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30日(理财不能等)
第一堂课 成为有钱人的第一步:学会花钱 Spend Like You Want to Grow Rich
她住豪宅,戴劳力士,为什么却是个穷光蛋?为什么60%的高收入NBA球员在退役后5年内即宣告破产?巴菲特在11岁时就买进了第一只股票,可他还说自己出道太晚,你还在等什么?
吉姆·罗杰斯
最富远见的国际投资家。美国证券界最成功的实践家之一,与巴菲特、索罗斯并称全球三大金融巨头。
MILLIONAIRE TEACHER
我只管等,直到有钱躺在墙角,
我所要做的全部就是走过去把它捡起来。
30岁的时候,我还算不上富人。但如果我愿意,我可以装富,而且很简单:租一辆保时捷,借一大笔钱买一幢外观华丽的豪宅,在全球旅行并住五星级酒店。我可以让所有看到我的人都以为我是富豪,或者也可以凭着银行贷款和信用卡源源不断的资金输送来维持光鲜的生活。但表象总是和事情的本质存在差距。
理财故事
住豪宅,戴劳力士,存款却不足150美元!?
2004年,我在新加坡给一个小男孩做家教。每周六,他妈妈都会开车把孩子送到我的住所。她开的是最新款的捷豹跑车,在当地的价格高达25万美元以上(新加坡的轿车价格非常昂贵)。他们住的是豪宅,妈妈戴的是劳力士。我认为他们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富人。
几堂课之后,该女士拿给我一张支票。她满脸笑意,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刚刚过去的海外假期,也对我在这段时间对孩子的关心千恩万谢。
她开出的支票面额是150美元。揣着支票,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她前脚刚走,我后脚就蹬上自行车,飞也似的径直奔向银行取钱。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让我大跌眼镜:支票竟然遭到银行的拒付,因为她的存款账户余额不足150美元!
当然,任何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是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遭遇如此尴尬事件的概率无异于加德满都全城断电。我真担心她会在这个时候打来电话恳求我等一周,等她的支票账户充上资金之后再去兑现这张支票。最终,我选择了知难而退,直接告诉她,我不能再给她的儿子做家教了。
你能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毕竟,她应该非常富有:开捷豹跑车,住顶级豪宅,戴劳力士,丈夫又是一位投资银行家,家里的游泳池或许都是用美钞铺成的。但我又忽然意识到,或许她根本就不是什么有钱人。手里拿着一张大额支票,过着海湾皇族般的生活,并不能说明他/她一定就是富人。
分清“想要”和“需要”
如果我们对致富有兴趣的话,就应该像医生那样发一个“希波克拉底誓言”:切勿造成伤害。我们生活在一个随时能得到满足的时代。假如你挂念此时此刻身处地球另一边的人,一个短信或者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你想购买某种商品,而且希望送货上门,只需打个电话,再输入你的信用卡号码,即使没钱付账也没关系。
就像那个住在新加坡、貌似极端富庶的美国家庭一样,如果我们一心只想着怎样挥霍自己根本就没有的钱,只会损耗我们未来的财富。入不敷出、寅吃卯粮的故事随处可见。
要在财务上远离风险,我们就必须积累资产,而不是负债。能让人终身受用的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少花多赚,然后用剩下的钱理性投资。
但太多的人却没有区分清楚什么是“所需”,什么是“所想”,因此损害了他们的“财富健康”。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一出校门便找到了一份能让自己衣食无忧的好差事,然后就走上了过度消费之路。最初往往是无意而为之,或许只是用手头的信用卡买了一张新餐桌,但马上发现餐盘和刀具不配套,于是换掉;接下来是长沙发,越看越觉得和优雅别致的餐桌不搭调,不过,好在还有Visa卡(信用卡),谢天谢地,该是换掉这个破沙发的时候了。
但没过多久,这些亲爱的朋友又注意到,旧地毯根本就配不上新沙发。
于是,他们开始在五彩缤纷的广告里疯狂搜罗,为他们的新沙发找上一张相配的波斯地毯。然后,他们开始梦想着再添置一套新娱乐系统,而后是全面装修,最后还有一次夏威夷豪华游。
与其说他们生活在“美国梦”之中,还不如说他们早已深陷魔幻世界的梦魇而难以自拔。宙斯惩罚西绪弗斯(Sisyphus,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因为卓尔不凡的智慧惹恼了众神,作为惩罚,双目失明的西绪弗斯被判将一块大石头推上山顶,但每次都要承受大石头滚回山谷的结局。—译者注)的方式,就是让他不断把巨石推上山,而每当接近山顶时,巨石就会滚回山脚。不良的消费习惯也让很多消费者面对着同样残酷的恶性循环。每当债务快还清的时候,他们就会忍不住给自己一点奖励。这就让负债的“西绪弗斯巨石”越滚越大,最终把他们推入永不见天日的深谷。
攒钱买东西(而不是以信用卡购买)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早已过时了,至少今天的很多消费者是这么认为的。而结果自然不难想象,21世纪给了我们堆积如山的负债,而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负债藏起来,让我们的外表依旧光鲜靓丽。
