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5日(史铁生)
《命若琴弦》是史铁生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两位瞎子奔波一生的命运。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命若琴弦》是史铁生1985年写的一个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现代作家》,平白质朴的叙述中,蕴涵着史铁生对人生、对命运困境的哲思12。故事讲述了一个瞎子音乐家的一生,他从小就失去了视力,但却有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他用三弦琴为生,漂泊四方,遇到过爱情、友情、梦想和失落,最终在一次演出中因为心脏病突发而死去。他的一生就像是一根琴弦,时而紧张,时而松弛,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但始终没有断裂。
我认为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史铁生通过瞎子音乐家的形象,展现了一个不屈不挠、追求理想、坚持自我、勇敢面对困难和死亡的人物形象。他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音乐来抵抗命运的不公和社会的冷漠,用音乐来寻找生命的光明和美好。他虽然没有看到过阳光和色彩,但却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力量。他虽然没有拥有过财富和名誉,但却能够赢得观众的尊重和喝彩。他虽然没有实现过自己的梦想,但却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创作。他虽然没有留下任何后代和遗产,但却能够留下自己的音乐和故事。
我觉得这部小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感动。它让我明白了人生并不是由外在的条件决定的,而是由内在的态度决定的。一个人可以在最艰难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快乐,也可以在最优越的环境中失去自己的意义和方向。一个人可以在最平凡的事情中体现出自己的才华和品格,也可以在最伟大的事业中暴露出自己的缺陷和弱点。一个人可以在最短暂的生命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在最漫长的岁月中消失在无数人群中。关键是一个人是否有着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对生命的真诚和热爱。
我觉得这部小说也反映了史铁生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理解。这本书的文字流畅,情节跌宕起伏,读起来让人十分舒适。史铁生的描写非常精细,在描写人物性格方面的刻画尤其精彩,让人不由得沉浸其中。整个书籍是用非常优美的语言书写的,令人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命若琴弦》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人的命运,而且引人深思,值得我们多次品味。它是一部有生命力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是一部具有文化价值、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好书。
总之,《命若琴弦》是一部好书,你会有所感悟,值得爱好文学的读者们读一读。
史铁生的一些作品评价
史铁生的作品主要分为小说和散文两大类,其中最有名的小说是《命若琴弦》,最有名的散文是《我与地坛》。这两部作品都反映了史铁生对生命、自由、爱情、信仰等主题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展现了他深刻的哲思和朴素的语言。
《命若琴弦》是史铁生1982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叫王小六的知青在插队期间遭遇了一系列不幸事件,最终在一次山洪中失去了生命。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展现了王小六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反抗,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这部小说被认为是史铁生创作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它获得了第二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被收入《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精选》等多种选本。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1991年发表的一部散文,记录了他如何与北京地坛公园相遇,以及在地坛中的所思所想。这部散文以其深刻而细腻的思考和描写,感动了无数读者,被文学界公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为优秀的散文之一。它被多家选刊转载,并获得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它也被韩少功称为“1991年的小说即使只有他的一篇《我与地坛》,也完全可说是丰年”。
除了这两部作品外,史铁生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作品,比如《我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庄子》,《病隙碎笔》等。他的作品以其博大而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优美而朴实的文字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他被誉为“中国当代作家中最具哲学思想的人”,也被称为“一位真正的存在主义者”。
史铁生个人简介
史铁生(1951-2010),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并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全国文学大奖。1998年病情转为尿毒症,终止透析。2010年1月15日因心脏骤停去世,享年58岁。
史铁生的作品以其深刻的哲思和朴素的语言感动了无数读者,展现了他对生命、自由、爱情、信仰等主题的独特见解和感悟。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被誉为“中国当代作家中最具哲学思想的人”,也被称为“一位真正的存在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