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8日(解析)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举国上下掀起一股“反腐败”之风,“上打老虎、下拍苍蝇”,对腐败行为“零容忍”,反腐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恰逢此时,一部《人民的名义》携带着话题热度、编剧效应、老戏骨阵容于2017年3月28日登上了湖南卫视的“金鹰独播剧场”,将影视中的“反腐之风”掀至最高点。

立足于《人民的名义》回望我国反腐题材电视剧的兴起,主要体现在以《苍天在上》、《生死抉择》以及《人民的名义》的热播为起点的三个阶段,其分别代表了反腐剧的兴起、繁荣及复兴过程;在这一整体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反腐剧由于顺应了时代政策、市场环境的发展需要,并借助该领域编剧的品牌效应等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一系列得天独厚的“现实属性”使得反腐剧以一种“源于且高于”的艺术表达方式实现了自身在电视剧发展史上的改进与突破。若要追溯反腐剧的源头,可上溯至1986年播出的改革题材电视剧《新星》。该剧主要讲述了文革后古陵县委书记李向南大刀阔斧改革的故事,其中涉及到古陵县委官员体系的腐败问题,这也是我国电视剧中首次涉及到腐败及反腐败的内容。

而自1995年《苍天在上》播出以来,“反腐剧”在中国影视行业中则开始有了清晰的身影。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反腐剧历经浮浮沉沉,落寞之时几近无声,辉煌之时人人皆议,这在中国电视剧发展过程中可以说是十分少见的。

一、《苍天在上》:首开反腐剧之先

当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的电视剧都在展示历史风云的变换、讴歌改革开放的成就时,1995年1月于中央电视台1套播出的《苍天在上》则犹如该剧片头所示的一声惊雷——临危受命的代市长黄江北作为清正廉洁的干部化身,在多方正义力量的协助下不仅揭开了章台市涉及副省级高官的千万公款挪用大案,也开启了反腐剧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的新起点。

《苍天在上》因在题材上的大胆突破,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反腐剧,1995年也因此被看作是反腐剧发展的“元年”,宣告了中国反腐题材电视剧的正式诞生。

此后,《党员二楞妈》、《反贪局长》、《人间正道》、《黑脸》、《抉择》、《走过柳源》等反腐剧层出不穷,以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反腐倡廉”的政治主题和决心进行不同程度的塑造,在拓宽相关影视文本的同时加强了宣教意义,中国反腐剧发展的起步期也由此开始。

若将《苍天在上》放置于现下来观照,不难发现其存在着诸多创作表里的问题,如“清官化”和“脸谱化”表达十分明显、表现技巧单一、主题不够深刻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该剧顺应了影视发展的需要,创作者们用敏锐的嗅觉体味到了时代更迭的气息,以一种破旧立新的胆略揭露了以章台市为代表的当下官员腐败的现象,并以直面现实的勇气进行了传统艺术形式的突破。

从而在回归现实社会需要的同时宣告了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坚定和决绝,被认为是“中国电视剧大发展阶段的五次轰动效应”之一,“在官方严肃文化与民间娱乐文化的有机结合上有所突破”,探索出了一条“‘严肃文化’与‘娱乐文化’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二、《生死抉择》:欣欣向荣之势

21世纪之前,反腐剧在《苍天在上》的引领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始终没有一部剧能像该剧一般获得如此轰动的效应。直到2000年6月,一部名为《生死抉择》的电影悄然出现在荧屏之上。《生死抉择》根据作家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改编而来。

以中阳纺织厂腐败问题为核心,展示了市长李高成在情感和党性之间的艰难抉择,以“寓法于情”的现实叙事方式触动了观众的感性体会和理性意念,一经播出便获得了两千多万元的票房收入,并一举拿下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电影华表奖里“最佳故事片”等多项电影荣誉。

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广电总局还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纪委、党委组织部门和宣传部门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观看上海电影制片厂最新摄制的影片《生死抉择》,增强反腐败的信心,增强对党的信任。”

