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是什么日子?(夏日飞雪)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贾迎春误嫁中山狼”,写的是荣国府一嫁一娶,身份不明的贾迎春嫁给了孙绍祖,薛蟠把夏金桂娶进了荣国府。夏金桂出场时,庚辰本有一则奇怪的批注:“夏日何得有桂?又桂花时节焉得又有雪?三事原系风马牛,全若强凑合,故终不相符。运败之事大都如此,当事者自不解耳。”
这则脂批到底说的是什么,夏金桂究竟是什么来头,她的出现为何是“败运”来临?夏金桂是长安人,桂花夏家在长安做桂花局。那么,《红楼梦》中的长安在哪里,夏金桂家做的桂花局,究竟是一个什么局呢?
都中长安在哪里,为何有贝叶经文和观音遗迹
书中借薛蟠小妾香菱之口,讲述了夏金桂的来历:“合长安城中,上至王侯,下至买卖人,都称他家是‘桂花夏家’。”夏金桂就是桂花夏家的千金小姐。贾宝玉不解,问什么是“桂花夏家”。香菱便说:
他家本姓夏,非常的富贵。其余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因此才有这个浑号。如今太爷也没了,只有老奶奶带着一个亲生的姑娘过活,也并没有哥儿兄弟,可惜他竟一门尽绝了。
香菱所说的长安,究竟指的是哪里呢?第十八回书中,林之孝家的说妙玉时,便提到了长安:“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从林之孝的话中可知,“长安”就是宁荣二府所在的“都中”。然而,长安自唐朝后,不再是都城。为什么是《红楼梦》中的“都京”、“都中”呢?
这个疑问,还是要从林之孝家的话中找答案。因为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和贝叶经文,妙玉便随师父从玄墓蟠香寺来到了这里。玄墓蟠香寺,指的是南京明孝陵。这个寓意,在解读妙玉的系列中,已经做过解读了,此处不再重复。
妙玉的经历中,就隐含了大明离开南京(金陵),有迁都的寓意。薛蟠家也是从金陵来到了都中,寄居在荣国府。因而,《红楼梦》中的长安有大明迁都的隐喻。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八月,太子朱标奉命到陕西一带考察,回到金陵后,建议迁都长安(明朝时,已改名西安)。原本,迁都就是出自朱元璋“天子守国门”的考虑,但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标去世,这件事就搁浅了。四月二十五日,这个日子写在了第二十七回书中,既是朱标去世的隐喻,又暗藏了“香菱”的结局。香菱的结局,就与夏金桂有关。
说长安隐藏了这段大明历史,并非意猜,而是因为有“都中”、“贝叶经文”、“观音遗迹”三条暗喻符码作为铁证。
贝叶经文,是朱元璋叔父朱五六,也就是悟空禅师到西域取回的真经。朱五六早年出家,取经归来后,在四川坡子古街寺庙中做住持。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王朱椿得知这个叔祖的情况后,上奏朱元璋,洪武皇帝便尊敕叔祖法号“悟空”。贝叶经文,指的就是朱元璋家事。
观音遗迹,那就直接指向朱元璋了。观音在民间有一个称呼,叫做“泗州大圣”。《朱氏世德碑》中说:“(本宗朱氏)元初籍淘金户,金非土产,市于他市,先祖考初一公困于役,遂弃田庐,携二子,迁泗州盱眙县”。朱元璋家本是金陵句容朱家巷人,后来迁到了泗州盱眙县,也就成了泗州人,洪武皇帝的谥号是“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籍贯泗州,加上“大明神圣”,就是“泗州大圣”。
《红楼梦》的这个隐喻,其实出自《水浒传》。李逵沂岭杀四虎前后,都去了泗州大圣祠。黑旋风拔掉了泗州大圣祠的石香炉,寓意大明靖难之役燕王夺位。《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中,最先写到“天香”的,“施耐庵”是《西游记》、《红楼梦》的祖师爷。
