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八卦图(太极往事)
褚德馨,字桂亭,以字行,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于直隶河间府任邱县鄚州镇南关村一个小商之家。当地盛行练武,褚桂亭生性好动,七岁时家里为他重金聘请李铁斋为师,褚半天读书、半天习武,试图走武科之路。①
不久,庚子事变,鄚州被毁。随即武科停废,清廷严禁民间习拳。一些拳师转而寄身于具有绅商担保的镖行,曾参与庚子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之役的拳师李存义在保定开设了万通镖局,聚集诸多门人,以维生计。褚桂亭十三岁时拜正在万通標局护镖的姜玉和为师习形意拳,姜无暇授徒,遂托其师李存义亲授。姜的盟友、习练八卦拳的镖师陈德路也收褚桂亭为徒,后荐至八卦拳家梁振圃门下受教,梁与李存义也是八卦拳同门。技艺小成后,褚桂亭即在万通镖局护镖。其间,又曾向镖师于炳忠学醉八仙。
镖局在清末民初仅兴盛一时即形衰落。万通镖局关张后,晚年的李存义率部分门人到天津,与李瑞东、张占魁等在中华武士会执教。褚桂亭跟从李存义到天津,由此又得张占魁等名家传授。褚桂亭曾回忆,他当时向慕“神枪”李书文的枪术,一直练到扎中窗户纸上的苍蝇而窗户纸不破的地步,还可将大沙袋一枪挑起,旋上几转,颇富膂力。为了谋生,褚桂亭常为戏班护镖,多往返于京津等地。
民国三年(1914),身在南方的褚桂亭闻知师叔郝恩光将东渡日本传授形意拳,遂先返乡探望老母,而后顺大清河岸步行至天津,为郝恩光送行。在郝临行前夜,褚桂亭还向他学了心仪已久的三合对刀,学到晚上十点多。
民国六年(1917),褚桂亭曾在保定陆军学校教武术。几年后,南下江浙一带,与乡人黄柏年、左振英、黄振远同在江苏督军李纯部下任教官,后又与田兆麟、陈月波、武汇川、牛静轩等杨家门生受聘为浙军官兵教授。②
民国十四年(1925),驻军杭州的五省总督孙传芳请国技家到总督府表演,对褚桂亭的醉八仙颇多赞许,聘任其为总督府卫队教官。其时,田兆麟已受聘在杭州各处教授太极拳多年,杨少侯一度南下依其徒田兆麟为生,因此褚桂亭在杭州又得从杨少侯学艺。民国十四年(1925)九月,杭州的浙江印刷公司印制了《太极拳要义》一册,该书所署编辑者为永年杨澄甫,襄校者为涿县陈月波、通县武汇川、顺义牛静轩、任邱褚桂亭,付梓者为永胡奠邦。由此可见,褚桂亭很有可能在此之前即已习太极拳,只是迄今尚无法明确褚桂亭从杨家习艺的起始。
民国十五年(1926)年底至次年年初,武当剑大家李景林离开军界,南下宁沪杭。褚桂亭与黄元秀等人在杭州同拜李景林为师学剑,学得武当剑单练、对练、活步对剑、对练散剑等。李景林收徒不少,但能有成就者不多,褚桂亭是主要传人之一。③
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民国十七年(1928)春,南京成立国术研究馆,不久,孙禄堂等拳术名师受聘南下。因与馆长张之江等人对“国术”的观念不同,李景林、孙禄堂等一度转到上海传艺,此时已身在上海的褚桂亭得以从学。受李、孙等人影响,褚桂亭对书法颇有兴致,暇则临池,体会出剑法与书法的相通之意。
民国十七年(1928)秋,上海市为选拔人手参加南京中央国术馆的首届国术国考,特于十月六、七两日举行国术考试,褚桂亭报名参加比试。此次上海国术考试录取四十一人,褚桂亭(即“褚德馨”)名列其中。
南京第一次国术国考后,上海特别市国术运动大会于十月底开幕,身在南京的杨澄甫应邀,携武汇川、董英杰等一同莅会并做表演。在二十八日(即大会第二日)上午的表演活动中,褚桂亭表演了单刀。中午,国术运动大会会长张定璠等在四马路致美斋欢宴中央及各省来沪莅会表演国术大家,褚桂亭与杨澄甫、武汇川、董英杰等均参加宴会。
