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怎么算(刘伯温)

王爷惊吓而死

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浙江地区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葬礼,死的是一位刚刚入关不久的王爷。按理说,王爷入关,应该直奔京城,凭借自己的些微战功去讨皇帝的封赏才是,怎么会死在这里呢?

图1

葬礼现场,人们神情肃穆,但是私下里却有人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这个人说:“真邪门,怎么说死就死了?”

另一个夸张地说:“你不知道多吓人,当时我就在现场,那可真是天地雷动,风云变幻。墓门打开的时候,阴风阵阵。”

旁边又有人说:“别说了,我到现在还觉得后背发冷呢!我是亲眼看到那些字的。”

这些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的究竟是什么呢?这位王爷究竟是怎么死的,让一向勇猛的清军噤若寒蝉,谈之色变?

图2

原来,这位王爷是刚打了胜仗,要班师回朝。回去途中经过江浙一带的时候,听说刘伯温的墓就在附近。而且,这位清朝的王爷对汉族文人也有不少好奇。

俗话说“好奇心害死猫”,这位王爷的好奇心,最终也让他吞下了恶果。

这位王爷说:

我早就听说过这位刘伯温是一位奇人,虽然说皇帝对他的封赏不算太多,但是一直受到明朝皇帝的敬仰。我要去看看这位奇人的墓有没有奇特的地方。

他这么一说,周围的士兵个个也充满了好奇。

说干就干,怪不得是行伍出身的王爷。很快,这位王爷的手下就打开了刘伯温的墓。墓穴打开后,里面赫然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顺治三年春,如何开我坟

图3

负责开墓的士兵吓得面容失色,马上禀报给王爷,王爷心说:“果然是一位奇人!”

王爷还在琢磨,这位去世将近三百年的古人,如何得知自己的坟会被打开?而且连年份都这么详细!

这时候,一位慌里慌张的兵卒呼哧呼哧地跑出来说:“王爷,不好了,您去看看吧!”

这位王爷在士兵引路下走到墓碑后面一看,上面写着:贝勒贝勒,天下无敌。生于北方,死在江浙。

这位王爷一看,顿时觉得头晕脑胀,天旋地转。被士兵背回去以后一病不起,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图4

当然,这个故事还有不同的版本,至于真假,已经无法考证。

另外根据碑文内容:贝勒贝勒,天下无敌。来推断,如果真是一位天下无敌的贝勒,那么史书中一定会有记载。但是翻遍史书也没有看到哪个正史记载这个故事,大概是野史传闻罢了。

不过,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甚广,确实是和刘伯温异于常人的才能是分不开的。

少年奇才

刘伯温,名基,字伯温,浙江青田南田山武阳村人。

在《洞天福地记》中说南田:“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福地洞天之处,传说会出奇人异士。

图5

果然,刘伯温小时候就显露出不同寻常的聪明才智。

刘伯温小时候聪明好学,十二岁就考中了秀才。

十四岁的时候到府学学习,学习《春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晦涩难懂,初学者只能对着书本诵读,有时候还读不通顺。

但是刘伯温仅仅默读两遍就流畅地背诵了下来,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表自己的看法。连他的老师都非常佩服他,暗暗称他是奇才。

图6

公元1327年,十七岁的刘伯温开始跟随郑复初学习程朱理学。

黄伯生在《诚意伯刘公行状》中说:“(刘伯温)讲理性于复初郑先生,闻濂洛心法,即得其旨归。先生大器之,乃谓公父曰:‘吾将以天道无报于善人,此子必高公之门矣。’

也就是说刘伯温在跟随郑复初学习的时候,常常能够见微知著,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所以郑复初非常欣赏这个学生。

有一次,郑复初到刘伯温家里家访,对刘伯温的父亲说:“你们家的祖先积德,庇荫了子孙后代。您的儿子刘伯温将来一定会光宗耀祖的。”

在学习的时候,刘伯温也不会拘泥于某一个流派的书籍。

图7

他博览群书,无所不读,无所不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经史子集、百家杂谈,他都烂熟于心,尤其是天文地理和兵法算数最为精通,这也为他后来帮助朱元璋打江山,出谋划策打下了基础。

仕途多舛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思想就是“学而优则仕”,刘伯温也未能免俗。公元1336年,二十六岁的刘伯温开始出入官场。

当时正是元朝末年,各地军阀、农民义军此起彼伏。

昏庸的元朝廷一味地吃喝享乐,完全失去了治理国家的能力。甚至出现了官匪勾结,祸害百姓的事情。

图8

在刘伯温做江西高安县丞的时候,亲眼见到地主豪绅勾结贪官污吏骗人钱财、夺人妻女,简直就是无恶不作的豪强。刘伯温一怒之下辞官回乡

后来他又辗转各地,被元朝廷封个小官,用来抵抗起义的叛军。刘伯温虽然心中有大韬略,知道国家动乱的根本原因,无奈贪图享乐的元朝统治者没有人听得进去。

对元朝失去信心的刘伯温,很快被朱元璋发现,并招到帐下,成为一位谋士。

助明开国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朱元璋并不相信刘伯温的能力,只是把刘伯温安置在军中,做一个祭酒小官。

图9

刘伯温就问手下的谋士陶安,陶安说:“臣谋略不如陛下……”于是,朱元璋才开始让刘伯温接触政务。

刘伯温到应天后,很快写了一篇千古奇文《拟时务十八策》,这篇散文的历史地位可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