朱元璋迁都只是个想法,但却留下了朱标的遗迹。《红楼梦》是“诗禅”体,也就是以瘦词灯谜写成的书,书中人物爱猜谜,也为后世看官留下了诸多灯谜。“都中”就是一则以秋千格为谜面的谜语,谜底就是“中都”,大明中都指的是凤阳。
凤阳皇帝到此只留下了“遗迹”,因此,《红楼梦》主题背景写的是南明。夏金桂的出现,预示着“败运之事”,“可惜他竟一门尽绝了”。
夏金桂是大明的终结者,她的出现,也是《红楼梦》的收官前兆。庚辰本第八十回没有回目,与元妃省亲这段故事一样,正待曹雪芹“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所以,曹雪芹写到第八十回便不写了。
夏家桂花是何寓意,夏金桂为什么要改名婵娥
香菱说,夏金桂他们家专在长安城里桂花局,因而,包括宁荣二府都知道他们家是“夏家桂花”。这一笔,写得极为悲剧,假如读破其中真相,真为曹雪芹一哭。
对于夏金桂的到来,香菱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她并没有顾忌主母与小妾的身份,说:“我也巴不得早些过来,又添一个作诗的人了”。脂砚斋在庚辰本中,针对香菱这句话留下了这样一则批注:“妙极!香菱口声,断不可少。看他下作死语,便知其心中略无忌讳疑虑等意,直是浑然天真之人,余为一哭”。
作诗,原来是“作死”的谐音,大观园中的诗人,竟然是si人。以香菱天真的想法和夏金桂对她的做派,尤其是香菱的判词可知,香菱最终将死在夏金桂的手中。这就是一个天大的“桂花局”。
“桂”在《红楼梦》中有多重隐喻,首先是“圭”,也就是朱元璋之“璋”,璋为半圭。圭,是白玉,加上“朱”即赤瑕玉。圭,加上木字辈,指的是朱元璋家木字辈的皇帝。朱家所有木字辈的皇帝,都写进了书中,尤其是明末“三由”。夏金桂的到来,就预示了“三由”的终局——这个隐喻,咱们下文再讲。
桂,还指以荣国府为主要象征的广西桂林靖江王,林黛玉在荣禧堂中所见之“荣穆王”,就是第十二代靖江王。靖江王灭亡,也与“夏金桂”有关。
讲了这么多,夏金桂究竟是谁,他们家为何在长安城里设桂花局,这个局到底是什么局呢?这里,先揭秘夏金桂,这个形象暗喻的是吴三桂。吴三桂降清,灭掉南明,最终又称帝反清——这就是桂花局。
薛宝琴作《怀古十绝》,其中有《赤壁怀古》,这个桂花局确实蒙蔽了当时朱家遗落在“青埂峰(清更封)”下的朱家后人,因而借三国“假投降巧计成虚话”的典故,对吴三桂进行了无情的讥讽。吴三桂灭掉了朱明,“香菱”却不知真相,对夏金桂的到来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难怪,曹雪芹要为之一哭了。
吴三桂生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六月初八,时令正是夏至,桂花夏家、“夏日何得有桂”,讲的就是吴三桂。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降清,然后打着“复君父之仇”的旗号,乞求多尔衮,以其关宁铁骑攻打李自成部。“复君父之仇”这个局,一直做到了吴三桂称帝衡州,他们家“竟一门尽绝了”。
曹雪芹、脂砚斋是一个创作小团队,想必吴三桂“桂花夏家”局破之时时,已经有人辞别了人世,到死都有可能期待吴三桂灭清复明呢。遗憾的是,吴三桂称帝,国号不是“大明”。书中的贾家,先祖是贾复,贾复,就是“假借复明”的意思。香菱学诗,师傅林黛玉不主张学陆游的诗。这是因为,陆游《示儿》中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吴三桂这支“王师”,根本就不可能复明。
吴三桂引发三藩之乱,同样是《红楼梦》主题的一部分,这部书写的就是朱元璋“封建诸子”,为大明的灭亡埋下了孽根祸胎,南明朱家藩王“分瓜”,导致了朱楼为水所淫。“瓜分”爮斝、“争饼朝黄发,分瓜笑绿嫒”,写的就是南明藩王大火并。
桂花夏家在长安做局,“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盆景,也是分瓜之意。盆,“分皿”,《说文解字》:“皿,饭食之用器也”,大明分家。斝,中有无主之家,皿,乃无头之血,寓意京上无日——“白骨如山忘姓氏”。
