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8日(周国献)
见到周国献并不容易,因为他很少在摄影圈露面。尽管自2011年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让周国献和他坚持拍摄四年多的纪实专题《汉正街扁担》引起关注以来,周国献和他的作品已然在中国摄影界有了他的位置。但他依然是隐匿的,用他一贯的安静宽柔坚持着他的摄影之路。
武汉人把挑货的人称作“扁担”,重庆人则称为“棒棒”。他们是一个城市最底层的重体力劳动者,他们的生存值得全社会关注,因为他们也是中国当下众多的离开土地的农民融入当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从2008年起,周国献就打算利用业余时间拍摄反映这些人的日常生活的照片,与一般人拍照拉长短镜头不同,周国献喜欢记录“扁担”工作之外的生活,吃喝拉撒、喜怒哀乐,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录让受众感受复杂。他说,连画面里的人姓甚名谁都没有弄清楚,那必然导致肤浅,也可能流于采风和观光摄影的境界。
比如“老扁担刘孝齐” 1938年生,湖北仙桃张沟人,来汉正街打工有二十多年了。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快乐的扁担”老杨,59岁,为人乐观,是汉正街的老扁担了。周国献认识的很多扁担都像这样,干着最辛苦的工作,但乐观豁达,令人感慨。他们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最重的扛400多斤重物。一个冬天,下着大雪,周国献见到一位农民工兄弟裸着身扛重物,以为是舍不得衣服磨破,一问才知道这样摩擦力大很多。
“镜头里所有‘扁担’的家长里短他都摸得清清楚楚,这是硬功夫。如同拍摄珠峰的关键是要能到达珠峰脚下一样,纪录类拍摄的核心是和被拍摄者充分地交流和沟通,达到彼此熟络和信任的程度,这是真正的纪录类摄影的前提,也是许多摄影师做不到的地方。”知名视觉评论家、策展人巩志明说。
周国献说,他要开始好好梳理《汉正街扁担》这个题材,也会把老房子和汉江人文继续拍摄下去。这些扁担的身上,扛着沉重的历史信息,他们所走的,也是一座城市变迁的通道,更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章节。无论是行将消失的老房子,还是汉正街的扁担,周国献的作品提供了一份难得的视觉日志。
——刘骥
(注:本文及附图原载《中国摄影师》杂志2013年6月号)
【附:汉正街扁担作品图注】
▲ “扁担船”。下午,来自湖北潜江的80后扁担宋红鹏(右一)等6人收工回到汉水晴川桥下的“扁担船”上休息,这是19个扁担的家。(周国献2011年12月18日拍摄)
▲ 力大无比。 汉正街扁担往往要扛巨大的货包。(周国献2010年11月20日拍摄)
▲ 等活的扁担。 汉正街小商品中心市场楼下,一个扁担在寻找雇主。(周国献2010年5月1日拍摄)
▲ 下雪天赤膊扛包的扁担。即便是寒冷的下雪天,来自湖北仙桃的颜艳明和其他扁担一样,依然光着上身扛麻袋,这样摩擦力大,麻袋不容易滑下来。颜艳明1954年生,姊妹七个,排行老五,八几年来汉正街,二哥颜保清、四哥颜艳清也在汉正街做扁担。(周国献2011年1月2日拍摄)
▲ 数钱的扁担。流动扁担收入不稳定,今天看来收入不多。(周国献2011年5月8日拍摄)
▲ 下象棋的扁担。炎夏季节是扁担的淡季,下象棋是他们消磨时光的方式之一。左一的扁担叫赵忠祥,湖北仙桃人,1968年生,与央视著名播音员同名。1993年老婆难产母子双亡后,来到汉正街做扁担,未再婚。赵忠祥象棋下的极好,今日在默默观战。(周国献2010年8月8日拍摄)
▲ 简易午餐。流动扁担往往边在路边吃快餐,边随时留意可能的雇主。(周国献2009年1月10日拍摄)
▲ 简易帽子。汉正街小商品中心市场楼下,一个扁担在头上系块塑料布遮雪挡寒,抽根烟喘息提神。(周国献2012年12月26日拍摄)
▲ 扁担的妻儿们。扁担冯大明的妻子陶琴(湖北随州人)在拉货间隙坐在手推车上休息,她的女儿冯梦真(左一)与堂妹冯思趴在推车上写作业。冯梦真今年七岁,在桥口区板厂街小学上一年级。冯思的父亲冯卫明、母亲閤凤芝都在汉正街打工,冯思和她的双胞胎妹妹冯念在新安街小学上一年级。(周国献2010年11月20日拍摄)
▲ 聚餐的扁担。中午一点多搬运结束后,来自湖北随州的王光友(左一)和他的同在小商品中心市场扛货的扁担老乡在随州老乡开的餐馆吃饭。很多扁担中午在固定的小餐馆聚餐,平均每人9-10元,今天的菜肴包括两份鱼肉锅仔,一碟花生米,两瓶白酒,每人一瓶啤酒,米饭随便吃。王光友1968年生,九几年来汉正街,老婆张师傅去年来帮他拉货,儿子在随州读初二。(周国献2010年11月7日拍摄)
▲ 擦澡的扁担。下午收工后,湖北潜江积玉口镇人董加良收工后在物流公司宿舍船舱内擦澡。董加良1962年生,来汉正街打工两三年了。育有一女一儿,女儿在南京某服装厂打工,儿子在南京读研究生。(周国献2011年12月18日拍摄)
▲ “扁担房”。傍晚,来自湖北孝感的扁担李瑞启(右二)在汉水街的“扁担房”休息。李瑞启1954年生,为了挣钱给患精神疾病的女儿治病,利用农闲到汉正街做扁担。(周国献2011年11月26日拍摄)
▲ 露宿街头的扁担。晚上,有的扁担就睡在街边大楼屋檐下或桥洞下自己的手推车或板车上。(2009年9月23日拍摄)
【相关链接】:
2011丽水摄影节周国献个展作品《汉正街扁担》
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扁担:汉正街的传奇》
武汉博物馆《走进汉正街——周国献汉正街纪实摄影作品展》作品
周国献艺术简介
周国献,中国雅昌影像签约摄影师,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2020-2023年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业遗产大数据中心兼职研究员。
