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立秋(都说)

今天“立秋”了,民谚有云:“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是真的吗?

今年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

“早立秋说”认为,立秋当天的农历日期是确定早晚的依据。如果在农历六月,就是早立秋;如果在农历七月,就是晚立秋。

今年立秋从农历六月廿七开始,属早立秋。

“晚立秋说”认为,以进入立秋的具体时间点来区分。在上午进入就是早立秋,在下午进入就是晚立秋。更严格的说法认为,只有日出前和日落后这两个区间,才能分别对应早立秋或者晚立秋。

今年进入立秋的具体时间点是8月7日21时30分34秒,据此,今年属晚立秋。

表面上看,用于指导农事的二十四节气对应农历,“早立秋说”似乎更有道理;时点法似乎过于复杂,本身内部还有矛盾。

可21时30分34秒,这么具体的立秋时间点,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

农历本身是“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位置确定,每15°设置1个节气。这样一来,太阳何时运动到哪个位置,就可以算出精确的时间点。

而农历的月份,以月相为依据,朔日(太阳直射月球背面的时候,也就是月亮几乎看不见的时候)为初一,望日(太阳直射月球正面的时候,即满月)为十五,再到下一个朔日,一个月就过去了。

因此,由太阳位置决定的节气和由太阳与月亮相对位置决定的农历月,并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也很难总结出什么规律。倒是时间点法,还有一些“科学规律”。

节气是和太阳有关系的,而农历是和月亮相关,但温度高低和季节变化是受太阳影响的,所以还是得用太阳历更靠谱一些。

据此判断,今年“晚立秋”更靠谱。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这个说法究竟成不成立,还得用数据来说话。

国家气候中心将年份分为早立秋和晚立秋两组,统计了2009至2017年从立秋到8月底的平均气温。对比数据则是这段时间的常年全国平均气温20.4℃。

晚立秋的年份是:2009年(20.8℃)、2010年(21.2℃)、2013年(21.6℃)、2014年(20.2℃)、2017年(20.9℃)

早立秋的年份是:2011年(21.3℃)、2012年(21.1℃)、2015年(20.6℃)、2016年(21.8℃)

由此看出,立秋早晚和天气热不热之间没有明显对应关系。在这9年中,应该“热死牛”的2014年(晚立秋年)气温偏低0.2℃,而应该“冷飕飕”的2016年(早立秋年)气温则偏高1.4℃。其他年则接近常年气温,甚至偏高。

有气象专家表示,曾经做过数据统计,发现秋后的温度高低和立秋早晚没有相关关系,无论是正相关或者反相关,都没有关系。

分城市统计的早晚立秋结果也显示,气温和立秋早晚并没有明显关系,特别是平均气温和极端高温两个重要数据,各个城市早晚立秋的差异都很小。

因此,早晚立秋对气温的指示意义有限,民谚只是历史流传下来的一种大家熟悉的说法,也不必太当真。当年秋后到底是凉快还是热,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要还得由当时大气环流和冷空气活跃程度来决定。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骆倩雯、科普中国综合

编辑:TF001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京报网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