在学习投资积累财富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习如何攒钱。如果我们想凭借中低收入者的薪水致富,那么,我们就不能做一个平庸的投资者。我们必须彻底摈弃那些令很多人吃亏的消费习惯。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指出,仅在2010年,美国家庭的人均信用卡负债就高达7 490美元。而《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商业版在2011年的一篇报道中则指出,23%的美国人为购买按揭房产而欠下的负债超过其房产市值。在内华达州,66%的房产所有者即使卖掉自己的房产也不足以清偿抵押贷款。
而这恰恰是最有趣的地方。你或许以为,只有那些低收入的工人才会入不敷出。但不妨看看这些:
1973年以来,美国畅销书作家、理财分析师托马斯·斯坦利(Thomas Stanley)一直对美国富人进行调查。他发现,在美国,大多数市值达到100万美元(截至2009年)的房产并不属于百万富翁。相反,绝大多数价值百万的房产均以抵押贷款购置,而且房主均属于崇尚高消费之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符合百万富翁基本标准,即拥有的净资产价值达到100万美元的美国人,90%居住在价值不到100万美元的住宅里。
假如理财这个问题也存在所谓的“希波克拉底誓言”,那么,很多人会对自己食言。如果你确实家财万贯,大手大脚当然不碍事。但不管一个人的薪水有多高,如果失业时他不能依旧活得滋润惬意,那就只能说明他并非真的有钱。
做个真正的“有钱人”
区分“真有钱”和“假装有钱”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不会陷入由装阔的人杜撰出来的生活方式。有钱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我认为至少应该满足如下两个标准,才会被视为“有钱”:
△ 他们可以选择不工作,而不必为了生计担忧。
△ 他们所持有的投资、养老金或信托基金,可以保证终身都有两倍于本国中等收入家庭平均收入的收益。
根据美国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4年,美国中等收入家庭的平均收入为53 657美元。按照我对“有钱人”的定义,如果一个美国人的投资每年可以带来两倍于此的收益(不低于107 314美元),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他/她是有钱人。
不过,赚到两倍于中等收入家庭平均收入的钱,而且不想工作就可以不工作,这对很多人来说或许只是一个梦想。
想要致富,就要先学会怎样花钱
由于本书的重点是通过股票及债券市场投资致富,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个具有可比性的例子。
如果约翰创建一个价值250万美元的投资组合,他只要每年卖掉其中的4%,相当于10万美元,就能保证手里从不缺钱。假如这笔投资每年都能实现6%~7%的增值,他就可以每年都多拿出一点投资进行变现,用来弥补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
假如约翰恰好处于这种状况,那么,我会认为他是个有钱人。如果约翰还有一辆法拉利汽车和一套价值百万美元的房产,那我肯定,他是个非常富有的人。
如果约翰拥有一笔价值40万美元的投资,拥有一套主要是靠抵押贷款购置的百万美元住宅,开着租来的法拉利,我会认为,约翰根本就不是有钱人,即便他每年有60万美元的薪金。
理财故事
你可以按“4%”规则提前退休
比尔·卡德利(Billy Kaderli)和阿卡莎·卡德利(Akaisha Kaderli)在38岁时就退休了。也就是说,他们已退休25年多。他们靠什么生活呢?靠投资于基金。事实上,他们从投资组合中取出的钱比他们刚退休时投资组合的价值还要多。
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几近破产呢?远非如此。复利的魔法在他们身上显现得淋漓尽致。在1991年退休时,他们手里有50万美元。而今天,他们手里拥有了更多的财富。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生活节俭,住在成本最低的地方。同时,他们遵循了“4%规则”。
2010年,菲利普·库雷(Philip L. Cooley)、卡尔·哈巴德(Carl M. Hubbard)和丹尼尔·华尔兹(Daniel T. Walz)在《财务计划杂志》(Journal of Financial Planning)上共同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对1926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大量投资基金进行了回溯测试。该论文指出,如果投资者每年取出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4%,那么,他们的投资极有可能坚持30年以上。
我很想知道,这个规则在比尔和阿卡莎身上是如何体现的。他们持有的投资对象是标普500指数。这意味着,他们就是按我在本书中介绍的方法进行投资的。不过,他们每年从投资中取出的资金不到4%。让我们来看看,如果他们每年收回4%的投资,会发生什么呢?
在过去的25年里,他们的资金一直在增值。因此,如果他们每年从基金中取出4%,那么凭借最初的50万美元的投资,他们总共将收回1 325 394美元。就是这个数,你没有看错。而且他们还会有很多剩余资金。截至2016年4月30日,扣除每年收回的资金,他们的投资组合价值为1 855 686美元。
节俭生活、复利和“4%规则”,就是他们致富的法宝。
我并不是建议大家都像守财奴那样去生活,把赚到的每一分钱都省下来。我也尝试过那样的生活,确实毫无乐趣可言。但假如想变成有钱人,我们就必须有一个目标明确的计划,而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安排好我们的开销,只有这样,我们才有钱可以投资。如果说积累财富是每个人都要上的一门课,每年进行考试,你知道谁会不及格吗?居然是职业篮球运动员!
