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禽走兽是什么生肖(庄河版)

转自:《天南地北庄河人》

听百岁老人诉说家的往事

口述/张天富 文图/张宝粟

青堆镇广文村张家沟

这里讲述的是,青堆镇宝宁村下张屯的农民张宝粟一大家子的故事。


本篇做两部分叙述,第一部分:由他的百岁父亲张天富老人先从先祖讲到老人这一代(即第四代),根据口述整理;第二部分由张宝粟讲述:即第五、六代。


老人先从其曾祖父谈起,至今约一百六十年左右,一代一代家史由各自父辈口授,传至张天富老人已经是第四代了。口述的谱系如下:“文、学、忠、天、宝、连、承”。张家大院,也是文化世家,至今大学生就有二十多名。日子红火,人丁兴旺。


当年的青堆乡是千年古镇,爷爷曾经在古镇街内开了一个大车店。古镇南端是黄海港口,东与安东相连,西与大连接壤 。那里是商人往来密集的繁华集镇。家里还开了一座窑,供应周边建筑,生日兴隆,一直延续至五八年。张家大院历经沧桑,一晃数百年,云烟缥缈,已经成为流逝的追忆。


一大家子,有过心酸、有过欢乐。每个人的背后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这,就是生活中的“家”。百年后的二零一八年,张宝粟“家”被大连市文明办评为“书香门第”兰花家庭奖。这是张家几代人的辛勤努力所得来的果实。下面按辈分讲述他们的各自经历……


曾祖父:张文增


俺家以前在堡子里都叫“后屋家”,是大户人家。四合院,紫铜色木质大门,门上挂着狮子头铁铃铛。大门前面有高大的影背墙。四面环山,门前有潺潺河流,河流岸边有一里多长东国树林。有黄鹂鸟、喜鹊等各种鸟儿飞跃。主人张文增,人送外号叫:“张四彪”,是我的老爷。生于一八五九年,清朝晚期。儿时就喜欢弄枪舞棒,九岁长有一米六的个子,体魄健壮,能降服烈马。侠肝义胆,为人豪爽。十四岁随人出征剿匪(当时国内各地均有百姓自主成立的“革命军”),几十号人,持有土造的火枪,专门与当地一伙抢男霸女,打家劫舍的土匪作斗争。张四彪由于长期与土匪斗争,后来遭遇不测。在土门村竹岚南山,不幸被土匪逮住,肆意进行报复。要借他的一只灯笼(眼睛)。我老爷毫不犹豫的说:“两只都给你们!”一声不叫,两只眼睛被挖掉!这帮坏蛋惊奇万分,伸出大拇指,直呼:“四彪好样的!”结束后,老爷哼着小调摸索着走回家,(被害地点离家四五里地)不久染病离世。“借灯笼”在当地传开了,讲的就是剿匪英雄张四彪的灯笼被借的传奇故事。这段史事曾在《庄河县志》有记载佐证。


老奶:张杜太君


由于张四彪名声显赫,当地土匪闻风丧胆。他们为了拔掉这颗钉子,想方设法,到处打听消息,扬言黄金万两悬赏张四彪人头。一个秋天的夜晚,杜太君得知有一伙劫匪要来袭击张家沟,活捉张四彪。老奶便把左邻右舍的一家本当召集一块,研究如何应付这场突如其来的恶战。七言八语,没有枪支弹药,怎么对付这帮强盗?不知所措,蒙头转向。这时,杜太君说话了,大家静静地听着。如此这般地吩咐下去,大家听完后,伸出拇指连声叫好!


大约晚上八点左右,只听东大道有几十号人,排着长长的队伍直奔房后山岗,吵吵闹闹。这帮人到了后山岗一看,从上到下足有一里多长的灯红火把,噼里啪啦的枪炮声,夹杂着呐喊声,震耳欲聋。放哨的听到好几个人胆战心惊的说“不好啦!张四彪有防范,快跑吧”!顿时,这伙强盗,如缩头乌龟,仓皇逃窜。不大功夫,鬼哭狼嚎的一伙强盗跑的无影无踪。站岗放哨的通报后,不到半个时辰,张家老少,老亲古邻都回来了。大家乐的前呼后仰,手舞足蹈,热泪盈眶。齐夸太君用兵如神。原来是这样的:杜太君吩咐,从上沟到下沟整个河套树林每隔一米系上蒿绳和松树油柴棒,隔二十米挂上铁桶,里面装上鞭炮,三十多个人拉开距离,听到放哨报信后,立即点火把,燃放鞭炮。