这个“桂花局”指的是吴三桂降清灭明称帝之局,夏金桂改名便是一证。夏金桂早年丧父,寡母独守此女,因而“娇养溺爱,不啻珍宝”。这一笔,写的是吴三桂不认大明而“无父无君”。但是,朱家还是有人把他当做复明的珍宝,《红楼梦》中的珍宝,就是象征朱明的“赤瑕”通灵宝玉。
夏金桂娇纵蛮横,毒计多端,竟然要所有人避讳,不准提“桂花”二字。但桂花之讳又避不了,于是想起“桂花曾有广寒婵娥之说,便将桂花改为婵娥花,又寓自己的身份如此”。桂花未必都来自广寒宫,夏金桂改名,是把自己说成是月宫之桂。月,即“虎兔相逢大梦归”之兔,象征明朝。吴三桂,本字长伯,后改字“月所”,还真把自己装扮成了大明的臣子。
曹雪芹之一,八大山人就在《个山小像》的一则题跋中说自己是:“没毛驴,生于兔”。夏金桂改名婵娥,意味着朱三桂以复明旗号骗过了很多大明遗民。
这其中,还隐藏着一个历史“巧合”。被吴三桂灭掉的南明永历皇帝,是来自衡州(衡阳)的桂王家。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都城就在衡阳。夏金桂不仅改名婵娥,且“又寓自己的身份如此”,难道说吴三桂还没有忘记自己是大明遗臣吗?
《红楼梦》以女娲补天神话开篇,女娲补的是颛顼之周天。《明实录》中说,朱元璋家“其先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因为有这样一段渊源,所以,朱元璋才效仿周制,“封建诸子”。吴三桂称大周皇帝,其实是假借了明朝的“遗迹”。
贾政,字存周,这就证明朱家确实有很多人“入局”了。但入局的结果,却是“一哭”。因而,曹雪芹最终勘破真相,以“夏金桂”暗讽吴三桂,此人毕竟是“金”的蛤蟆天子。
夏金桂为何给香菱改名,宝蟾究竟是何寓意
夏金桂来到荣国府,第一个整治的就是香菱。夏金桂诡计多端,从谈论花香这个话题引香菱入局。夏金桂说:“菱角花谁闻见香来着?若说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那里?可是不通之极。”
怎么就不通了呢?第五回书中,香菱的判词就是“根并荷花一茎香”、“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为何在夏金桂这里说不通了呢?香菱自然不服,做了以下反驳:
不独菱角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
香菱这番话,既暗示了大明灭亡时朱家的抗争,又隐伏了清取代明,朱楼为水所淫浸。荷叶莲蓬,指的是大明“始皇帝”曾经入过佛门。鸡头,指的是出自颛顼姬姓之朱元璋。朱元璋曾经写过一首《金鸡报晓》诗(如图),鸡头花,寓意来自凤阳的大明太祖。
苇叶芦根,照应开篇神话女娲炼石补天,“积芦灰以止淫水”。“清,属水,子也”。香菱以芦叶芦根说“香”,既出自女娲补颛顼周天之典,也源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朱元璋因其母梦中吃下了黄冠的冷香丸,于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子丑之时出世。《红楼梦》中所有的“香”,都是说的大明始皇帝。始皇帝即史太君,石太君:大明建立于戊申年,是石猴,也就是史侯。
香,是《红楼梦》中大明的祖脉,耗子窃香芋,寓意“鼠”窃取了大明。书中的“四书”,暗喻了“四鼠”,最终灭掉南明的吴三桂,与灭掉大明的多尔衮同庚,都属鼠。
香菱这番话,戳到了夏金桂的肺管子里。但夏金桂十分毒计(妒忌),继续诱香菱入局:“依你说,那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香菱说到兴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花之香可比。”
一旁看热闹的宝蟾见香菱入彀,立即抢过话头,说:““要死,要死!你怎么真叫起姑娘的名字来。”主仆二人一唱一和,香菱情知跳进了夏金桂早就挖好的坑里,金桂却不动声色,笑道:“这有什么,你也太小心了。但只是我想这个‘香’字到底不妥,意思要换一个字,不知你服不服?”