在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大多数球员每年的收入都可以达到上百万美元。但他们是有钱人吗?大多数球员看上去都非常有钱,但关键并不在于你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你如何支配你的收入。2006年,《多伦多明报》(Toronto Star)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一名NBA球员工会代表在参观多伦多猛龙队时就曾警告球员们要节制消费,他提醒这些球员,60%的退役球员在失去作为NBA球员的可观收入后5年内即宣告破产。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很遗憾,大多数NBA球员的理财意识极差,甚至根本就没有。因为,高中教育没有帮助他们为理财作任何准备。
只要遵循本书中的致富原则,你就可以向财务自由的道路迈进了。严格遵守这些原则,你甚至会变得富有—真正的富有。让我们从第一堂课,也就是第一条原则开始:想成为富翁,先学会花钱。缩减不必要的花费,将省下来的钱用于投资,从而使收益最大化。
当然,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别人大肆购买你也想拥有的东西,而你只能过过眼瘾的时候。不要总是想着别人家的草坪更绿,要学会欣赏自家的草坪。如果非要比较的话,跟我父亲的老破车比比吧。这样,你就可以奠定财富的基石了。这种方法在我身上很管用,我讲给你听听。
怎样买车最省钱
最保险的致富之路,首先就是要学会量入为出,而且花的要比赚的少得多。假如你能转变观念,对现在所拥有的感到满足,你就不会受到诱惑而肆意挥霍自己的钱财。这样,你就可以把钱用来进行长期投资,而借助股市神奇的复利,即便你拿的是中低收入者的工资,最终也能积累出一个金额可观的投资账户。
有了我父亲的那辆破车作对比(它不光破,还漏),我觉得自己很富有,我的“宝驾”在下雨时车顶或者车窗可不会漏水。我可不想拿自己的车跟那些看起来更新、更酷和开起来更快的车作比较,我只拿我父亲的汽车作标准(还忘了说一点,你把螺丝刀插进点火器里就可以启动它,厉害吧)。佛教认为,欲望会带来磨难。拿我在新加坡教过的那个男孩来说,他们家对高消费品的不知餍足极有可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痛苦,尤其是当他们的一家之主失去工作或者想要退休时。这也让我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一张车尾贴纸,它滑稽地模仿了《白雪公主》中小矮人的那句著名台词:“欠债要忍,还债要狠,该去干活喽!”
理财故事
16岁,我用攒下的钱买了一辆我家最好的车
15岁时,我满心不情愿地坐在父亲的1975年款日产达特桑轿车里,觉得我们开得有点太快了。我俯下身子看车速表,发现它竟然早就罢工了。我问:“爸爸,车速表都坏了,你怎么知道自己开得有多快呢?”
父亲让我掀起脚下的汽车脚垫。“卷起来看一看,”他狡黠地笑着说。我赫然发现车底板上有一个拳头大小的洞,可以看到车下面飞速掠过的道路。父亲对我说:“看着脚下的道路,你可以更好地感受速度,既然如此,还要车速表干什么呢?”
第二年,我16岁了。我用在超市打工攒的钱购买了一辆汽车。这是一辆已经使用了6年的1980款本田“思域”二手车,车速表没有任何问题,最让我开心的是,脚底再也不会呼呼生风了!这辆车一跃成为我们家最好的车,我因此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时尚代言人。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领悟到积累财富的一个重大秘诀:消费观念决定消费习惯。
留着钱生钱,还是变作“负债车”?
其实,即使为了尽可能提高把自己变成有钱人的概率,你也没有必要非开一辆垃圾似的破车。这有什么意思啊?开一辆大多数有钱人开的车能怎么样?一方面想变成有钱人,另一方面又把平时一点点积攒起来的钱拿去买宝马、奔驰或者法拉利汽车,这听起来似乎不靠谱。但大多数富人的汽车品位或许会让你感到意外。
2009年,美国百万富翁为购买汽车支付的平均价为31 367美元。因此,在考虑富人对汽车的选择时,可以彻底忘掉宝马、奔驰或者捷豹之类的欧洲高档车。托马斯·斯坦利通过对美国百万富翁的调查发现,他们最青睐的汽车品牌竟然是乏善可陈的丰田。
很多想致富的人,都想在汽车消费方面让身边的人高看一眼,动辄花掉4万美元甚至更多为自己添置一辆豪华轿车,让那些只花31 367美元为自己买了车的美国富人相形见绌。但是,如果你买了一辆连百万富翁都觉得奢侈的汽车,又怎么能为自己积累财富、减轻财务压力呢?这就如同让奥运会运动员先跑50米,然后再让你去赶超他们。
想象一下,如果你失业了,可能根本就付不起买汽车的钱,或者勉强凑够了这笔钱,但要硬撑着工作到80岁。何必呢?