祖父:张学英


老爷离世时,只有一子,立名:张学英。意指仿效其父,行侠仗义,为民除害的英雄行为。然而老爷过世,爷爷当时只有六七岁。家里剩下孤儿寡母,老奶姓杜,是过去有钱家的小姐。丈夫去世了,领着儿子,靠娘家资助度日。随着时间的推移,爷爷也长大成人。为了养家糊口,整天伐树卖柴、开荒种地,维持一家生活。春夏秋冬,一青一黄。后来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姑娘。爷爷勤劳朴实,忠诚厚道,乐于助人。人称:老英。一九一八年即民国七年,我的爷爷在山上放蚕。当时四十岁。一天,一位山东人路过这里,天色已黑,求爷爷留宿。爷爷将姓刘的陌生人领回家,满桌佳肴,热情招待。第二天一早,这人看到了柞蚕山岚前的土岗,笑着对爷爷说:“大哥啊,你人真好,兄弟有一句话要说。你这块黄土岗是开窑的好地方,更是发财的聚宝盆。”“上哪找师傅啊?”爷爷疑虑地问。“我就是师傅。打工的人你找,技术由我指导。”陌生人笑着回答。


打那以后,爷爷开始凑备窑业。找人挖窑坑、打烧柴、到外地买砖砌窑墙、找木匠做砖瓦模子、雇工拉黄泥和沙子,备足砖瓦毛胚料。一切具备,只待选择良辰吉日开窑。平日,雇工们在刘师傅的指导下,成批加工砖瓦毛胚。开业的第一窑,清一色的砖瓦成功的出炉了。大家高兴地拍手叫好!从此,“张家沟永顺窑”在周边地区,甚至方圆百里,名声大振。大车摇铃,前来购买砖瓦的顾客越来越多。有钱拉货,无钱赊账,爷爷的态度和蔼可亲,来过的顾客无不赞美。口口相传,生意越来越红火。作为窑主的爷爷,对待雇工,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报酬上,都是尽善尽美,让大家有着:宾至如归,当家作主人的自豪感。山东刘师傅高兴地赞美爷爷:我见过的主人没有像你这样,能和任何人真诚相处,难得!兄弟高兴啊!结识了真正的朋友。今天,我要把全部技艺传给大哥。


比如怎样做:缸、盆、罐、钵、碗、帽合、笔筒、文房四宝等,大小不等器皿,各式的脊瓦,龙、凤、虎头影等。我的爷爷小时候念过几天私塾。聪明,心灵手巧,会在木板上雕刻各种图案的版画。这些窑制品,有的需要有图案,爷爷的版刻正好有了大用处。有的制品需要什么图案,爷爷随时可以在木板上雕刻模子,在胚胎上辊压,经炉火烘烧,出窑的便是精美的制品。“永顺窑”的产品深得客户的好评。方圆百里的建筑,有民房、学校、公共设施建筑、庙宇楼堂馆所,大都是俺家窑上的砖瓦。伪满时期,日本鬼子侵占东北时,俺家烧出的砖瓦被他们无偿拉走,顶劳工。可憎的日本鬼子丧尽天良。百年后的今天,还有的客户后人主动说起家里住房的砖瓦钱至今没给俺家。(听老人说当时家里困难,赊账买的砖瓦。)“永顺窑的老英头真是天底下最好的大好人!”据统计不知有多少客户烂账了,爷爷一直不好意思讨账。他的这些举动,刘师傅看在眼里,曾经交谈过:“做人像你这样诚实,我姓刘的从心里佩服。但做生意不能像你这样,心慈手软。特殊情况例外,假设遇到无赖烂账瞎钱,日久天长,生意就会难以生存,我的老英大哥啊”!刘师傅一席话,爷爷完全理解,但是遇到实际情况就难以启齿。老人还经常告诫家人:别人有难要帮助,与人为善,功德无量。多做好事,莫问前程。“永顺窑”用这种理念经营了四十年,生意一直挺红火。


