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香火全图七十二图解(清朝后宫侍寝规矩多)

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清朝最命苦的皇后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

之所以说隆裕太后命苦, 是因为她是慈禧的外甥女,是姨妈派到光绪身边搞监视的。光绪对她不感冒,只宠爱珍妃,让隆裕坐了几十年的冷板凳,当了活寡妇。

隆裕这个皇后当得太憋屈,至少在男欢女爱方面的牺牲,远甚于常人。倘若有来生,想那隆裕肯定不会选择到紫禁城去当什么劳什子皇后,她宁愿当一个民女,找个平民当老公,然后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尽享人伦之情,恩恩爱爱过一辈子吧。

在清朝像隆裕有如此悲催下场的皇后为数不多,大多数皇后身为国母,地位很高,不但政治上地位高,还享有让人羡慕的,跟皇上同房的优先权。

众所周知,封建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享有天下资源,皇帝通常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子,还有佳丽三千。如果说老百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那皇帝这个萝卜,占据了上千个坑。

皇上不是铁打的身体,也不会分身之术,不可能每天晚上都让所有的妃嫔统统前来开会打扑克。这样一来,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分配皇上这个紧缺资源,如何让后宫嫔妃利益均沾。

早在周朝时,天子就根据妃嫔地位不同,分配皇上临幸她们的时间。《周礼·九嫔》注云,周天子后宫里后1人,夫人3人,嫔9人,世妇27人,以及女御81人,一共121人。

周朝侍寝制度规定,皇后是最尊贵的,可以单独让天子临幸一晚上。然后是3夫人共陪天子一晚上,接着9嫔共陪天子一晚上,再把世妇和女御,各分成9人一组,每组依次共陪天子一晚上。

一遍轮完15天,然后再按倒序进行轮回。以此类推。

随着社会的进步,皇上身边的女人越来越多,相应的是,嫔妃们得到皇上临幸的机会越来越少。与之相反,皇后地位进一步提高,在陪伴皇帝方面的优先权越来越大。

到唐朝时,皇上每月必须临幸皇后三次。

到了明朝,皇后更加霸道。《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皇帝想和嫔妃们有人伦生活,必须得到皇后同意,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嫔妃想要侍寝皇帝,都必须要向皇后报备。

到了清朝,皇帝好像更自由了,采取了翻牌式的侍寝制度。晚上皇上想要嫔妃们侍寝的时候,为了公平公正,敬事房的太监事先把嫔妃的名字写在独立的牌子上,一个牌子上写一个名字。

然后把这些牌子放在一个大托盘上,由皇上来翻,翻到谁的时候,由敬事房太监去通知,梳妆打扮等着沐浴皇上的雨露。

但这只是一个形式,因为制度是人定的,也没有什么权力监督和公证,主动权在皇上手里。皇上喜欢谁,根本就不受拘束,不需要翻什么牌子,可以指名道姓要这个嫔妃侍寝。

清朝那么多皇帝,几乎每个皇帝都有把妃子宠上天的往事。

顺治皇帝的宠妃最有名,那就是董鄂妃,据传皇上曾为董鄂妃的去世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康熙皇帝宠爱过为自己生下了四皇子胤禛乌雅氏,当时康熙刚刚大封后宫,册封了孝昭皇后,但是因为他对乌雅氏实在是太过喜欢了,加上乌雅氏生下四皇子后不久再次有孕,康熙竟然破例,单独册封乌雅氏为德嫔。

雍正皇帝最宠爱的妃子年妃是汉族姑娘。年妃的父亲是湖广巡抚年遐龄,她的长兄是广东巡抚,工部右侍郎,内务府总管年希尧;次兄更有名气,正是雍正朝一等公、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大名鼎鼎的年羹尧。

乾隆皇帝也有自己的宠妃,那就是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清朝皇帝虽然都有自己的宠妃,但是大部分皇帝对皇后还是比较敬重的,能对她们做到以礼相待。只要不犯大的错误,清朝皇后都是善始善终,一般不会被废掉。

顺治皇帝废掉过皇后,是因为他6岁登基,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生母孝庄太后的娘家侄女,是多尔衮为顺治选定的皇后。而多尔衮非常霸道,欺负顺治年幼独揽朝政,还跟顺治生母孝庄太后传出绯闻。顺治恨屋及乌,原也怪不得他。

康熙是8岁登基,他的皇后也不是自己选的,属于“包办婚姻”,感情肯定不会那么融洽。但是康熙并没有废掉皇后,对皇后能做到以礼相待。

清朝在后妃侍寝皇帝方面,是如何规定的?皇帝临幸的时候有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皇后拥有什么样的特殊权益?