如果你想赶上百万富翁,就必须从起跑线上开始努力,或尽可能地抢跑。在汽车上就比大多数富人多花一笔钱,对你没有任何好处。
2006年,世界上三大富人之一的巴菲特买了一辆55 000美元的凯迪拉克,这是他买的最贵的一辆车。美国千万富翁(即个人净资产达到1 000万美元)的最新座驾的平均价格为41 997美元。随便找一个大型汽车卖场转一圈,你就能看到许多价格超过41 997美元的汽车,有些汽车的价格甚至比巴菲特的还高出许多。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在这些汽车的主人之中,又有多少人拥有1 000万美元的净资产呢?如果你的答案是“或许根本就没有”,那么恭喜你,你正走在致富的路上。在追求财富和实现财务独立的道路上,很多人都会犯一个愚蠢的错误:喜欢营造让自己看上去有钱的幻觉,而不是做一个真正的有钱人。
你在购买汽车时省下的每一分钱(更不用说你把买汽车的钱存进银行带来的利息了),最终都会变成为你积累财富的投资。
一位身家百万的技师的省钱买车经
20岁的时候,我利用暑假时间在公共汽车调度站找到了一份擦车的兼职来赚钱支付大学学费。然而,一位汽车技师给我的启发却远比我在大学里学到的任何东西都宝贵得多。拉斯·佩里是一位身家百万的技师,他一个人抚养着两个孩子。他的理财头脑让其他技师敬佩不已,他们告诉我:“嗨,如果拉斯和你谈起钱的事情,你可一定要认真听啊。”
有一次,我和拉斯一起值夜班。夜班通常都不会太忙,特别是周末。于是,我们就有了很多聊天的时间。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擦车、加油以及在每天下班时纪录里程表读数。每当拉斯大谈他的理财经和识人术时,只要没事干,我都会时而插上两句恭维话,时而开怀大笑。尽管不能说拉斯的每句话都对,但他的自我陶醉中也有几分道理。
拉斯声称,只要看一眼车,他就知道开车的人有多聪明。他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会花一大笔钱购买那些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贬值的东西,比如说高档汽车。如果他们的车是租来的,或者是借钱买的,就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了。拉斯坚决认为应该把钱投资于房产和股票等可以随着时间增值的资产。在他看来,任何会贬值的东西,比如汽车,都是负债。
他对我说:“安德鲁,如果你一辈子不在汽车这样的东西上浪费过多的钱,那你将来绝对错不了。”他指着停车场对面在管理部门工作的人说:“看到那个钻进宝马车的人了吗?”
第一天上班的那个晚上,我第一眼看到这辆车时就心生妒意,它太漂亮了。“他是两年前买的这辆车,全新的哟,”拉斯说,“但折旧和贷款利息就已经让他白白丢了17 000美元。而且过上3年,他或许还得再买一辆。”如果一辆汽车在两年时间里就贬值了这么多,我真不知道它在3年之后还能值多少钱。
“如果你确实很有钱,”拉斯说,“在高档商品上随便挥霍一点倒也无妨。但假如你还只是个想要致富的普通人,那么,这样的消费不可能让你成为有钱人,永远也不会。”说这些话的时候,拉斯的语气非常严肃。
拉斯用自己的话诠释了一个至理名言:大多数人都知道车是个耗费钱财的东西,但他们还是想亲自体验来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他告诉我,只要谨慎一点,其实大可不必在汽车上浪费太多钱,他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看来,只有精打细算又深谙其中技巧的人才能做到。在那个时候,对我这个笨手笨脚、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年轻人来说,我不知道这样的道理是否行得通。
拉斯说:“在买汽车的时候,一定要想想转手的价格。”新汽车的大部分贬值都摊在第一年。因此,拉斯建议我不要买新车,最好买一辆已由别人承担了折旧和贬值的二手车。此外,他指出,转手时售价最高的是日本车。他建议我找一款低耗油量,原装喷漆保持完好,而且轮胎性能和车内装饰一定要好的车。
按照他的理论,如果能花一个划算的价格买车,而且让车的大部分折旧由别人来承担,那么,在驾驶一两年之后,我还可以按相同的价格转手卖掉,没准还能赚一点点。
理财故事
我购买二手车的故事
为了验证拉斯的理论,我开始去四处看车。我的买车标准是,能让我的荷包承受得起,更不会在我的“金桶”上凿个漏洞。
很快,我就摸到了这个市场的门道。我还阅读了几份介绍二手车市场的消费报告,最有价值的莫过于菲尔·埃德蒙斯顿(Phil Edmonston)每年出版的系列丛书《二手车新手指南》(Lemon-Aid Used Cars)。
那段时间,我每天早晨都要花几分钟浏览一下当地报纸的二手车专栏,如果发现价位合理而且又让我感兴趣的车型,我就会认真研究一番。
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先后买了几辆低耗油量汽车,而且都是耐用可靠的日本车,价格从1 500美元到5 000美元不等,每辆车都至少能开12个月而不需额外投入一分钱。因为价格本来就很低,因此,转让这些二手车的利润也不算高:每辆车都能赚到800~1 000美元。
遗憾的是,大部分人都不善于理财,还有很多陷于绝望的人更是在无度挥霍。从他们手里买车再合适不过了。通常,他们都急于出手收回现金,要么是为了升级换代,要么是为了应付即将到期的债务。我从这两种人手里都买过二手车,然后再开个6万英里(1英里约等于1.6公里。—译者注),两三年之后还可以按相同价格卖出。