爷爷愿意广交朋友。张家沟窑上的“老英头”在当地传开了,远近闻名,都渴望见上一面。一天,北部山区有个青龙山 “双泉寺”。主持叫“喜禅”的大和尚,前来化缘。征收砖瓦,修缮庙宇。步行二十多里找俺爷爷,说明来意。爷爷二话没说,一口答应,无偿援助砖瓦。喜禅高兴万分,当即要求与爷爷结为益友。并声称“万英”大哥(意思是万古英名)。打那以后,走动密切,亲如手足。爷爷的举止深深地感动了喜禅,每逢年节,兄弟相聚,茗茶醇香,有说不完的话,不了的情。真乃:前世投缘今相逢。喜禅为了感谢爷爷的盛情,赠送数幅墨竹画。此时,爷爷才知道,原来这个大和尚是山东广饶大延庄,因家乡遭水灾,随父迁来庄河鲍马落户,后因家境拮据,落发出家,入了佛门。当时他的墨竹就已经声誉鹊起,名扬海外。爷爷本身就喜文弄墨,一见到这些栩栩如生的竹画,如获至宝,喜出望外。当年日本侵占东北,当地有不少人参加抗日革命军,有的被日本鬼子抓去要杀头。当爷爷和喜禅知道后,抓住日本鬼子军官喜欢喜禅的墨竹画的弱点,便拿些墨竹画救人。听爷爷经常讲,喜禅救人无数,真是功德无量的大画家。


父亲:张忠贤

父亲:张忠贤

一九五三年,正在窑上干活的父亲,被所在地大营区政府民政助理找去谈话,动员父亲担当“龙山村村长”。整整干了一年,因故辞职。


后来,爷爷年事已高(古稀之人),加上操劳过度,患病在身。将窑业交给了父亲(张忠贤),时年四十九岁,正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代。领着二十几号人经营窑业。良好的家训是一面镜子,更是航海中的坐标。过去几十年的烧窑历程,父亲一直掌管火头。火候急慢直接影响整个砖瓦等产品质量。他既是窑主,又负责账目,还得掌管火候,一天忙到晚,够累的。


父亲哥仨,他是老大。二叔患小儿麻痹,下肢瘫痪。但是,非常聪明。当时家里十几口人,由二叔当家。一天书没念,能熟读三国,下一手好象棋。三叔在窑上赶马车,外号“三大个子”。赶一手好车,专门给客户送砖瓦以及其它运输。说起父亲,他是最好的唯一继承人,爷爷身上的绝技在父亲身上得到良好的体现。而且爷爷不会的东西,父亲却能具备。比如:父亲会捏泥人、会面塑鱼龙昆虫、各种飞禽走兽,十二生肖,栩栩如生。他还和爷爷有一样的爱好,那就是喜欢书画,更喜欢收藏。每逢春节,都会把平日收藏的字画挂满四壁,热情招待来客,品茶欣赏,津津乐道。父亲念了一年的私塾,但,能写一手好毛笔字。他的记忆力超强,熟读古书。很多古典名著,均能倒背如流。


记得我九岁时,父亲和爷爷经常领我到双泉寺串门。每次去那里,都能受到喜禅干爷爷的盛情款待。住上几天,干爷都能给我画些竹子画,漂亮极了,当时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父亲在伪满时期,也曾经拿过不少古字画和喜禅墨竹,救过很多鬼子屠刀下的革命者。

94岁的父亲张忠贤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多,加上有时年景遭灾,生活逐步下降。正因如此,父亲与三叔分家另居。当时,我弟兄五个,一个妹妹,我是老大。我在村政府任文书,二弟在大营区政府任公安。勉强贴补家里的生活。面对拮据的困境,父亲毫不在乎。甚至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还能把唱大鼓先生请到家,让全屯子的邻居来家分享听唱书。


无论生活怎样困难,父亲总是让孩子们多读点书。说什么多读书,将来对国家对自己都会有用的。所以,宁愿勒紧裤腰带,自己节省点,也要供孩子读书。由此,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我的几个兄弟书都没少念。在困难时期,父亲的举动曾经被人鄙视过,认为生活困难都吃不上饭了,还念书,真没有正经。流言蜚语盛行。父亲坚信自己的信念,四弟终于考上国家重点大学。三弟和五弟相继考上专科,后来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张宝粟:生于五二年,辽宁省大连市庄河青堆人,农民。

受长辈熏陶,自幼喜爱书画、篆刻。几十年潜心钻研,艺耕不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艺术作品被有关大典收录,其传略曾被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多次宣传报道过。获市级以上国家级大奖数十次。于二〇〇八年被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张宝粟篆刻、雕刻”项目。作品曾被大连市政府出台的画册《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集萃》,作为对外馈赠礼品。二〇一九年六月由大连市政府与庄河市宣传部联手,以庄河宣传部主办,文旅局和文化传媒中心承办:"张宝粟雕刻篆刻作品展"在庄河文化馆展览大厅专题展览。今年九月份参加中国文化部中国非遗司在辽宁省沈阳师范大学美术设计院培训,听了大学教授和导师的授课,受益匪浅!在实践过程中,与工艺师和工匠的交流,理论结合实践,技艺更上一层楼,并顺利取得结业资格证书。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晚柒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