香菱哪敢不服,于是,任由夏金桂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秋菱”。这段故事中(因为庚辰本两回书尚未分开),贾宝玉天天到紫菱洲怀念出嫁的迎春,“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于是吟七律一首以寄思念之情,其中说道:“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菱花到了秋天,那就面临枯萎、消亡的结局了。
夏金桂去掉了“香”,自己却占着桂花局,取代了“香”,正是清代明,吴三桂假借“天香”的寓意。香菱也因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两地孤木,就是个“桂”,夏金桂的“桂”字。
宝蟾在这个桂花局中,充当了“伥”,后来,又把薛蟠引入局中,独占了“雪”。薛蟠,即朱家之蟠龙,其人有多重寓意。薛蟠是皇商,“皇商”就是皇上,商即“贾”,贾家人是朱家人,薛蟠就是朱家皇帝的隐喻。离开了金陵,他们家寄寓梨香院。梨香院即“离香缘”,朱家皇统离开祖陵祖庙,播迁于南明。
《红楼梦》是以靖江王城为主背景,影射了整个南明,“呆霸王”是“口木霸王”,与“木头人”是一个寓意。木,既象征朱家木字辈的皇帝,又是桂林靖江王的隐喻。宝蟾独占呆霸王,那就是霸占了朱家皇统。宝蟾,是“红楼三由”之一,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的暗喻。
朱由崧是南明最大的疑案,此人是不是真正的神宗遗脉福王之子都是个疑问。更因为朱由崧根本无心复明,秉承福王家传荒淫玩乐,故有“蛤蟆天子”之称,宝蟾,是月宫之蟾,她才是真正的朱家人,是“蛤蟆天子”。
蛤蟆天子误国,客观上引清兵攻陷南京,大明祖陵陷落。宝蟾为“虎”作伥,寓意如此,更隐伏了“虎兔相逢大梦归”。
夏日飞雪,夏金桂因何爱啃油炸焦骨头
回过头来,说说本文导语中提到的一则奇怪脂批:“夏日何得有桂?又桂花时节焉得又有雪?”这里所说的“雪”,即指“丰年好大雪”之雪,也就是薛家。夏金桂嫁给薛蟠,夏便有了“雪”。这其中的寓意,正如上文所讲的“桂花局”。
那么,脂砚斋一夏金桂的“夏”说到的“夏日”,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夏日”,早就隐伏在第二十七回书中: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庚辰侧批:无论事之有无,看去有理。】须要饯行。”
脂砚斋提示,芒种节饯花神并不一定是“古风俗”,但是这样写却是有道理的,什么道理呢?这段话,隐藏了这样几个时间节点:
至次日,指的是四月二十五日,这就对上了“长安都中”的观音遗迹。四月二十六日,这个日子与四月二十五日更是隐伏了夏金桂害死香菱的具体时间,是“桂花时节焉得又有雪?”这个疑问的终极答案。
最重要的是“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这个时间节点,说的是由芒种交夏至节。查阅南明所涉及的万年历,顺治六年(永历三年,1649年)芒种交夏至,就是未时(14时16分)。一年之后,桂林靖江王灭亡。所以,大观园中就有杨贵妃扑蝶、杨贵妃(以“可怜飞燕倚新妆”喻)埋香塚的故事,寓意两代靖江王都被缢杀。
桂林靖江王亡于顺治七年(1650年),这一年是虎年,灭掉靖江王的孔有德属虎,即“虎兔相逢大梦归”。
到了顺治九年(1652年,永历六年)六月,南明大将李定国以大象阵攻陷王城,孔有德走投无路,举火焚毁王府,然后拔剑自刎。靖江王城化作“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正是夏日之“雪”。
李定国斩杀孔有德全家,唯独逃掉了孤女孔四贞。孔四贞是吴三桂的养女,这段历史都与“桂”有关,也牵扯到了吴三桂。
