斩吸。东从韩信攻龙且、留公旋於高密,卒斩龙且,生得右司马、连尹各一人,楼烦将十人,身生得亚将周兰。

同书《曹相国世家》:

参以右丞相属韩信,攻破齐历下军,遂取临菑。还定济北郡,攻著、漯阴、平原、鬲、卢。已而从韩信击龙且军於上假密,大破之,斩龙且,虏其将军周兰。定齐,凡得七十馀县。得故齐王田广相田光,其守相许章,及故齐胶东将军田既。

以上记载说明韩信虽被“夺军”,单灭齐之时刘邦给他派来了增援的军队,而军队的首领曹参、灌婴都是一时名将,尤其灌婴更是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同书《灌婴列传》:

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原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於荥阳东,大破之。

因此汉军的数量其实是相当多的。

再说齐楚联军的数量,实际上可能不到二十万,同书《项羽本纪》根本就没有提点龙且军队的数量;同书《淮阴侯列传》中也只是“号称二十万”,当时项羽主力与刘邦相持根本就脱不开身,项羽也不可能再拨出二十万人给龙且,这个“号称二十万”只是为了威慑韩信罢了。而田广在历下没有防备之时被韩信袭击,连都城临淄都被攻占,也必定是损失惨重。

汉军之所以能够在潍水之战后全面反攻,是刘邦正面对抗项羽主力,英布牵制其侧翼,彭越扰乱其后方、断其粮道,韩信北上开辟第二战场得共同作用的结果。

注十五:没有任何史籍中记载了韩信评价白起的事情,根本就是电视剧《楚汉传奇》的编剧高希希编出来的,电视剧也能当作正史看?不,她连野史都不如。

注十六:长平之战一共打了三年,白起在战役爆发的第三年才上任,打得久是他的错?秦军的损失根本就没有二十万,《史记 白起列传》:

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这段话要结合语境来看,不能断章取义,“秦卒死者过半”指的是从长平之战到邯郸之战一共死亡了一半秦军,而在这过程中,先用王龁与廉颇交兵,再有秦军诈败诱敌,又有赵军突围拼杀,还有王陵攻邯郸不利、“亡失五校”。这些难道都要算在白起头上?

毛主席:

千载之下,论歼灭战无出武安君之右。

“围城必阙”的理念出自《孙子兵法》,是孙武比白起更会打歼灭战,还是高希希比白起更会打歼灭战?白起花了那么多时间、牺牲那么多兵力诱敌目的十分明确:全歼赵军。

孙武是春秋时人,柏举之战跟长平之战是一个规模吗?你说要把包围圈开个缺口,赵军跑了怎么办?里应外合夹击你怎么办?《孙子兵法》里还说“十则围之”哩,难不成真要十几倍兵力才能包围敌军?白起以六十万围四十万本就是逆天之举,还怎么开个缺口,送死吗?

注1:详见李开元《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注2:《汉书 高帝纪》作“五月”。




据图,刘邦应当可以在发动战役约四个月的时间后开始围攻废丘,则五月出兵较为合理,故本文从《汉书 高帝纪》。

注3:《史记 高祖本纪》作“八月”,应以《汉书 高帝纪》为是。

注4:《史记 项羽本纪》记载章邯降楚之后:

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於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章邯降楚后被封了王,但其部下二十万皆被坑杀,部下多秦人,故章邯为关中父老所痛恨。这一点在韩信的《汉中对》里说的更清楚,《史记 淮阴侯列传》:

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注5:同书《高祖本纪》:

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前已引)

注6:同书《项羽本纪》:

1.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2.(巨鹿战后)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

3.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4.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

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於项梁;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故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5.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第一,章邯是项羽的杀(叔)父仇人,又军事能力杰出,所以项羽尽管在利用他,也还是对其甚为忌惮。所以项羽定然不会分给章邯太多兵力,而且章邯本来就要和塞王与翟王分兵。

第二,设立三秦王的直接目的是阻拦刘邦、不让他出来,既然刘邦烧掉栈道以示“不东归”之决心,那么项羽必然会放松警惕,再减少分给三秦王的兵力以自重。

注7:《史记 秦始皇本纪》:

1.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於钜鹿。

2.夏,章邯等战数卻,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见邯曰:“赵高用事於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项羽急击秦军,虏王离,邯等遂以兵降诸侯。

从默默无闻的少府,到“扶大厦之将倾”的名将,再被朝廷猜忌,最终投降于敌——章邯也许早已看破了一切,也失去了斗志,他无心再战。

注8:见注十三。

结语:以上是我为@贝勒说历史 指出的一些错误,欢迎交流讨论。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我爱演员李一桐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