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宝宝名字(12年求偶一次)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大家为了生活不断被迫忙碌的工作之时,意外地出现了一批“躺平”的年轻人,这些人对生活暂时性的失去了热血失去了动力,甚至有些人选择了极端降低自己的消费能力,过着非常低水平的生活,但是“躺平”从来不意味着“摆烂”,只是等待机会而已。

还有的人会拍一些小视频,喊着“躺平”生活一天只吃一顿饭,不过,真的以为这种生活状态就算“躺平”吗?在动物界有一种堪称“躺平”界的典范,它们的求偶周期长达12年,除了求偶之外基本一动不动,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可以坚持7年,这才叫真正的“躺平”。

“山中白龙”洞螈

对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体侵蚀的地貌,我们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这个名词的由来是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这里不仅有超过12000座地下溶洞,还有盘踞在此的“洞穴之王”洞螈。

洞螈也叫盲螈,属于两栖类动物,因为身体颜色呈现灰白色或者粉红色,也被当地人成为“人鱼”,主要分布在阿尔卑斯山脉下的地下溶洞中,目前最容易找到它们身影的地方还是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是欧洲唯一一种生活在洞穴的脊索动物,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穴居动物。

洞螈体长在20-30厘米左右,最大的个体可以超过40厘米,这些粉红色的可爱动物终身都保持着幼年时候的样子,随着年龄的增加也只会成比例的放大,周身覆盖着羽毛状的细小鳞片,游动起来可以像鳗鱼那样,也可以用腿行走,游动起来有种“山中白龙”的仙气,给人非常神秘的感觉。

洞螈据了解在洞穴中生存了超过1500万年,和巨齿鲨属于同一时代的动物,直到17世纪才被一个叫做约翰·韦哈德·冯·瓦瓦索的探险者发现,当时第一眼见到这种神奇的动物的时候,以为找到了“龙宝宝”,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后来这哥们索性添了一把火,出了一本书专门介绍“龙宝宝”如何在大雨天飞向天化身为龙……后来18世纪科学家们细心地研究了一番洞螈,并取名“普罗透斯”,也就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早期海神。

在科学家眼皮底下一动不动7年

洞穴环境相比于陆地和海洋来说贫瘠的多也封闭的多,一个大型洞穴就可能是一个延续几十万年的独立生态系统,目前人类对于洞穴环境的研究还很浅显,想要在贫瘠封闭的洞穴环境中长久的生存下去,新陈代谢速率要比外面动物低上一大截。

之前一直对于洞螈的研究都是在实验室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肯定会存在一些偏差,于是一个由英国和匈牙利的科学家组成的团队,通过在其尾鳍植入追踪标记的方法,成功对自然状态下的19条洞螈进行了追踪,结果令这些科学家大吃一惊。

通过8年的观察,这批洞螈最活跃的个体在在230 天内移动了38米,其余的大部分个体以每年4.8米的距离缓慢移动着,还有一个极度“躺平”的个体,在长达2569天里硬是没挪动一寸,这个结果属实让科学家们难以理解,世界上真的有一动不动存活7年之久的个体,这项研究发表在了《动物学杂志》(2020.1.28期)。

早期对于洞螈的研究,1958年,科学家曾经将一批大约10年龄的洞螈带回模拟洞穴环境的实验室,想借此研究洞螈的寿命和生长特征,没想到这一观察就是半个世纪,这些洞螈不仅没有丝毫的衰老迹象,几年不喂食也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以此推测洞螈的寿命在100岁以上,这一研究成果在2011年被发表在了英国《生物学快报》上。

至于具体的寿命数据依然没有结果,因为这批洞螈依然活着,大有送走一两批科学家的势头,我想如果评选最佳懒人宠物的话,洞螈可比乌龟有优势多了,忘记喂食五六年,翻出来还活着,就现在的研究情况,传给孙子一点问题没有。

没有天敌,“不工作”的结局

洞螈因为长久在黑暗环境生活眼睛已经退化,但是它们的听觉和触觉非常的灵敏,研究团队发现,在它们决定要进食的时候,也可以积极地寻找一些食物,由于过低的新陈代谢,这一顿饭下去,可能要等到好几年之后才会想起来下一顿饭。

洞螈在洞穴中属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所以不难理解它们的生活节奏为何如此的缓慢了,就像放假在家无所事事的我们,想几点吃饭就几点吃饭,洞螈只是一休就是1500万年,吃饭也变得随意了“亿点”。

同时没有天敌所带来的惰性,也影响到了洞螈的求偶,根据推测洞螈的求偶周期在12.5年左右,求偶期过后,就会重回静止的状态。

但是过度的静止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洞螈来说它们过于漫长的繁殖周期和极低的新陈代谢,在对抗生存环境变化时整个种群会变得非常的脆弱,一次大规模的破坏就可能让这一种群数量几百年都难以恢复。

其实在洞螈身上,对于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止这个问题越来越难回答了,洞螈生活的环境没有压力且食物匮乏,它选择了静止,如果让我们硬要选择一方的话,可以参考洞螈,前提是没有压力,吃得少。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科普有意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7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