举国上下的观片热潮不仅直接促进了《生死抉择》的广泛传播,也为后续反腐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之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大创作时代,进入了欣欣向荣的繁荣发展期。仅2000年至2003年短短四年间,就出现了以《一代廉史于成龙》、《大雪无痕》、《忠诚》、《红色康乃馨》、《天下粮仓》、《黑洞》、《省委书记》、《绝对权力》、《忠诚卫士》、《至高利益》、《国家公诉》、《龙年档案》等为代表的近30部反腐剧,创作数量在反腐剧发展历史上达到了短时期的最高峰。

但数量并不等同于质量,不少反腐剧为了吸睛引流,在破案为载体的剧情中以过多地暴露作案手段、放大调查过程等方式吸引观众的窥探与追寻,将本该正确的政治引领初衷导向了偏径。故2004年4月,国家颁布《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以抑制包括反腐剧在内的涉案剧的粗制滥造,规定涉案剧“均安排在每晚23:00以后播放,特殊需要的需向总局专项报批。”

通过使其退出黄金时间以严格加强对电视剧题材的审查与把控。在这之后,我国反腐剧的发展陷入了沉寂,2004年至2015年十余年时间仅出现了以《老娘泪》、《国家干部》、《高纬度战栗》、《国家审计》等为代表20余部剧,反腐剧的发展进入了自我调整和重新思考的创作沉淀期。

三、《人民的名义》:卷土重来之作

直至2016年8月22日,一部聚焦检察官群体工作生活的反腐行业剧《人民检察官》于央视1套黄金档播出,其以真实的案例来源和生动的职业刻画被视为反腐剧沉寂十多年后的“破冰之作”,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从《人民检察官》的播出开始,反腐剧的发展正式进入了复苏时期,随后陆续出现了包括《国家底线》、《于成龙》、《人民的名义》等在内的约5部反腐剧,其中,由李路执导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以惊心动魄的反腐斗争、贴近现实的写实魅力及精彩跌宕的艺术手法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一经播出便收获了大量粉丝,口碑收视双丰收,“创10年内国产电视剧最佳收视率,市场占有率破51%,创下10年国产剧史最高纪录”。

被广大行业人士称为“现象级”影视作品,并获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GMICX2017非凡盛典“2017互联网时代最具影响力影视作品”、第31届电视剧“飞天奖”提名等荣誉,热烈而广泛地宣告了反腐题材电视剧的卷土重来之势。

作为一部现实和政治意义兼具的反腐力作,《人民的名义》得到了反腐剧自诞生以来最大程度的发展,创作者用敏锐的洞察力把握住了观众在新时期的审美脉流将厚重、敏感的政治题材在影像表达上做了深入浅出、生活化的处理,无论是艺术造诣还是文化意义都堪称是历部反腐剧中的佼佼者。

且在国家政治大背景的支持和相关影视部门的条例的鼓励下,《人民的名义》敢为人先,借助其广泛的传播影响力得以将影视中的意义表达延伸至现实生活中,使得艺术在取材于生活的同时服务于生活,待剧播罢,“光明区信访局低矮的半蹲‘丁义珍式窗口’”在全国范围内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一定程度的改善。

正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所言,“切莫小视优秀艺术对满足人民鉴赏需求、提升民族精神素质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轰动屏坛,主要缘由是其直面人生、开拓未来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顺应了人民的心声、时代的需求。”

而《人民的名义》在反腐剧发展史上的艺术突破和具体意义则将在论文末章进行详细论述。就以上三个阶段而言,无论是一开始的《苍天在上》,到后来的《生死抉择》,再到近年的《人民的名义》,每一部反腐剧的热播都并非具体创作背景下的单一个体。

相反,在二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说每一阶段的创作都是建立在上一个阶段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有了以《苍天在上》为代表的反腐剧的前期发展与积淀,继《生死抉择》后的反腐剧才得以迎来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由此产生的“粗制滥造”的创作问题也在《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得到了新时期下的理性提升和全新改进。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毒嘴系列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