有一次,我就用3 000美元买到了一辆已行驶了12年的低耗油量日本车。我开着这辆车跑了4 000英里,从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一直南下,到墨西哥州的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再到瓜达拉哈拉,然后返回加拿大。在跑完这趟8 000英里的旅程之后,我就以3 500美元的价格把车卖掉了。利用这些审慎计算的采购数据,然后再用我随后介绍的方法去投资,你就可以把点滴储蓄变成一笔相当可观的小财富。
购买二手车的小技巧
下面这个购买二手车的小窍门,或许可以帮你省下大量钱财和时间。
不妨设想你正身处一家二手车行,通常情况下,卖家不会让你随意游荡,穿着考究的销售员马上会出现在你面前,向你介绍各种品牌和型号的汽车。他们的介绍或许完全出于好意,但是,假如你也像我一样,一旦被对方识破心机就会心跳加速,而担心被识破的顾虑又会让你在不经意间暴露了意图,结果就只有一个:落入对方的圈套。
因此,像我这样的小鱼,一定要找到有效策略,去抵御那些凶猛饥饿而且老练世故的大鱼。
首先,我必须精确锁定自己的目标。2002年,我想找一辆原漆完好的手动挡日本车。我不想要一辆被重新上过漆的车,因为我还不会识别新油漆掩盖着什么—有可能是灰尘,也有可能是交通事故造成的损伤。我还要确保汽车行驶里程不超过8万英里,而且价格低于3 000美元。汽车有多老旧并不重要,只要保养得当而且没有经历过多次碰撞就可以。
于是,我就像一位神秘的私家侦探,勇敢地深入虎穴:从电话黄页上撕下方圆20英里我感兴趣的车行页码,用持枪的姿势握在手里,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我需要怎样的车,对任何不符合我全部标准的车概不关注。
其次,面对那些积极进取而又极具韧性的销售员,我确实是寸步不让。但是,回过头给他打一个电话,或许要比面对面地针锋相对简单得多。在电话里,大多数经销商都会告诉我,他们确实有我感兴趣的东西,但价格不可能低于3 000美元。
有些人试图诱使我走进他们设好的陷阱,说服我考虑其他车型;还有一些人则会说,我的价格底线不切实际。但不管他们怎么说,我从来不为所动。
我的策略就是紧握两种武器:一种是决斗的宝剑,直插敌人心脏;另一种就是电话,它是我最值得信赖的盾牌,任何当面无法说出口的话,都可以在电话里说。但我也不是没有一点骑士风范,因为我知道最终可能还要放下架子,给对方打电话。
由于第一轮电话咨询工作没有效果,于是,我在接近月底时再次给经销商打了一个电话。我希望销售员正在为如何完成当月任务而焦虑不安。运气很好,有一对年迈夫妇刚刚将一辆跑了3万英里的丰田“Tercel”卖给车行作为折价之用。这辆丰田汽车既没有清洗,也没有经过检修,不过,经销商同意按3 000美元的价格尽快脱手。
实际上,这样的策略并不仅限于3 000美元价格的采购。这个方法对任何品牌或是任何车型来说都是最省时间的。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把省下的钱用于投资致富。
租车,一个多花100万美元的决策
我的朋友内森(Nathan)是一名百万富翁。和大多数百万富翁一样,他永远都不会租车。他说:“去租车而不是去购买二手车,这将是一个会多花你100万美元的决策。”
《邻家的百万富翁》(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的作者托马斯·斯坦利指出,80%的百万富翁从未租过车。财经作家戴夫·拉姆齐(Dave Ramsey)同样也不推崇租车。他说:“只有穷人才会想着‘首付多少和月供多少’的事情,而富人只考虑到底‘值多少钱’。如果你买不起一辆汽车,那就干脆骑自行车,但千万不能租车。”
内森购买的汽车价格从未超过6 000美元。和我一样,他倾向于寻找行驶里程相对较少的二手汽车。美国人平均每年的驾驶里程可达12 000英里,这意味着,一辆使用了10年的汽车,其行驶里程通常在12万英里左右。不过,考虑到维护成本的上升,这个价钱对车主来说或许已经变得微不足道了。
内森对自己刚购买的汽车十分喜爱。这是一辆产于2006年的本田“雅阁”,价格是5 500美元。这辆汽车的使用时间差不多为5年。“只要维护良好,一辆行驶了6万英里的汽车仍可以使用很长时间。”内森说。
内森的一辆车通常使用3~5年。然后,他会按低于购入价的价位卖掉这辆车。“如果在驾驶3~5年后卖掉,这辆本田车至少可以卖上3 500美元。”
但许多人更喜欢租新车,这可以让他们在不用付全款的情况下开上好车。他们可以在几年时间里使用租来的汽车,并每个月按期付款。但是在归还汽车时,他们不会拿回一分钱。在许多情况下,他们甚至还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因为许多经销商将驾驶里程限制在每年12 000英里以内。此外,租车人在还车时,还需要向中介付费。
根据Edmunds.com(集汽车销售和汽车资讯服务一体的网站。—译者注)提供的数据,一辆中型租赁汽车每月的平均租金为294美元,相当于每年3 528美元。大多数家庭拥有两辆汽车。这意味着,他们每年在租车上耗费的金钱约为7 056美元。
和大多数富人一样,内森也会记录日常开支。在考虑购置价格、维护成本和转售价格后,他和妻子的两辆车每年约耗费2 200美元。对一个拥有两辆汽车的家庭而言,购买低成本、低行驶里程的二手车比租车划算得多,每年大约能节省4 856美元。
1990年1月到2016年7月,美国股市的平均年复合回报率为9.2%。如果一对夫妇每年投资4 856美元,即使只能取得这样的回报率,他们也会赚很多钱。
如表1.1所示,15年后,这笔投资将给他们带来158 162美元。如果投资期限达到35年,投资的价值将超过100万美元。正因如此,内森才会说租车是一个多花100万美元的决策。
