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恶不作是什么生肖?(祁连山发现8只)
祁连山脉面积广阔,生态多样,被生物学家称为“动物世界”,是我国西部的生态屏障。山中生活着狼、豹、熊等猛兽,其中也不乏一些难得一见的珍奇物种。
在祁连山脚下,研究人员就发现了神秘的马彪成群出现,它们在山坡的裸岩上一路奔走,似乎是在寻找食物,随后又大摇大摆地出现在公路上悠闲地散步。
这些马彪全身布满了棕红色的毛,只有肚子上的毛颜色比较浅。它们脑袋上的耳朵比较短,而尾巴却很长,看上去像狼和狗,又像是狐狸,所以当地人还叫它们“红狗”或者“红毛狗”。
马彪是典型的山地捕食者,它们很少在高山森林和山地以外的地方出没,相较于虎豹等动物来说,显得十分神秘和稀有。其实,马彪就是我们常说的“豺狼虎豹”中的豺,因为在这四种动物中排名第一,所以又被人们看成猛兽之首。
豺究竟有多凶猛?它们真的能跟老虎叫板吗?
豺的凶恶刻在骨子里
豺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生物学家将它们与老虎这种顶级捕食者排在一起看待,可见它们是山林里数一数二的存在。如果对豺这种猛兽不了解,单看它们的体型或许会认为它们是一群“受气包”。
单个豺的外形与狗、狼相近,体型比狼略小,体长约为1米左右,体重也只有18-33公斤。而一头成年老虎动不动就能长到2米多长,体重也可以达到300公斤。光看这些数据,豺在老虎面前似乎就是一头待宰的小羊羔。
看上去,豺的个头不大,和普通的土狗没什么区别,连动物园里的游客都不把它们放在眼里。但是如果你对豺观察得足够仔细,就会发现和一般的动物相比,它们的弹跳能力非常强大,甚至能够“飞檐走壁”。就算是在动物园里饲养的豺,轻轻一蹬后腿,也能跃过人的头顶。跳起来之后,还沿着笼子跑了几步,才落下来。这种弹跳力,在犬科动物中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在猫科野兽中也不多见。
除了非凡的跳跃能力,豺那凶悍的性格也是刻在骨子里的。它们嘴里长着参差的锋利犬牙,加上500磅以上的咬合力,能够轻易撕开猎物的皮肉。
不过,力量并非豺的优势,它们最令猎物甚至虎豹这些竞争者害怕的,是胆量和耐心。一只豺或许只敢惦记着从豹子口中偷偷撕下一块肉来,但是三只豺就敢赶走一只豹子独吞猎物。十几只组成的豺群,就是山林中的“非洲斑鬣狗”,可以横行霸道。
敢和老虎正面肉搏?
很多老人都说豺群敢于捕杀老虎,一位老人讲述了自己亲眼见到的情景:
“有一次,我在皖南山区里面,见过一群红狗围追着一只老虎。豺群的数量不少,大概有十几二十只那么多。有的豺在老虎面前张牙舞爪,试探着张口去咬,等到老虎发出吼叫、深处前爪来扑的时候,就很快后退。而更多的豺狗则站在老虎的身后和身侧,它们抓准时机,就开始撕咬老虎的肛门和皮毛。”
纠缠了许久以后,有两只豺狗被老虎一下子就扑咬致死,而老虎也已经是满身伤痕了。数量众多的豺狗有足够的耐心耗死老虎,而老虎也感受到了这些流氓不好惹,一度被逼到树上休息。后来老虎从树上下来逃跑,豺狗们一路追击,双方厮打着滚进山沟消失不见了。
事实上,豺群和老虎打斗的故事很多,但真正有记录的证据却很少,想必双方都不愿意互相招惹。但是,没有直接的摩擦,不代表没有竞争。甚至,豺狗凭借着这种竞争关系在不断压缩老虎的生存,以此坐稳“猛兽之首”的称号。
豺群和老虎的主要竞争在于捕食,它们在自然界拥有高度重合的生存环境和捕食对象,所以两者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而在这场竞争中,豺群似乎更胜一筹。
尽管老虎是优秀的捕食者,但是一头成年老虎的食量却非常大,加上还要养育后代,它们的生存压力比豺大得多。一头虎妈每年需要吃1400千克肉,大概捕猎40次以上,而每多养活一只后代,就要多捕猎20次,这么大的食物需求是很难得到满足的。
因此,老虎后代的存活率很低。据统计,幼虎一岁内的死亡率高达45%,一只虎妈一胎通常只能养活一只后代,甚至有的老虎幼崽还会全军覆没。
相反,豺群的捕食效率非常高,加上经常从豹子嘴里抢猎物,所以有时候食物根本吃不完。
《逸周书·时训》上就曾说:“霜降之日,豺乃祭兽。”
就是说到了霜降节气,豺开始大量捕猎,吃不完的猎物堆积起来,看上去就像是在举行某种祭祀活动一样。
豺群的食物来源非常广泛,它们会像老虎一样,捕猎野猪和野牛。尽管这些猎物比豺狗的体型大好几倍,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它们活活撞死,但是豺群通过默契的合作,往往能够高效地杀死这些大型动物,甚至豺群还因此成了野猪的克星。
而在山林中食物短缺的时候,豺狗经常吃腐烂的动物尸体,有时也会到山下的村庄里,猎杀家养的牛羊,或者偷吃小猪崽。如果仅以生存能力来说,豺群无疑是猛兽之首。
强大的豺群为何濒危?
凶恶狡诈、敢抢敢拼,豺群凭借强大的环境适应和生存能力,在山林中成了猛兽之首。然而,强大如豺群也依然难逃濒危的命运。和狼一样,曾经广泛分布在全国的豺狗逐渐退居到了西部的山林中,从被人们熟悉的猛兽变成了陌生的神秘生物,再到近似传说的一个物种。
豺狗消失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栖息地被挤占和人为的猎杀。和老虎、豹子这类食肉动物一样,它们最初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不仅时常下山偷吃家畜,还会咬伤村民,而一些豺狗甚至会偷偷叼走家里的小孩。
有记者曾经采访山中的村民:“你在山上见过豺狗咬牛么?”
村民说:“怎么没见过。一般雨季的时候豺就会来,我就见过一群豺,十几只,追着我家的牛咬,我冲过去驱赶,它们都不怕,还朝我叫唤,就跟狗叫一样。”
所以在20多年前,凶恶的豺狗受到了人们的大肆捕杀,它们的栖息地也缩小到了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地区。
奇怪的是,豺狗在西部地区很少受到人为捕杀,它们的数量却依然在迅速减少。生物学家推测,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狂犬病。因为豺在青藏高原消失的时间基本与藏獒兴起的时间吻合,大量藏獒可能将致命的狂犬病传染给了野外的豺,而群居的豺往往会成群地感染,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消灭了。
不过,濒危的豺狗并没有死绝。近年来,在卧龙保护区、西双版纳保护区和祁连山一带,都曾经发现过它们的身影,虽然数量并不多,但这些现象就意味着内地豺群恢复的希望。
有人说,豺群偷袭家畜,伤害村民,无恶不作,为什么还要恢复它们的种群呢?
其实,保护豺的意义,在于限制羚牛数量的发展,以免食草动物因为缺乏天敌而泛滥,形成像澳洲野兔那样的灾难。而且豺群是野猪的天敌,能够有效抑制野猪的生长。最近十年来,野猪的数量不断增多,大量的野猪冲入田间和村庄,破坏庄稼,伤人无数。如果能够控制好豺群和野猪数量的平衡,或许能够减少野生动物破坏庄稼和袭击人类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