周国献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武汉和湖北的影像探索,从传统纪实到新纪实,用镜头关注本土,用影像反映当下。其摄影作品曾参加2011/2015丽水摄影节、2013/2014平遥国际摄影大展、2017大理国际影会、2016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2021沈阳当代摄影学术邀请展、2012第九届中国摄影艺术节等国际国内摄影节个展,并在本地武汉博物馆、江汉关博物馆、卓尔美术馆、物外书店等举办摄影个展;曾荣获2013年第13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2016年第六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优秀摄影展览奖、2017年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提名奖、中国金融系统2015年第三届和2017年第四届全国摄影展纪实类金奖、2019年度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年度人物、湖北省2014年度摄影人物作品奖、2016年第三届“武汉市文学艺术奖”优秀文艺作品奖等奖项;2018年摄影项目《“大武汉”武汉工业遗产保护专题摄影项目》获湖北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项目资助;2020年8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业遗产大数据中心筹建“周国献工业遗产影像档案数据库”。摄影作品被武汉博物馆、武汉市档案馆和武汉市汉正街博物馆收藏;摄影作品集《汉正街期待“重启”》作为雅昌文化集团《100位摄影人镜头中的抗疫故事》之一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主要展览经历】
2011年11月,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摄影个展《汉正街扁担》;
2012年5月,第九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摄影个展《恩施庆阳凉亭街》、《看展览的人们》;
2013年9月,第13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摄影个展《扁担:汉正街的传奇》;
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武汉博物馆个展《走进汉正街——周国献汉正街纪实摄影作品展》;
2014年9月,第14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摄影个展《江城水上人家》;
2015年1月至2月,武汉卓尔美术馆个展《浮生四记——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展》;
2015年8月至9月,武汉市汉江湾壹号双人展《印象汉正街——周国献、郁胜文摄影作品展》;
2015年11月,中国丽水摄影节摄影个展《自动售套机》;
2016年4月至5月,武汉物外书店个展《百年老里分咸安坊——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展》;
2016年11月,第六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个展《汉正街相册》;
2017年8月,第七届大理国际影会摄影个展《大武汉》;
2019年7月,武汉外滩1861《汉·港映像》群展;
2019年8月,武汉市汉正街《影像见证40年——我和我的汉正街摄影展》群展;
2019年8月,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印迹——“中国· 汉阳工业文化影像志”摄影展》群展;
2019年10月,北京国际摄影周《70x70的中国图像史——从七十位艺术家看1949年以来的中国摄影艺术》群展;
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江汉关博物馆个展《大武汉的工业记忆——周国献工业摄影作品展》;
2021年3月至4月,武汉市新世界百货《有板有眼有武汉》群展:
2021年9月至10月,第2届沈阳当代摄影学术邀请展个展《退场》;
2022年6月,武汉市汉正街《汉正街摄影展》群展。
【摄影作品集】
2011年11月:《汉正街扁担》
2013年09月:《扁担:汉正街的传奇》
2014年09月:《江城水上人家》
2015年08月:《印象汉正街——周国献、郁胜文摄影作品》
2015年11月:《自动售套机》
2016年11月:《汉正街相册》
2017年08月:《大武汉》
2019年12月:《远去的轰鸣声——荆楚工业厂房类型学图录》
2020年04月:《汉正街期待“重启”》
2021年05月:《退场》
2021年05月:《江城记忆》
.
特别声明:本头条号“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发请勿声明原创,并请注明出处及保留作者姓名。
.
谢谢关注今日头条号“黑镜头”!
【关注方法】:
1.安装今日头条App(已安装的请忽略);
2.打开今日头条App,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栏键入“黑镜头”,点搜索按钮,再点菜单栏中的“用户”选项,找到“黑镜头”头条号用户,认准“黑镜头”LOGO及大“V”标识,再点关注。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