这年初冬,上海举办中华国货展览会,其间有游艺表演,十一月二十二日的游艺节目中,褚民谊、叶大密、吴鑑泉、褚桂亭、姚恩庆、姚馥春等表演国技。④ 其时,褚桂亭与武汇川已在上海创办中华武当太极拳研究社,杨澄甫为名义社长,与叶大密的武当太极拳社并非一家。创社之后,因学员众多,场地很快就不够用,只能另谋新址。
民国十八年(1929)春,褚桂亭还担任了上海国术同志会总教练。5月十九日下午,致柔拳社开四周年纪念会,新旧男女社员、来宾五百余人,名手聚会,盛极一时,褚桂亭在会上表演了太极拳。⑤褚桂亭曾在杭州从杨少侯大先生学,一起从学的还有师兄田兆麟等人。褚桂亭集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极拳各家之长,举手投足间轻灵迅猛、干净利落,技击之时更显刚柔相济、变化无穷,被公认为“快手”。
十一月中旬,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在杭州举行,名家高手云集西子湖畔。筹委会为防止场上出现混乱、斗殴现象,除由荷枪实弹的军警围侍之外,特邀擅长拳术的三十七人组成监察委员会维持秩序,褚桂亭是其中之一。二十二日,第三组比试完竣时,加入特别表演,褚桂亭表演三合刀。二十三日(即国术游艺大会第三日)下午,“比试完毕,时间尚早,乃参加表演,褚桂亭演龙形剑。
十二月,上海将举行国术比赛大会,参加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的部分国术家转往上海。十日,上海特别市国术馆欢宴李景林及来沪国术大家,褚桂亭与吴鑑泉等作为该馆教授,表演国术。下旬,上海国术比赛大会在四马路云南路口上海舞台举行。二十七日下午一时,第六日比赛开幕,褚桂亭在会上表演了形意龙形拳。⑥
民国十九年(1930)夏,黄元秀编写《武当剑法大要》一书,得褚桂亭相助,书中对剑图片即为黄、褚二人合照。褚桂亭为该书题词:
剑术为中国最古之技术,历来为重文轻武之见所湮没。乃者国术日渐昌明,谈剑之书随之而多,述法者多,述理者少也。桂亭自幼好武,对于剑术访遍南北,未有如李公之玄妙者也。曩与黄君文叔同受教于李公,朝夕相共,颇多记录,今将付梓,用志数语以附编后。
其时,褚桂亭受聘为金陵警官学校及南京国民政府侍卫队国术总教官。他授艺不分职业和名位高低,一视同仁。仅在南京一地,政府要员陈诚、李士贞、吴思远,警察厅厅长吴恩豫,文艺界影星袁美云,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商务会长李福海,总统府侍卫金尧、吴正祥,等等,都曾从其学。据说,褚桂亭在南京传授不下数百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名字大都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汪精卫夫人陈碧君和女儿也曾跟褚桂亭学太极拳。汪有一把名剑,因用不上,遂赠与连襟褚民谊。褚民谊认为由陈碧君送给褚桂亭更好,物有所归。褚桂亭得剑后极为珍惜,当时他住在国货路一号,后迁科替新楼,1949 年后住到上海,不论居住何处,褚一直把剑藏在床后墙角,不轻易示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月二十日晨,南京全运会闭幕,第二届国术国考随即开幕,褚桂亭受聘为国考评判委员。褚在担任南京国民政府侍卫队国术总教官期间,经济较宽裕,时常接济形意、八卦门的师兄弟,并以自身便利介绍他们到军队、国术馆等处任教。
民国二十三年(1934),褚桂亭将傅长荣(剑秋)荐至无锡,在项致庄任司令的保安队担任国术教官。又以褚桂亭为主,二人合作编写教材,其中有五形拳八式、连环拳和形意刺枪术、形意劈刀术,以形意刺枪术和形意劈刀术为主要内容,训练官兵,再派各连队施教。此后,江苏保安队统一改用形意刺枪术和形意劈刀术。⑦