康熙元年(1662年,壬寅)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以弓弦缢杀永历皇帝朱由榔。四月二十六日,吴三桂下令以柴火焚化大明最后一个皇帝——这也是“夏日飞雪”所隐伏的真实历史。故而,脂砚斋说夏金桂出现,意味着“运败之事”的到来,大明是火德运,亡于大火之中,这一年又是农历虎年,朱楼的结局就是“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十三回书中,秦可卿托梦凤姐,其中讲到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就是这段历史的深层寓意。“油”指的就是红楼三由。
秦可卿死后无棺木,薛蟠拿来了樯木板,这块板“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帮、底都是八寸厚,隐藏了“重八”,檀麝都是“香”,金玉,就是“元籍淘金户”出身的“璋”。尤其是槟榔,直接点到了朱由榔,后文书中,尤二姐总是身带槟榔,就是“由榔”。
吴三桂火焚朱由榔,以其焦骨申报清廷——这就是夏金桂爱啃油炸焦骨头的终极寓意。
尾声:《红楼梦》终结于康熙元年
薛家之薛公是紫薇舍人,紫薇,即紫薇星,紫微星为天一星所居之宫,对应地下,则是紫禁城。紫禁城是薛家之“舍”,薛家就是帝王家。天一,即太乙,书中的张太医、胡太医、王太医都是太乙,他们是皇帝。
紫,又是“朱”,薛家暗喻的就是朱明皇帝。夏金桂来到薛家,因而是夏日有桂,桂中有雪。“丰年好大雪”之“豐”,声部藏豆,豆为灯,即书中的灯姑娘,灯姑娘就是晴雯。所以,晴雯做了芙蓉花神,荣国府便一嫁一娶。
司马光《类编》中说:“灯,烈火也”,烈火焚过,灰飞如雪。“豐”头是两个“丰”,“慧”字字谜的谜面是“远树两行山倒影,扁舟一叶水横流”,因而“豐”字头中暗藏了两行远树。薛宝钗、林黛玉册页画是“两株枯木”,香菱的判词有“自从两地生孤木”,都暗示了大明的结局是“玉带林中挂”。
大明末帝朱由检,南明末帝朱由榔都绝于缢杀。荣穆王之子朱亨嘉,侄子朱亨歅,两代靖江王也是“玉带林中挂”的命运。而且,靖江王与朱由榔最终都是“夏日飞雪”的悲剧结局。
薛家之宝琴讲了一段真真国的故事,说她八岁时,随父到西海沿子真真国,遇到了一个十五岁会写汉诗的女子。这段故事中有两个时间节点,其一是顺治十八年(1661年),也就是永历十五年时,吴三桂奉顺治诏令来到永历皇帝避难的缅甸,设计骗朱由榔进入了清营。其二,是康熙元年(1662年),康熙皇帝八岁。真真国女子,就是“女真”。
薛宝琴八岁随父到西海沿子真真国做生意,意味着康熙元年灭掉南明的是顺治的诏令。“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至夏金桂出现,南明灭亡,清取代了明,朱楼化飞雪,为水所淫浸,在“水国”中呻吟。
庚辰本写到第七十九回(含八十回)就不写了,这是因为不能再写下去了,还写什么呢?因而,在八十回书中,就以第五回书,以及大量的故事、批语,隐伏了全书的大结局。
第五回自不待言,很多故事和批语也很难在这篇文章中逐一解读,这里只说一件事:焦大醉骂。
焦大,就是“焦骨头”。夏金桂所吃焦骨头都是鸡鸭之骨,鸡,即姬姓之“姬”,鸭,是“甲鸟”,也就是“朱雀(鸟)”。书中的“柳”、“张”、“井”,等等都是“箕斗”,都在南方朱雀七宿之中。朱雀,即南方之火,象征燕雀湖上的大明皇宫。
朱元璋家是吴回祝融的后代,大明国号就是因祝融而得。衡州南岳有祝融峰,正是桂王朱由榔家的藩地。夏金桂爱啃鸡鸭之油炸焦骨,指的就是吴三桂以火灭掉大明,然后在祝融之乡称帝,试图取代大明。
焦,这个字的本义寓意,就是以火烤炙群鸟。焦大,即朱鸟之大者,也可以说是“焦太”,焦大便是焦大太爷。这个人物便为“油炸焦骨头”伏线,早就预示了“爬灰”的结局。“养小叔子”,即大明养了吴三桂这样一个“小鼠子”。
夏金桂的故事就讲到这里,《红楼梦》终局于此,那就没有必要“恨《红楼梦》未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