反对者或许会找到各种原因,说这是行不通的。或许你的投资赚不到9.2%的收益率;也许你找不到维护良好、行驶里程不多的二手车;或许你的二手车在5年内的年均维护额要超过3 000美元。
表1.1 购置汽车相对于租车的好处*
*假设每个家庭拥有两辆汽车,每年投资4 856美元,年利率为9.2%。
当然,要买到一辆好二手车,你支付的费用可能会超过内森。但是在这辆车的整个使用期限内,购买二手车绝对是一个超过租车的赢家之策,至少(而且几乎注定)会让你省下几十万美元。
买房:关键不是首付,而是利率
大多数人已知道,购置高档汽车会延缓你的致富进程。但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在房产方面也提供了一些重要教训。
有志于致富的人要牢记的教训之一:银行绝不是挚友,它们的责任不过是为股东创造财富。因此,银行往往会聘用一些极具说服力和亲和力的销售人员。他们巧舌如簧,为的就是让你购买差劲的投资理财产品。他们把抵押贷款说得天花乱坠,让贷款利息把你彻底变成房奴。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呢?一方面是贪婪的银行,它们永远都不会为了顾客的最大利益而努力;另一方面则是无知的购房者,它们购买了自己根本无力支付的房子。
在房地产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之际,购房者买下自己其实无力支付的房子,而当原本极端诱人的低利率开始上涨时,他们就没有办法还贷了。结果可想而知,很多人在此时被迫卖掉房产,这就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供给过剩。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出现过剩,人们就不愿意按原价购买了,房产也不例外。
但银行已经把这些按揭贷款转手卖给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其他金融机构。当抵押的最初持有者(即购房者)不能继续偿还贷款本息时,金融机构就会凭借抵押效力而占有这些房产,不过,此时已经形成了巨额损失,因为房产价格已经一泻千里。
此外,银行还会把这些贷款打成资产包,出售给其他全球性金融机构。在房产所有者无力还贷时,购买这些贷款包的金融机构就上当了,因为贷款收不回来了。一时间,很多国际顶级金融机构纷纷陷入财务危机。随着可发放贷款的金融资源不断萎缩,银行开始无力为其他企业提供足够的贷款,而这又导致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资金链断裂。于是,这个滚雪球效应最终酿成了一场全球性经济衰退和大规模裁员。因此,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把房产抵押贷款说得天花乱坠的人。抵押贷款的后果有可能不堪设想。
这让我想起妈妈以前给我的一个警告。当时,因为要购置海滩土地,我第一次准备接触抵押贷款。妈妈问我:“如果贷款利息增加1倍,你还能还得起吗?”按照那笔抵押贷款约定的条款,银行向我收取的年利率为7%。妈妈在那个时候就知道,7%是史上最低利率,尤其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按照她的说法,如果我无力支付双倍的,即14%的利率,那么,不断增长的利息就会让我破产。我险些成为那个退潮后被发现是裸泳的倒霉蛋。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房产被银行剥夺,我妈妈的意见绝对是值得认真思考的经验之谈。假如你正在考虑购置一栋房产,先算一算如果利率翻倍自己还能不能还得起房贷。如果还可以承受,那就去买房吧。
赢在起跑点,别靠富爸爸
中国有一句古话,“富不过三代”。第一代积累财富,第二代守护财富,第三代则把它挥霍一空。
美国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大多数千万富翁的财富并不是来自继承,这似乎与我们的想象截然不同。在这些接受调查的富翁中,超过80%的人属于白手起家。
在新加坡私立学校任教时,我发现大多数外籍学生都来自富庶家庭。我曾半开玩笑地告诉这些学生,他们是创业守业链上最容易造成家业败落一代。每个父母都希望帮助自己的孩子,但中国人早在几千年之前就知道把钱财留给那些还没学会赚钱的孩子会发生什么:这些钱财必定被他们挥霍殆尽。
在托马斯·斯坦利的经典之作《邻家的百万富翁》中,作者告诉我们,当成年子女从父母那里拿到“资助性”财产,比如股票、现金或不动产时,他/她最终积攒下来的财富通常会低于那些收入相当但却完全自食其力的人。
很多父母似乎很难接受这样的理念。在他们看来,把钱财留给自己的孩子,就相当于让他们有了一个强大的助跑器。但从统计学上说,来得容易的钱浪费得也多。
斯坦利对拥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四五十岁人群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查,并按职业对他们进行了分类。之后,他把这些人划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过父母的资助,另一组则没有。资助的手段包括赠予现金、协助子女还贷、购置汽车或是直接帮助交房产首付。他发现,在收入最高峰阶段,接受过父母资助者拥有的财产更有可能少于未接受任何资助者。也就是说,接受财产施予阻碍了他们独立创造财富的能力。
例如,那些曾接受过父母资助的会计师,他们的平均财产拥有量比未接受过资助的会计师少了4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接受了财务资助之后变得更富有的两个职业群,就是学校教师和大学教授。
