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天入伏天2022(2022年哪天入伏)

导读:俗话“中伏雨涟涟,必定是灾年”啥意思?2022年哪天入中伏?今年年景好不好?今年种种天象,气候变化异常,年景不会太好,可能是灾年。为什么呢?且看分析!

现在已是小暑节气,按照我国的农历推算,“夏至三伏入伏,夏至四庚入中伏,立秋一庚入末伏”,这样我们就能够推算出2022年哪天入伏,哪天到中伏,哪天进末伏。

1、入伏怎样推算的?

“夏至三庚入伏”:指的是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作入伏的第1天。从这一天开始,再不点真正地来了,第1个庚日十天被称作为初伏。

根据我国农历法,我国古代的日期是用天干和地支组成标注的,年月日都是如此。比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就是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搭配。

我国有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10个天干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个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根据数学的排序法则,一个天干对应一个地支轮回是60次,因此一个庚日就是10天。

2、中伏是怎样推算的?有多少天?

夏至四庚入中伏:指的是夏至后第4个庚日算作中伏的第1天。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就进入了中伏炎热的天气。中伏可以说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有上蒸下煮的感觉,空气都是热的。

中伏又有多少天呢?根据我国的立法来说,中国一般有30天或者40天。主要看夏至与立秋之间有几个庚日,如果是4个庚日的话,那么中伏就是30天,如果是5个庚日的话,那么中国就是40天。因为末伏是在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才进入末伏,末伏共计10天。

3、2022年哪天入中伏呢?共计多少天?

今年夏至4日6月21日,立秋则是8月7日,夏至与立秋之间共计五个庚日,分别为:庚戌日、庚申日、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

今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庚午日,阳历7月16日入伏,从这一天是出伏的第1天,初伏共计10天,即7月16日到7月25日。

第四个庚日为庚辰日,阳历7月26日;第五个庚日为庚寅日,阳历为8月5日。所以今年中伏共有40天的时间,从7月26日开始到8月14日结束。

末伏是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为庚子日,阳历8月15日,也就是进入今年的末伏日期。末伏的时间为8月15日开始到8月24日出伏。

4、“中伏雨涟涟,必定是灾年”是啥意思?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中伏时节天天雨水涟涟地下,而且不停止,根本见不到太阳,就像今年南方5月30天下了29天的雨一样。预示着当年是灾年,粮食欠收,农民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

“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该冷不冷,五谷不丰”。也就是说一年四季到了天气该热的时候要热,如果不热,粮食作物就不结果,适合的高温天气,利于开花、授粉、坐果;该天冷的季节,如果温度还是非常的高,就不利于果实的成熟,不利于淀粉的沉积,尤其是立秋以后早晚温差大,更利于果实糖粉、淀粉的沉积。

三伏天的中伏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节,这个时候如果天天下雨,天气非常的凉爽,意味着是冷夏。这样的气候,主要是云彩遮住了太阳,太阳辐射的热量被云彩吸收,地表的雨水不断地蒸发,带走空气中的热量,才出现了冷飕飕的天气。这就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毕竟见不到太阳,也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阴雨天更容易爆发病虫害。所以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灾年,毕竟粮食减产。

农村谚语:“中伏时节雨堵门,贞洁寡妇也嫁人!”这也说明了中伏时节天天暴雨堵门,也就是天天下雨不能出门,即便是贞节的寡妇也希望家人,主要是为了能够有吃的。这就说明了中伏长时间的下雨不好,会造成粮食减产。

5、今年年景如何?

今年年初,汤加火山爆发,形成了空中500里的灰云层,这对于太阳辐射定标的热量有所阻拦。

上半年雨水主要集中在南方,以至于南方五月六月几乎天天下雨,形成了百年一遇的冷夏,比往年正常气温偏低1~2度,雨量比正常年份偏多两成之多,最多的达到了一倍多,也创下了日降水量历史最高纪录416毫米。

上半年的北方天气让人揪心,尤其是夏至以后遇到了60年一遇的高温干旱天气,中午最高温度超过了42度,地表温度最高达到了80度,而且持续时间长,造成了农作物枯死,或者良田没法种植。以至于河南、山东等黄河流域一带,发布了蓝色干旱预警。

今年是连续拉尼娜现象第3年,这种拉尼娜现象连续年会出现在历史上只有三次。而且这种题后状况的持续性会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局部地区洪涝灾害严重。根据专家预测,今年黄淮、东北地区依旧雨水较多,可能会发生洪涝灾害。对长江中下游一带目前梅雨季节已结束,有可能出现干旱的天气。

综上所述,今年入伏为7月16日,7月26日入中伏,中伏共计40天的时间。今年中伏时节期间,黄淮和东北地区雨水较多,但并非是天天下雨。不过今年年景不容乐观,有的地方涝,有的地方旱,有可能是灾年。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三农一姐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9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