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贺的名人(朱彭贺陈)

1955年新中国的授衔仪式中,10位元帅的授衔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他们一生为国奉献,用鲜血铸就了共和国,因此当选元帅应该是实至名归。

但是能够被称为“老总”的人可不多,其中一共有四个人有能力被称为“老总”,他们分别是朱德、彭德怀、贺龙和陈毅。

这四位老总对新中国所做出的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毛主席却只称呼其中三个人为老总,似乎没有认可过另一位老总。

这究竟是为何?毛主席承认的老总都是谁呢?

第一位:朱德

说起朱老总,那可是大有来头,这是唯一一个和毛主席被并称为“朱毛”的元帅。

作为元帅之首,朱德的人生相当丰富,他出生于1886年四川省仪陇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比毛主席还要大7岁。

普通的出身,艰苦的童年都让朱德心中对当时的世道产生了极为强烈的不满,他开始产生了反抗的想法。

1909年他凭借优秀的成绩考进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并在这一年加入了孙中山成立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

相比于其他的元帅们,朱德因为年纪大,对于革命思想的启蒙也要更早一些,对于革命战斗有着更加深刻的领悟。

他亲自参与了辛亥革命的战斗,参与了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的战斗,他亲历了清朝这个百年封建王朝的崩塌,这让他更加确信,只有继续革命,中国在未来或许才能够走上更好的发展道路。

后来他又参加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还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

每一次战斗都让朱德对于自己要走的道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十月革命的爆发和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在他的意料之外。

历经10年的风风雨雨,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朱德意识到,这就是自己一直追寻的道路,只要这条路能够一直坚持下去,那这将会是唯一一条能够拯救中国的道路。

1922年,在周总理的介绍下,住的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开始了在国外的留学生涯。

在国外的留学经历更加丰富了朱德的经历和思想,回国之后,他就参加了北伐战争,并且在四川地区顺利举行了起义。

在各方势力的掺和下,当时的时局越来越混乱,蒋介石也开始将矛头对准了共产党,为了反抗国民党的镇压,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朱德也参与了这场空前绝后的战斗,尽管这场战斗因为双方的装备和力量有着极大的差距,进行的并不是十分顺利,但是这对于共产党、对于中国的革命来说,依旧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南昌起义之后,共产党的革命队伍几乎全部被冲散,但是朱德却亲自带领着800多人逃脱了国民党的控制,这支队伍也成为了希望的火种。

他带着部队四处打听党组织的消息,尽管这个过程十分艰难,但是朱德从来没有想过解散队伍。

终于,历经一番寻找之后,他终于带着这支队伍去往了井冈山,和毛主席成功会师,这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井冈山会师”。

在这里,他和毛主席重新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的火种得以保留,这个地方也吸引了不少想要参加革命的民众们慕名而来,红军的队伍开始不断壮大。

最值得说道的就是,这支800多人的队伍中,除了朱德之外,还有陈毅、林彪和粟裕,这些人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见朱德在带领着这支队伍的时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或许他就是从这支队伍中看到了一种生生不息的希望,这才带领着他们始终坚持了下来。

在之后的斗争中,朱德身为洪军总司令,始终带领部队冲锋在队伍的最前线,面对国民党的“围剿”,朱德带领部队一次又一次的冲破了敌人的封锁,结果因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不得不踏上了长征的道路。

长征路途艰苦,还要面临着敌人紧追不舍的“围剿”,朱德和毛主席等人咬紧牙关,鼓励着将士们走过了这艰难的长征。

遵义会议中,党中央确立了以毛主席为领导核心的正确的领导路线,也得到了朱德的鼎力支持。

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朱德依旧奋力奔走在前线,他虽然年纪比其他的将领要年长一些,但是待人却十分和善,打起仗来也丝毫不马虎。

身为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的名字也经常被人们和毛主席联系在一起。

虽然对于朱德参加正面战场的描述并不多,但是身为解放军最高级司令,能够统筹全军,朱德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朱德也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这对于新中国来说,也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奉献。

鉴于朱德过去曾经为共产党和红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又是党内资历最老的同志之一,就连毛主席也对他十分尊敬,因此称上一声“老总”也是理所当然的。

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毛主席和朱德见面时,也是一个称呼“主席”,一个叫做“老总”,这是两个人特殊的打招呼方式,也见证了两个人身后的革命情谊。

第二位:贺龙

贺老总的名号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贺龙1896年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家中贫穷,他没能完成自己的学业,今年了几年的书就早早辍学,用瘦弱的肩膀分担家中的开支。

看着父母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每日辛苦劳作的身影,贺龙心中感到十分悲痛,他向来胆大,又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感染,便主动跟随革命队伍,参加了辛亥革命。

