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怎么算(明朝第一)

文|夜谈

编辑|古往奇事说

刘伯温立下赫赫功劳,神机妙算帮大明立国,为何却被朱元璋不喜?


关于刘伯温,民间有句俗话叫作“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意思是诸葛亮才挣来三分天下,刘伯温却帮朱元璋一统江山。

然而,这个“一统江山”的刘伯温,为什么在大明建国之后就一直被朱元璋嫌弃,甚至还传言他被朱元璋毒死了呢?

1、斩龙脉、困神龙,刘伯温是神仙在世?

在我们民间传说当中,刘伯温可以说比诸葛亮还要妖孽。因为诸葛连弩在三国借东风,其实大家都可以理解,不过是掌握了气象规律,所以在那里故意摆出阵势来迷惑对方。然而民间传说当中的刘伯温,几乎跟封神榜里的姜子牙差不多了。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比封神榜当中的姜子牙还要离谱得多。


因为封神当中的姜子牙其实法力有限,遇到厉害的对手就干不过了。然而刘伯温却直接斩龙脉,把当时全国龙脉几乎都给斩杀干净了;甚至还传说刘伯温在北京困住了一条神龙,这基本就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儿。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神乎其神的人,为什么在大明建国之后却遭到了朱元璋的厌恶?在朱元璋大封功臣的过程中,“一统江山”的他,排名却是倒数,甚至历史上还传说是朱元璋毒死了他呢?

要搞清楚这里面的原因,我们就必须走进历史中真正的刘伯温。

2、真实刘伯温:学霸外加小镇做题家

历史上真正的刘伯温,其实与我们民间传说中的刘伯温,可以说存在着天差地别的不同。历史上的刘伯温也算是能人,二十几岁的他就考上了当时的进士,在当时也算是妥妥的学霸。不过,我们也知道,现实中的学霸往往未必是才华最高的人。

刘伯温当时虽然是考中了元朝的进士,但是一来元朝本来就不重视读书人,二来当时元朝已经风雨飘摇了。所以刘伯温这个进士的含金量,其实并不是特别的高。不过,刘伯温还是有一颗做官的心的。

即便是元朝好几年没有安排他,他还是积极地奔走呼号,想要在元廷搞到职位,最终也终于做了一个小官。而且刘伯温在官场上的手段相当了得,做了小官之后便节节高升,很快成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

3、有军事才华,但并不值得朱元璋特别关注

这个职位咱们一看就知道是带兵打仗的,而刘伯温此时带兵打仗对付谁呢?

对付的就是朱元璋这样的义军。当时方国珍所部起义军,就被刘伯温屡屡击败。所以,你说刘伯温有没有本事呢?刘伯温其实还是一个相当有本事的人。当时能够在元末横行的义军,哪个不是当时豪杰?

刘伯温以一书生,能够与方国珍打得有来有去,可见在领兵打仗方面刘伯温是有些本事的。

不过,他这个本事未必为朱元璋所喜,也不是朱元璋自己所需要的。这从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明史上面表示,当年是刘伯温劝导朱元璋要求朱元璋先去攻打更为强大的陈友谅,然后再去攻打弱小的张士诚,认为这是刘伯温的功劳。

其实不然,这事儿朱元璋自己心里门儿清,甚至在徐达准备远征的时候,朱元璋还亲自叫来徐达来询问徐达的战略方针。徐达当时想先打弱的,朱元璋亲自纠正了徐达的战略错误。

朱元璋认为张士诚弱小且没有远见,而陈友谅强大又很奸诈,如果明军先打张士诚,陈友谅一定会乘机袭击明军的后方造成威胁;而如果明军先向张士诚这边示弱,进攻陈友谅的时候张士诚一定会观望。可见这个事情朱元璋自己心里早就清楚了。

刘伯温这么说要么是顺着朱元璋的意思,要么则是所谓的英雄所见略同。

再考虑到刘伯温与元廷暧昧,哪怕是投靠了朱元璋后,依然时不时地暧昧,而陈友谅这个人却是天下第一反元死硬分子。刘伯温这个时候建议朱元璋猛攻陈友谅,其中未必没有故意让两虎相争的意思,可见这个东西算不得他什么功劳。

而且朱元璋自己军事方略超人,也没必要让刘伯温来帮忙。

之所以向刘伯温请教,不过是给刘伯温一个表现的机会而已。这在历史上的君王身上是常态,很多皇帝都喜欢请教大臣,给大臣一个表现机会。若是大臣说的意见与自己的不相符合,就让其他的大臣来讨论讨论;若是说得与自己比较接近,则表示“甚合孤意”。


