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地出贵人的预兆(俗语)
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今天是阳历的三月三十一日,离2021年的清明小长假不到一周时间。仲春与暮春交汇之际,旅行计划也被许多人提上了日程。不过在激动之余,这一天也是全国最大规模的祭祖日,外出务工的人都在这一天回到家乡,为逝者送去祭品,固守自己的那份孝心。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逝者的离去并不是真正的离去,而是去往了另一个世界。清明既然是同另一个世界的人打交道,民间自然也是流传有许多的说法和禁忌。比如这句“清明上过五代坟,子孙后代出贵人”,它是什么意思?在今天还有没有道理呢?
五代坟,出贵人
字面意思理解,清明这一天上过五代坟的,子孙后代一定是出了贵人的。
五代关系:高祖父、曾祖父、爷爷、父亲、自己。每个人按23岁生子来算的话,一个五代传承需要115年。看似时间不久,传下来却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现在大多数坟墓都是钩机挖掘人工填埋,很大程度上会不实在,加上雨水的侵蚀,即便我们每年添土那也很难超过20年。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例外,如果这115年里将高祖父的坟墓都传承了下来,那可见这个家族凝聚力是多么的强?比如古代的一些大户人家,皇室贵族的成员,他们的坟墓都是派重兵把守,才得以有后来的完整。一般老百姓,到三代也基本上就没了踪迹。
那些坟墓消失的,一般也都会在家中祭拜,但这种情况是指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在古代人的观念中,只要后人有成就,一定是老祖宗在另一个世界保佑来的。既然这成为了现实,那就必须向他们报喜或者表示感谢,希望接下来的事业中可以顺风顺水。
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不都是富人贵人吗?你见过哪个老百姓,整天在家里祭拜五代老祖宗的?天天信神敬鬼的,那对象也是其他的神仙,不可能是自己的老祖宗。久而久之,慢慢也就有了这句俗语“清明上过五代坟,子孙后代出贵人”,这样一看好像好挺有道理。
祭不过三代
之所以到第三代就没了踪迹,是因为还有一种说法:“一坟管三代,一坟旺三代”,老祖宗的坟墓只与接下来三代人的运势有关,就算在另一个世界保佑,那也只会让三代人运气旺盛。超过三代都与我无关了,我还在这拜啥呢?
咱们从实际角度出发,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以“小家”为单位,“树大分叉,人大分家”,即便就让你祭,你能找到吗?从支脉上来看,全国人都是一家人,只要过了五服,基本上也就是陌生人了。连人都不认识,还在那上坟呢?就算知道在哪,我估计清明这一天时间都不够吧?
品史君说
如果真要品史君来说的话,我认为每个人都应当成为“参与者”。其实我在最初是持中立态度的,因为一方面这些说法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站不住脚,另一方面这些俗语流传到今天那也是有着一定的道理,信则有不信则无,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可后来为什么发生转变了呢?
前天我在评论区看到这样一条留言: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还在这讲传统文化,搞笑呢?这样说法似乎并不无道理,但我们有没有想过: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曾遭遇过无数次外族入侵,那为什么还能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
难道是特有的服装?如果是汉服,那为什么它成了一种艺术,只有少数人在穿?那是因为特有的语言?如果是语言,那为什么英语成了所有人学习生涯中的必考科目?中国之所以一直被称为中国,我们之所以被称为华夏儿女,也正是得益于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
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许多人都开始过起了洋节,品史君并不反对。但希望诸位在过洋节时,都不能忘了这个“根”的存在。不管时代如何演变,它流淌的中华血液不会改变,它蕴含的中华精神不会替代,它挺直的中华脊梁更不会弯曲,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