民国二十五年(1936),杨澄甫病故于上海,灵柩回籍时途经南京浦口,其时正担任国民政府国术教官的褚桂亭率人将一直停厝南京的杨少侯灵柩护送至浦口,与杨澄甫灵柩会合,并与南京国术界众人设灵台祭奠。南京沦陷后,褚桂亭先到杭州岳父家安顿好家务,而后踏上流亡之路。他绕道河内,进入昆明,颠沛流离,终达重庆,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得以重返南京,一度在南京府西街的城隍庙授拳。⑧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初,褚桂亭从南京迁往上海,最初落脚在银行家浦紫东家(浦于抗战中在重庆向褚学拳),几次择屋迁居,最终选定延安路连方路新城隍庙附近,此后以教拳为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褚桂亭多次参加为朝鲜战争捐献飞机大炮的义演活动。
11956 年,体育领导部门开始将武术向体操化方向改造,大力提倡全民体育运动。是年7 月,褚桂亭(主编),与蔡龙云、张玉、赵寿邨⑨ 、傅钟文、张达泉、武贵卿等二十余人共同编定《精简太极拳讲义》,供是年上海市教工暑期太极拳学习站使用。
同年,体育领导部门制定“简化太极拳”方案时,褚桂亭应邀与顾留馨、傅钟文等专家赴京参与其事。1957 年,体育领导部门指令上海组织编写《杨式太极拳》一书,褚桂亭又被邀入编写小组,将杨家太极拳改编为八十八式,并进行推广。
1962 年,体育领导部门委托上海整理《龙形双剑》。褚桂亭帮助设计动作,研究编排套路。因褚桂亭年轻时为戏班保镖,对戏曲懂行,上海京剧团、人民艺术剧院的一些名演员也向他学拳学剑,以完善舞台形象。
据说,某次大会开幕式上,“褚师表演了八卦掌,得到与会者热烈赞赏。此间李天骥(武协前秘书长)不巧出差在外不在北京,未能见到褚师表演,事后得知褚表演八卦掌,特地从北京来到上海,请褚师再表演几下,褚推托身体不佳,就活动几下其他拳术,李未能如愿,深感遗憾”⑩ 。上海武术队成立后,褚桂亭又应邀经常前往指导,所辅导多人均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因自身转益多师、学宗多门,褚桂亭能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顺乎自然而不拘泥。“按照不同的对象,各人接受程度、悟性、品德,等等,授与不同的方式、方法,不是你想学什么就教什么,对年老体弱多病者,教练养生卫生太极拳,对年轻力壮的中青年,则授予一定的拳法及器械等,不少学生和弟子,学了形意和八卦、太极刀、龙形剑、三合刀、武当对剑,等等,弟子和学生们武艺更为全面。”⑪
据王继振等人记述:
褚师生前常晓谕我们:“练武必须同时练德,拳理拳意要从苦练中得到精通,方能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但精通了绝不能以拳凌人、以武称霸。以武会友是友谊交流和技艺切磋……”他一生中也是这么做的。1928 年全国武术擂台赛在南京举行,先生应邀参赛,当时不戴防护面具,被打者常鼻青眼肿、头破血流。先生感到既危险又不文明,当他上台时,就向对手招呼“双方不打面部”。谁知对方当面应诺,心中却以为先生示弱,连向先生脸部猛击,第四招时,先生乘势把对方右肩打塌了。对方自知理亏,慌忙认输。先生一拳予人重创,感到内疚,当晚专门买了水果前去探望。此事震动了武坛,认为先生不仅赢了拳,而且弘扬了武德。⑫
在特殊的时代,褚桂亭一身的武艺未能如愿整理保存下来。据张庆保等人述:
在建国十周年那时,褚桂亭老师也曾经热血沸腾,很想为社会做点贡献,把一身的武艺整理出来,贡献给国家和人民。但他没有单位与组织的力量可以依托,只能借助弟子的力量协助他整理。他的计划是文字工作(拳理、动作说明)由黄俊文执笔,太极拳术与剑术的部分由张庆保整理,王文瀚、刘颖溥整理形意拳术,胡毓飞整理八卦掌法。有些章节他还做了详细的讲解,如单鞭、玉女穿梭等动作的使用,反复示范,还将杨家传下的老招式一一展示对照。