所以,朱元璋之所以请刘伯温前来,根本不是看上了刘伯温的军事指挥能力。刘伯温能够受到朱元璋重视,也不是因为他军事才华突出。

4、朱元璋千金买马骨,用一个刘伯温换元朝文人的归顺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在早期要多次请刘伯温来,甚至一些传闻当中朱元璋直接威胁刘基,给他送去了一把锋利的宝剑呢?其实朱元璋之所以重视刘基,并不是看重他本人能力,而是看中了他的身份。

他是前朝的文官,而且还在前朝官僚当中非常有人脉。许多元朝官员跟刘伯温的关系都非常好,尤其是一些元朝的读书人,他们很是信服刘伯温。而当时朱元璋打仗,虽受到广大农民等底层人的支持,却遭到了大量读书人的各种抵抗与镇压。

在这些读书人的眼中,朱元璋就是一个“反贼”,这些起义军也是他们眼中的“反贼”。他们忠心耿耿地跟着元朝,并不想推翻当时的元朝,这也是刘伯温的心思,不然他也不会亲自带兵去镇压起义军了。

所以对于当时的朱元璋来说,他打仗根本不需要刘伯温,但是招安却需要刘伯温。

虽然朱元璋不喜欢这些元朝的读书人,但是想要更快地把元朝给推翻了,就不得不把对面的读书人挣取过来,让元朝失去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元朝的读书人当中,以刘伯温名声最大、人脉最广。

朱元璋想要招安、折服、降伏这些读书人,首先就要让刘伯温这个读书人首领归顺自己的队伍,所以他才千方百计地去请刘伯温出山。对此,刘伯温其实心知肚明,他并不想出山跟朱元璋,朱元璋对元朝旧臣态度并不好,而且朱元璋手下给他们读书人的特权没有元朝多。

所以刘伯温依然想要继续跟着元朝干,朱元璋之前几次派人去请他,他都不愿意出来跟朱元璋。

朱元璋看他不肯效命,顿时直接来硬的,给他送了宝剑一把。意思也很明显:再不听话,砍你的脑袋!刘伯温虽然想要继续苟下去,却也不敢面对宝剑,所以不得不出山。但是即便是跟从了朱元璋,刘基依然跟之前的元朝旧臣有所瓜葛。

5、三心二意、业务不佳,刘伯温自己隐退

不过,朱元璋也不介意。

他要的就是刘伯温代表元廷读书人降伏,其他元朝读书人看到刘伯温被请了过去,一个个心里也开始动摇起来,于是更多的读书人来投奔。这才是刘伯温的作用,也是朱元璋看重他的根本所在,而不是刘伯温那一般般的军事水平和并不是很靠谱的天文理论。

随着这些读书人的投奔,元朝失去了最后的支柱。


曾经的蒙古铁骑早就变得腐败不堪,之前元廷之所以能够镇压义军,关键就在这些读书人的帮助。现在读书人被迫离开,甚至是归顺朱元璋,元朝的失败也就基本上注定了。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刘伯温也确实为明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么,为什么建国之后朱元璋并不喜欢刘伯温,甚至给他封赏的爵位也相当低呢?

其实这个原因也相当简单。虽然这些读书人被招来,但是朱元璋并不信任这些两面三刀的读书人。所以明朝在刚刚建国的几年当中,朱元璋没有开科举考试。目的也非常简单,避免读书人掌权,避免读书人控制了明朝的人才队伍。

而朱元璋重点防范的对象,自然是刘伯温这种在前朝影响力巨大的意见领袖了,所以朱元璋不可能给刘伯温特别大的封赏。

当然,其实朱元璋对刘伯温还算可以的。他这么一个半路反正的元朝官员,朱元璋还给他封了个诚意伯。而且也想要用用他的才华,可惜的是,刘伯温的业务能力并不是特别好。

听说刘伯温是一个精通天文术数的人,所以朱元璋让他前去制定历法。但是元朝不重视天文历法,科举考试当中也很少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刘伯温对这方面了解很少,就让别人帮忙随便编了一下。

刘伯温不懂天文历法,朱元璋却懂得很。

他看了刘伯温搞出来的东西,立马就问他这是不是刘伯温自己搞出来的。刘伯温心虚,只好说是跟别人合作的,朱元璋当场批评他的工作态度,之后便越发疏远刘伯温了。因为他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都相当不靠谱,所以刘伯温没干几年就被迫回老家了。

至于说传言他是被朱元璋毒死的,这个就更加的不靠谱了。

从我们上面的说法,大家可以看到,刘伯温本身对于明朝无关紧要。他只是代表了一部分前朝的读书人而已,还不足以影响明朝稳定,更没有所谓一统江山的能力。所以朱元璋根本犯不着为这么一个小人物,而用偷偷摸摸的下毒手段。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传说,更多是因为后世小说的编造造成的。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古往奇事说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8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