在这样的环境中,贺龙反抗的意识也逐渐被唤醒。

他和同村的两名朋友,那这两把菜刀,就夺下了反动派的武器,尽管这样的行为遭到了反动派的追捕,但是贺龙凭借自己的号召力,在当地成立起了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队伍,带领更多的人开始反抗反动派,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革命思想。

他最认可的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对孙中山也最为拥护,还跟随着他参加了北伐战争,积累了不少战斗经验。

贺龙生性刚猛直爽,有什么事情绝对不会藏在心里,正是这样的行为,也铸就了他后来的辉煌。

随着共产主义理论的兴起,贺龙对此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也逐渐从支持三民主义转向了支持共产主义。

“四一二政变”之后,周总理亲自找到贺龙,向他说明了共产党打算发动武装起义的想法。

此时的贺龙虽然还不是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但是共产主义思想早已经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他十分坚定地支持了周总理的意见:“你们只要说需要我做什么,我一定义不容辞!

贺龙的部队原本就是他一手组建起来的,并且这支部队在战斗中的表现十分出色,就连蒋介石都想要将贺龙收为己用,并亲切的称呼他为“贺老总”。

但是贺龙直接拒绝了蒋介石的“招安”,在他心中,蒋介石已经做了太多违背革命的事情,自己和他断然不是同一路人。

在了解过共产党的思想理念之后,贺龙终于意识到,这才是自己一直在追寻的道路,因此即便周总理不来说情,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同意这件事。

周总理对于贺龙愿意参加南昌起义这件事表现的十分兴奋,为了表示对贺龙的信任,周总理特意将南昌起义的队伍全部交由贺龙指挥,毕竟在此前的北伐战斗中,贺龙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

尽管这次武装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贺龙从来没有为此感到灰心丧气,他对共产党有着十分坚定的信心,并且在大革命结束后,在周总理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了共产党。

此后他积极地参与革命活动,扩大红色地区,宣传党的正式纲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共产党的优势。

抗日战争中,贺龙身为八路军将领,也始终坚持冲锋在晋西北的最前线,先后参加了多次战役,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不顾民众们的怨声载道,坚持发动内战,在这个关键时刻,贺龙当即将部队进行改组,成立了解放军部队,身为解放军部队的建立者之一,贺龙无疑是十分有远见的。

此后他又带领晋绥野战军征战西北,获得了绥远战争的胜利。

尽管后来他没有出现在解放战争的正面战场,但是他建立的工厂和交通路线,却为解放军提供了最有力的后援支持。

和其他元帅相比,贺龙有勇有谋,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积极参与了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称呼一声“贺老总也是理所当然。

第三位:彭德怀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毛主席对彭德怀的评价。

彭德怀和贺龙一样,也是在大革命时期加入共产党的元帅,但是相比之下,彭德怀之所以被称为“彭老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彭德怀一流的战术和军事指挥能力。

朱毛井冈山会师,不少人都将注意力放在了朱德和毛主席身上,实际上,彭德怀也是当时传奇人物之一,是人们口口相传的骁将。

红军反围剿战斗中,彭德怀曾先后参与了三次,每一次都能够带领部队化险为夷,甚至给国民党以重创。

长征开始,彭德怀又开始了包围党组织的重任,一路上都在和紧追不舍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斡旋。

一直到长征结束,彭德怀才稍微放松了些。

这次长征也让毛主席注意到了这个出色的将领,抗日战争开始后,彭德怀就被任命为八路军副总指挥,他跟随朱德,先后参与了多次战役,尤其是为后人所称道的“百团大战”,就是彭德怀副总司令亲自领导的。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当时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作为八路军的将领,彭德怀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无疑是出色的,同时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

解放战争开始之后,彭德怀便被毛主席安排在了自己身边,时刻保护着党组织的安全。

虽然手中只有几万人的兵力,但是彭德怀却凭借着出色的指挥能力,扛下了胡宗南20多万大军的进攻。

以致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之后,毛主席直接将彭德怀派去了朝鲜,并将其任命为中国志愿军总司令,将朝鲜战场全权交由他负责。

朱德、贺龙、彭德怀这三位将领在党内的资历都比较老,并且是凭借真刀实枪才被毛主席称为“老总”的。

相比之下,陈毅元帅虽然也是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但是资历并没有前几位高,而且还算是毛主席的半个学生。

虽然毛主席也十分看重陈毅的能力,认为他是一位好将领,但是却从来没有称呼他为“老总”过。

无论是被被称为“老总”,在毛主席心中,只要是为了人民和党做过贡献的,都是值得尊敬的人,所以一个称呼并不能代表什么,陈毅元帅依旧是毛主席最欣赏的人之一。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阿七说史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9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