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大战孔明指的是什么生肖(2500对阵15万)
当司马懿引大军15万攻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时,诸葛亮身边只有2500名士兵。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凭此计,吓退了司马懿的15万兵,也让诸葛亮名声大噪,而司马懿则名声扫地!
司马懿如此聪明,怎么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呢?
事实上,司马懿在西城下,是配合了诸葛亮的演出,故意装呆犯傻,以怕“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而退兵。这出戏,只有两个他们主角能看懂!
司马懿临终前,语重心长地对儿子司马昭说:
“只要诸葛亮活着,司马家族才能继续为曹魏工作。如果诸葛亮死了,那司马氏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要让曹魏永远存在一个难以克服的对手!”
而司马懿才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人,他才是真正的赢家!
一,空城计。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面比较出名的片段了,被多次改编成各种戏曲。当时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军队,也只有2500名老弱病残。敌我力量悬殊,众人听说司马懿率大军前来,都大惊失色。
可诸葛亮却不慌不忙地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这句话用到戏曲语言里,就是“山人自有妙计”,家喻户晓!
当司马懿率部队到达城下时,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正在悠闲自在地焚香弹琴。城门里外,有些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大惊失色:看来诸葛亮早有防备,否则的话,他不会如此镇定自若!
于是乎,他立刻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司马昭不解其意,问老爸道:“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摇摇头,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
说完,他令各路兵马立刻撤退,留下在城墙上洋洋得意的诸葛亮。
那么,凭司马懿的智商,还有其事前得到的信息,他看不透这是一座空城吗?
二,假做真时真亦假。
很多史学家认为,如果拼智商,司马懿比诸葛亮毫不逊色,甚至还要略强一些。他一向沉稳,并且数次装病,只是为了不被曹家猜忌。
因此说,司马懿就那样退兵了,实在是说不过去。15万精兵对战二千五百老弱病残,就算是让纸上谈兵的赵括去指挥这场战役,也有必胜的把握,有可能将诸葛亮活捉。
兵临城下之时,司马懿瞧见诸葛亮身后站立了两个小童。面对城外大军压境,即便是有所准备,正常小孩面上都会慌乱无比,至少会往城下多看几眼吧?
而这两个小童却面色平静,对城外大军看都不看一眼,这只能说是诸葛亮事先安排好的,司马懿应该能看的出来。
之所以迅速退兵,唯一的解释是:司马懿真正在玩的是“养寇自重”的把戏。
三,司马懿的超级智商。
曹操从来就没真正信任过司马懿,他担任司空时,听闻司马懿之名想征召他入朝任职。司马懿深知汉朝国运已衰,不愿屈服于曹操,便假称有风痹之疾卧床难起,拒绝征召。
有一次他晾晒书籍,忽遇大暴雨,司马懿只好从床上爬起来去收书。家中有一个婢女看到此事,司马懿妻子张春华担心司马懿装病之事泄露出去招致灾祸,便亲手杀死婢女灭口。
同为一代枭雄,比司马懿年长两轮的曹操怎么会看不出司马懿的本质?司马懿虽有大才,却也是曹魏的头号隐患,曹操于是临终前叮嘱曹丕,要在天下统一后立即除掉司马懿。
可是,在曹操去世后,在曹丕和曹植两个人争位置的时候,司马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因为这样,曹丕不但不忍心对司马懿动手,而且对他信任有加,并重用了他。
此时的曹丕,早已把老爸的遗言当做了耳旁风!
曹丕去世之后,大权自然就落到了司马懿手里。直至后来曹睿继位,司马懿已经位极人臣,位高权重,宛当年的曹操了!
与此同时,诸葛亮那边也是差不多的境况,刘禅虽然在位,但是真正掌控大权的还是诸葛亮。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其最有力的对手就是司马懿了。
于是诸葛亮施反间计,尽管司马懿死里逃生,却失了兵权,只好以退为进,暂时归隐。诸葛亮趁势兵出祁山词条,连连获胜,势如破竹,曹魏诸将未人敢撄其锋,朝野震恐。
在危亡之际,曹睿不得已又重新启用司马懿,封为平西都督,领兵与诸葛亮对垒,借以挽救危局。
也就是说,此时的魏蜀之争,其实是他们两个人的战斗,也是两位超级智商者的斗智斗勇。
相比之下,当时诸葛亮的实力差了不少,因为他刚刚失去了街亭。他不仅丢掉了一个重要的据点,还折了好多人马,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了。
诸葛亮这边的两千多人马,要抗衡对面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显然没有任何胜算。于是,他只好冒险,上演了一出空城计。
面对诸葛亮的斗智,咱们退一步说,即便是司马懿有所怀疑,最起码也得用几千兵马攻打几处城门试试看吧?
这样一来,城中虚实立见。而他却面对悠闲弹琴的诸葛亮,一箭未发,果断下令退兵。
实际上,诸葛亮的这出“空城计”能够成功,正是因为司马懿的配合!
四,笑到最后的人!
高手之间的较量,无声无息,“空城”也罢,“实城”也好,司马懿所面对的选择其实很简单:进或退、输与赢都不是重点,其后的利害关系和个人得失,才是他真正关心的内容。
在当时的境况之下,能和诸葛亮抗衡的,只有司马懿一人。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当时司马懿没有退兵,而是直接冲进去,这场大战的胜利可以说是注定的。
可是,当他胜利之后,会有什么结果呢?
朝廷里的人本来就怀疑司马懿有二心,这时候诸葛亮如果已经被除,对曹魏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恐惧的了,这时候的司马懿还能安稳坐在高位上吗?
答案很明显,“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懿的结局肯定比韩信好不到哪里去。
对司马懿而言,诸葛亮是他的敌人,更是他本人在曹魏的价值所在!
诸葛亮在,他可以高枕无忧,因为当时曹魏王朝除了司马懿之外,还没有诸葛亮的对手。放走诸葛亮,“兔”在“狗”就在,两相安好。
同时,他带命退回,无功而返,也会给曹魏朝廷留下个优柔寡断、胆小多疑的影响,从而曹家人会放松对司马懿的戒备,给自己留下蛰伏的机会。
这是司马懿的大智慧,普通人看不懂。也是他的一盘大棋,而棋子就是那些位高权重之人,甚至包括聪明绝顶的诸葛亮。他既保全自身和家族的荣耀,又给自己争取了培植势力的时间。
诸葛亮死后,虽说司马家族没有了“狗兔之弈”,可司马家族已经架空曹魏。司马懿则继续装下去,以此麻痹曹魏宗室。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临终前,他语重心长地对儿孙们说:
“如果时机不成熟,就要让曹魏永远存在一个难以克服的对手!”
十几年后,他的孙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了西晋王朝。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谁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这还需要再加以介绍吗?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文中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指正,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