我父亲是一名机械技师,我是他凭借工资养大的4个孩子之一,因此,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根本就没有多少钱可以花费,更不用说挥霍。从15岁开始,我自己赚钱买衣服。16岁,我就用在超市兼职打工赚来的钱给自己买了一辆汽车。我不得不自食其力,但工作并没有给我带来快乐。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我更喜欢在海滩上闲逛。
因此,对我而言,钱的含义就等同于工作。即便我看到自己中意的东西售价“仅仅”为10美元时,我也会问问自己,为了这10美元,我是不是愿意到超市去拖地板,或是把50英镑的马铃薯袋子摆到货架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就不会买。我从来没有接受过“不劳而获”的钱财,这让我养成了一种“负责任”的消费习惯。
今天,我和妻子的生活衣食无忧。我们不仅拥有一辆高档奔驰汽车,还拥有一辆经济实用的马自达。我们可以无所顾虑地周游列国,已经去过25个国家。我们住的是自有产权的豪华公寓,配有大型游泳池、宽敞的庭院、网球场和健身房。我们喜欢按摩,每年52个星期都可以享受到按摩服务。只要经营好现有财产,接下来的40年我们都能继续享受下去。
我们之所以能有今天,源自我早年对负债的极端厌恶。我对负债憎恨无比。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这太偏执,但对我来说,欠钱就像是在和魔鬼作交易。一提起负债,我总会想到那些最糟糕的画面,我会不由自主地担心,一旦失业而无法还债时会发生什么。
我并不是要让梦想提前退休的年轻人都像我二十几岁时那样去生活。但是,把负债视为危及生命的传染病,绝对符合我的财富观。下面这个故事是我的亲身经历,你是若有所思也好,大呼上当也罢,我认为至少能让你开怀一笑。
理财故事
一个“前守财奴”的自白
大学毕业几个月之后,我到一所学校教授7年级课程。那时,我盘算的就是凭着低房租和低生活成本还清自己的学生贷款。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即便是大城市里的乞丐,也会在我的极端简约主义面前甘拜下风,为我哭泣,向我致敬。
马铃薯、意大利面条和蛤蜊就是我所能找到的最便宜的“美食”。蛤蜊可以提供大量蛋白质。于是,我就和一个叫奥斯卡的家伙,拎着篮子在沙滩上四处闲逛,我们每次都能收获一大堆蛤蜊。奥斯卡总能把这些拾获物变成美味佳肴,但我的做法就比较简单了:用微波炉烘烤马铃薯,或用水煮熟意大利面,把蛤蜊一股脑地扔进去,再加一点橄榄油。瞧瞧,这就是不到1美元的晚餐!只要最初几天你适应了这么清淡寡味的饭菜,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日复一日地吃如此乏味的东西,和吃狗粮似乎没什么区别。不过,每月只花掉工资的30%,也确实让我的负担不断减轻,因为我可以用70%的工资偿还负债。
与室友分担房租也能削减生活成本。但我根本就不想支付房租,于是,我开始寻找那些为躲避冬日寒冷而去南方度假的人,看看他们是不是想找人为他们看房子。
住在不用花钱的房子里,不管冬天多么寒冷,我都不会打开加热器。为了控制成本,我把所有的衣服层层套在身上,在屋子里踱来踱去,而窗外正是大雪纷飞。如果房间里有壁炉的话,那当然是求之不得了。夜里,我会把火烧得旺旺的,裹个毯子在壁炉旁边睡觉。待早晨醒来,炉火早已熄灭,我经常能看到自己呼出的白气。
12月的某一天,父亲因公务进城,于是,我邀请他与我同住。尽管我们的聚会一如既往充满快乐,但当我告诉他“爸爸,我不打算开加热器了”时,他突然一反常态地沉默了。我想的是,在寒冷刺骨的房间里,深夜拥着炉火相互偎依,或许是父子之间最温情的时刻。但他肯定不是这样认为的。于是,在第二次进城的时候,他选择了一个人住进酒店。
由于对独处的自由情有独钟,我最终租了一间地下室,每个月的房租只需要350美元。但是,低房租同样也会带来很多不便。在这段时间,我每天为了上班而不得不长途跋涉—从公寓到学校足足有35英里的征程。
假如我当初再聪明一点,完全可以开车上下班,那段日子也就不至于那么不堪回首了。当时,我有一辆破烂不堪、已经开了20年的大众汽车,是花1 200美元买的(两年之后,我以1 800美元的价格卖掉了它),但我舍不得为这段往返70英里的路程支付油费。于是……我只好骑自行车了。
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山地车顶风冒雨飞奔70英里上下班,也给我带来了致富之路上笨鸟先飞的优势。我在那时已经有了自己的投资组合,足以让我用现金全款购买一辆全新的运动跑车,也可以租一套海滩公寓,但问题是我不想这么做。和我一起共事的人,肯定以为我早就破产了。
有一天下班回家时,我在加油站遇到了一位同事。我们都是去加油的,但我买的是食用油。就在我跨上自行车准备开路时,她跑上来,把一块叫“能量棒”的运动员食品塞进我的嘴里,充满怜悯地说:“安德鲁,我们真应该在学校里帮你捐点东西啊!”如果我以为她是在开玩笑的话,我肯定会捧腹大笑。可惜我真的笑不出来。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连我自己也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有点太极端了。为了让生活轻松一点,我决定搬到一个离学校稍近点的地方,于是,我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一份小广告:“教师求租房,月租不超过450美元。”尽管这样的房租远远低于正常水平,但我还是用这份广告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我不仅有工作,而且是负责的。透露身份还有一样好处,那些想找个信得过的房客的人或许会被吸引过来。