文中,刘伯温阐述了灭元、治国、兴农安邦之道。朱元璋看后心中大喜,觉得刘伯温说出了他心中所想。

后来《拟时务十八策》失传了,据说是朱元璋看完以后,不愿意人们知道他的治国方略是刘伯温提出的,所以就销毁了。

图10

究竟是朱元璋销毁了,还是当时的卷宗遗失了,已经无从考证,只是后人无缘看到这篇千古奇文的原文,非常的遗憾。

不过后来,人们破译了刘伯温所著的寓言体散文《郁离子》,大概总结出了《拟时务十八策》的内容。

公元1367年,刘伯温参与制定了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在朱元璋的大力推行下,成功灭元。

同年,刘伯温被朱元璋任命为太史令,主要负责起草文书,监管典籍,以及天文观测、历法修订等工作。

精通天文算数的刘伯温上任不久就向朱元璋献上了《戊申大统历》,也就是当时的黄历。如果放在现在的话,很多人不从事农业劳动,对黄历的重要性是没有认知的。

图11

但是在农业社会,黄历是指导农耕的重要指南。比如我们常说的“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颗”等等。

朱元璋未定天下,想出了指导农耕的历法,这一举措在当时是很得民心的。老百姓觉得,这个皇帝跟其他土匪豪强是不一样的,他的心里装着老百姓。

所以在稳定民心上,刘伯温帮了朱元璋的大忙。

太史令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观测天象。我们知道,古代没有现代科学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很多事情的理解会归于神明。

比如说天子,人们会觉得是上天注定的。面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时候,人们会觉得是神明的指示。

图12

有一次,朱元璋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满脸泥土,头上血流不止。醒来后,朱元璋就觉得这是不好的预兆,就想杀死一批刑犯,来印证流血的梦境。

当他把这个梦告诉刘伯温的时候,刘伯温却马上跪下恭喜朱元璋。

朱元璋一看,有点蒙啊。这是怎么回事?我都气得不行了,喜从何来?

《明史》上记载:高祖方欲刑人,刘伯温适入,亟语之梦:“以头有血而土傅之,不祥,欲以应之。”公曰:“头上血,‘眾’字也,傅以土,得众且得土也,应在三日。”上为停三日待之,而海宁降。

图13

也就是说,刘伯温告诉朱元璋,你头上有血,代表会有很多人归降。脸上有土,代表会有土地。让朱元璋暂时等待三天,不要杀人。于是朱元璋耐着性子等了他三天,三天以后,果然海宁归降。朱元璋非常高兴。

后来,朱元璋在一众谋士和将军的辅助下,建立了大明朝。

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我们熟悉的李善长、徐达等都封侯拜相,当然,刘伯温也被封为伯爵,食禄二百四十石。

不过,也许觉得大势已定,刘伯温已经没有用处了,于是第二年就赐刘伯温返回故里颐养天年了。

图14

寒心而逝

公元1375年正月,刘伯温感染了风寒,浑身发热,头疼难耐。

朱元璋听说以后,就让当时的宰相胡惟庸,带着太医去看望刘伯温。

御医把脉以后就对刘伯温说,没有大碍,安心养病就行了。然后又开了汤药,就和胡惟庸一块儿离开了。

刘伯温按照御医的药方抓药服用,可是吃了一段时间以后,觉得身体更加不适了。

原来只是感染风寒,身体发冷、乏力而已,吃完药以后胃口也不好了,只觉得胃里面有难以消化的石块,堆积在一起,让刘伯温觉得非常难受。

图15

半个多月以后,刘伯温还是觉得身体没有好转。

他带病去参见朱元璋,并且对他说了自己身体的状况,以及胡惟庸带着御医看过以后,吃了药更加难受。

刘伯温心想,自己对朱元璋尽心竭力,出谋划策,如今自己身体不适,朱元璋一定会好言安慰,关怀备至。

自古帝王无情。让刘伯温想不到的是,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话以后,轻描淡写地说让他放宽心,好好养病就行了。

刘伯温听了以后非常寒心,我们猜想,朱元璋登基以后,对曾经立功的将军们大部分都有疑心,那么这个御医是不是受到了朱元璋的授意呢?

图16

当年,朱元璋想要让胡惟庸当宰相的时候,曾经问过刘伯温的意见。

刘伯温觉得胡惟庸虽然有才干,但是心胸不够宽广,有宰相之才,却无宰相之量。

胡惟庸带着御医去看望刘伯温,那么御医是不是得到了胡惟庸的授意,故意在药方上动了手脚呢?

事过千年,我们在史书中没有发现过多的细节记载,所以刘伯温为什么会吃了御医开的药以后,病情加重,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在见过朱元璋一个多月以后,刘伯温的身体状况极速减弱,甚至到了不能自由行动的境地。

公元1375年三月,刘伯温在儿子刘琏的陪同和朱元璋派遣的陪护人员护送下,回到了青田老家。

图17

刘伯温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把太医开的药也停了,而且也不再吃任何其他的药物,而是每天按时吃饭,回归正常饮食。不久以后,刘伯温就病逝在家中。

后世敬仰

在《明史·刘基传》中说:“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

也就是说,刘伯温等到告老还乡依然保持着淳朴自然的生活作风,从来没有到处宣扬自己的功德。

他的美好的品行庇荫了子孙。刘伯温的子孙们看到刘伯温本人从来不居功自傲,所以为人也非常低调,从来不参与政治斗争。

图18

即使后来朱元璋因为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大开杀戒,刘伯温一族依然没有受到任何牵连。可见刘伯温的大智慧。

公元1531年,刘伯温去世一百多年以后,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时再次讨论了刘伯温的功绩。

他们认为,论功绩,刘伯温应该和徐达、李善长一样,为大明建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所以,他应该和徐达一样配享太庙。这一年,刘伯温的第九世孙刘瑜袭封为伯爵。

也许朱元璋曾经让刘伯温寒心,但是历史总算给了他一个公正的交代。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BOSS外传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8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