所以,褚桂亭对他的几位徒弟较多地讲解动作中的劲点和劲的变化,希望他们能整理出来。不管今后人家能否看懂,总要留点东西下来。可惜整理计划进展不久,三年饥荒开始,人们吃不饱,脸有菜色,褚老师看着徒弟们都在挨饿,不忍心再提整理一事。当经济形势刚好转,肚子不那么饿了,可以重提旧事的时候,运动又接踵而来,褚桂亭花一生心血收集整理的武术资料与文稿,也都被付之一炬,整理武术的梦想永远地破灭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令人扼腕,叹息不已!⑬
1949 年后,受教于褚桂亭的弟子数以百计,所知者有于学培、马金余、马德元、王文翰、王兰生、王玉英、王玉瑾、王宇生、王壮弘⑭ 、王荣根、王继振 ⑮、王敬萱、叶延龄、刘君石、刘卓英、刘颖溥、朱凤礼、阮云谊、陈章耀、贡仲祥、邵善康、沈书林、宋玉鹏、苏笑尘、吴正祥、吴永霖、吴伊雯、吴志高、吴钟夔、辛大国、严承德、严承璋、严荷英、杨良骅、张庆保、张英武、张明真、林发清、金尧森、费永祥、胡毓飞、施载煌、耿继义、顾鸣一、唐浩泉、唐纳德·辛、夏昌耀、徐文庆、徐薇、曹大铸、曹连舫、黄俊文、覃寿山、富继武、鲍关元、潘月琴、潘鑫梓、樊家忻,等等。其孙褚玉诚、褚正诚亦得其传。
注释
①本篇原稿主要参考吴永宁《忆褚桂亭老师授拳》(《武林》1984 年第 5 期),王继振等《纪念武术名家褚桂亭》(《武林》1992 年第 10 期),严承德《一代宗师 武林奇才—纪念褚桂亭老师诞辰 110周年》(《武林》2002 年第 11 期),张健《记太极形意八卦大家褚桂亭先生》(《武魂》2003 年第 8 期),严承德《怀念恩师褚桂亭》(《武当》2007 年第 10 期),唐才良《不灭的光辉—一代内家拳宗师褚桂亭》(《武当》2010 年第 9、10 期,2011 年第 1、2 期),逸名《我所了解的褚桂亭》(《武当》2011 年第3 期),王旭东《一代宗师褚桂亭移居上海拳场纪实录》(《武当》2011 年第 4 期),严承德《神技真谛功造极 名震中外誉申城—纪念先师褚桂亭诞辰 120 周年》(《武当》2012 年第 9 期),金尧森《追忆褚桂亭师父晚年病中的日子》(未刊稿),张庆保口述、唐才良整理《寂寞的“大内高手”》(未刊稿),唐才良《武术大家“神枪褚桂亭”》(未刊稿),唐才良《再谈褚桂亭大师的武德》(未刊稿),等等。
②杨澄甫:《太极拳要义》“太极拳要义序”,杭州:浙江印刷公司,民国十四年(1925)九月,第五页。
③钱惕明在《太极拳内功心法全书》中提到,“剑仙”李景林“虽先后收徒二百余人,能成为十一代传人为数不多,仅李公的四大弟子杨奎山等人,以及郝家俊、姜容樵、褚桂亭等十数人”。
④《市国术大会第二日》,《申报》民国十七年(1928)十月二十九日,第四张第十六版。
⑤《致柔拳社昨开四周纪念会》,《申报》民国十八年(1929)六月二十日,第四张第十六版。
⑥昨日之国术比赛大会》,《申报》民国十八年(1929)十二月二十八日,第四张第十四版。
⑦唐才良:《武术大家“神枪褚桂亭”》,未刊稿。
⑧吴永宁:《忆褚桂亭老师授拳》,《武林》1984 年第 5 期。
⑨有资料写作“赵寿村”。
⑩王旭东:《一代宗师褚桂亭移居上海拳场纪实录》,《武当》2011 年第 4 期。
⑪王旭东:《一代宗师褚桂亭移居上海拳场纪实录》,《武当》2011 年第 4 期。
⑫王继振等:《纪念武术名家褚桂亭先生》,《武林》1992 年第 10 期。
⑬张庆保口述、唐才良整理《寂寞的“大内高手”》,未刊稿。
⑭有关王壮弘事,参见徐谷鸣《天、地、人、敌、化—太极拳家王壮弘先生采访记》(《武魂》2004 年第 10 期)、汤金石《王壮弘与“王氏水性太极拳”》(《武魂》2008 年第 11 期)等。
⑮有关王继振事,参见虞荣《金丹太极 宝刀不老—记太极拳养生专家、气功医师王继振(《武当》2011 年第 8 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