我只接到了两个电话,好在其中的一个还算中意,于是,我别无选择地接受了。
我从19岁起就开始投资,因此,我已经拥有了一枚不断长大的金蛋。但我丝毫没有卖掉一部分投资去偿还助学贷款的想法。我把扣除生活成本之后的全部收入都用来偿还贷款。在从事这项全职工作的一年之后,我终于还清了债务。这一年的日子简直与苦行僧无异,之后,我开始信心百倍、满腔热情地用全部剩余收入进行投资。
在还清助学贷款的6年后,我在海边买下了一处房产,此时,我又开始盘算着如何尽早偿清这笔抵押贷款。为了提高还款的灵活性,我甚至接受了更高的利率。
在还清这笔抵押贷款之后,我马上将余钱再次转向投资。
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少人会像我这样仇视负债。不过,那种无债一身轻的感觉是无法言喻的。
千万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的这段理财历史并不是想为年轻人杜撰一份新手致富手册。在那个时代,它给我带来的是欢乐,但现在对我来说却是另一番滋味。多年以后嫁给我的妻子也承认,那样的经历对她毫无吸引力,永远也不会给她一点点期待。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致富,那么,节俭一点肯定会让你的成功概率更大一点,尤其是在你还年轻的时候,勤俭节约就更重要了。
不必省得像穷人,但要花得像有钱人
负责任的消费习惯总是被那些想致富的人置若罔闻。这也是很多接近退休年龄的人在本该周游世界或是与子孙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还不得不工作的原因之一。
自然,并非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工作理念,但又有多少人会在临终之前哀叹:“老天爷呀,我真希望我把更多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了啊!”或是“天哪,我真希望他们在2015年就提拔了我。”
大多数人都更喜欢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工作,更喜欢孩子而不是商务手机,更看重安静思考的时刻而不是嘈杂混乱的会议室。我当然也不例外,而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才学会了控制花销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投资。
假如你是个年轻人,看到别人拿着价格不菲的最新款玩具时,你或许会想,他们是怎样得到这些玩具的。其中很多东西或许就是用信用卡购买的,而随之而来的往往就是无数个不眠之夜。在他们当中,很多人永远都不会真正致富,相反,他们或许始终要生活在压力之下。
通过学习怎样像富人那样去花钱,你终会拥有财富及其他物质财产而远离焦虑。但你也不必像穷人那样去生活。运用我即将与各位分享的投资原则,你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花别人一半的钱去投资,承担更低的风险,得到两倍于他人的收益。继续看下去,你就会知晓其中的奥秘。
你掌握第一堂理财课了吗?
1.第一堂课讲了什么?
〇 想成为富翁,先学会花钱。
〇 积累财富的一个重大秘诀:消费观念决定消费习惯。
〇 在学习投资积累财富之前,我们学习如何攒钱。
通过学习怎样像富人那样去花钱,你终会拥有财富及其他物质财产而远离焦虑。
不管一个人的工资薪水有多高,如果他/她不能在失业时依旧活得滋润惬意,那只能说明他/她并非真的有钱。
如果我们想凭借中低收入者的薪水致富,那么,我们就不能做一个平庸的投资者。我们必须彻底摈弃使很多人吃亏的那些消费习惯。
2.怎么运用第一堂课的知识?
〇 学会量入为出,即少花多赚,而且花的要比赚的少得多,将省下来的钱用于理性有效的投资。
〇 攒钱买东西,而不是用信用卡购买。
〇 投资房产和股票等可以随着时间增值的资产,而不是投资于负债,即任何会贬值的东西,比如汽车。
〇 授子以财,不如授子理财,不要把财富直接留给孩子。
想变成有钱人,就必须有一个目标明确的计划:学会控制花销。只有安排好开销,才有钱可以投资。
世界上最富有的三个人之一沃伦·巴菲特买了一辆价格为55 000美元的凯迪拉克,这是他买过的车里最贵的一辆。
每个父母都希望帮助自己的孩子,但“富不过三代”:把钱财留给那些还没学会赚钱的孩子,这些钱财必定被他们挥霍殆尽。
3.为什么要掌握第一堂课?
〇 致富的关键并不在于你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你如何支配你的收入。
〇 在追求财富和实现财务独立的道路上,很多人都会犯一个愚蠢的错误:喜欢营造让自己看上去有钱的幻觉,而不是做一个真正的有钱人。
〇 接受财产施予阻碍了孩子们独立创造财富的能力。
60%的NBA退役球员在失去作为NBA球员的可观收入后5年内即宣告破产。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大多数NBA球员的理财意识极差,甚至根本没有。
负责任的消费习惯总是被那些想致富的人置若罔闻。但学会了控制花销,才能迈出致富最关键的一步。
把钱财留给孩子,似乎让他们有了一个强大的助跑器。但来得容易的钱浪费得也多。研究表明,大多数千万富翁的财富并不是来自继承,超过80%的人属于白手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