清朝在入关之前并没有严格的侍寝规矩,这是因为事业尚未成功,需要励精图治,还没有到享受的时候。那时候推翻大明王朝,打到北京城是他们的奋斗目标。在目标没有完成之前,根本没有心情建立这些琐碎的侍寝制度。

入关前的清朝也有皇宫,在清军入关19年前就开始建设,但规模较小,主要是为八旗将领召开军事会议和王公们办公而建造的,根本没有为皇帝宠幸女人而建立专门的寝宫。

当时皇帝的妃子有限,皇太极的后妃只有15个,努尔哈赤16个。努尔哈赤父子娶后妃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跟蒙古政治联姻,也为爱新觉罗繁衍香火。

十来个后妃,扳指头就能数得过来,根本没有必要建立什么侍寝制度。

为什么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不多娶一些妃子?因为他们的理想是打到关内,一统天下。在清军入关,赶走李自成的队伍,建都北京之后,皇帝才开始享受,建立寝宫。

宇内一统,四海升平了,后妃是权力的象征,也是靓丽的风景和名片,后妃越多,皇帝越有面子。

清朝建立之后,也继承了选秀的光荣传统。后妃们多了,皇上和后宫居住的地方就要分开,皇上必须有自己专门居住的寝殿,他不可能在晚上接见所有人,毕竟精力有限。

既然如此,妃嫔们侍寝要有规矩,要形成一套流程。

一般在下午三点到五点皇上见完大臣,为国家大事忙碌之后。如何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放松一下心情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一到这时候,负责妃嫔侍寝的太监就会快步赶来,向皇帝呈上专门的牌子,这种牌子叫做“绿头牌”,上面写着妃嫔的名字。

皇上日理万机,后宫佳丽那么多,你让他单纯靠想,大脑肯定宕机,谁也记不过来。

皇上即使宠爱某个妃子,也不可能老是宠幸她一个人。

一来皇上也是人,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老是那张脸也会看腻,皇上也有猎奇、尝鲜心理。普通人还会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何况拥有一国资源的皇上?

二来皇上既然把那么多姑娘选进宫,也不能都让她们一辈子当老处女,有义务让她们轮流沐浴皇恩。

因此皇上只能由通过翻看绿牌,来强迫唤醒自己的记忆,哪个妃嫔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最终决定让谁侍寝。

被选上的妃嫔高兴地跟过年一样,兴冲冲地沐浴更衣,让宫女给自己描眉画眼、涂脂抹粉,设计出最时尚的造型,将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妩媚妖娆,好给皇帝留下美好回忆,争取有二次侍寝机会。

接下来她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敬事房的太监来接。

接妃嫔的轿子叫作凤鸾春恩车,“车”并没有轮子,也没有司机,而是由太监抬着送往皇帝的寝宫,在到达皇帝寝宫的之后,不能直接到皇帝身边,一般是先抬到偏殿。

抬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安检,在偏殿中让侍寝的妃嫔脱掉衣服,以防衣服里有尖刀、匕首等致命的东西危害到皇帝安全。哪怕她们头上的发簪,也不能保留,这些都会对皇帝产生潜在的致命伤害。

虽然选秀的时候,候选的姑娘都查了家族几代人,经过严格的身份审查,确保根红苗正。但是人心都是会变的,也会被腐蚀的,谁能保证这些嫔妃不会暗杀皇上?

虽然皇上一般来说身强力壮,文武双全,但是在侍寝状态下,根本不设防,如果行刺,成功率将会很高。因此,提前安检是非常必要的。

安检之后,妃嫔不能再穿衣服,必须不着片缕,光着身子用被子包裹,由太监直接抬进皇帝寝宫。

到了寝宫之前,还有一道程序,对嫔妃进行二次沐浴,确保她们呈献给皇帝的是最干净的身体,多一道工序就多一道保险,至少能起到一些消毒杀菌的作用。

而这时的皇帝已经准备完毕,躺在龙床上安心等待。妃子自然是急不可耐,尽管如此,她们进寝宫不能直接扑上去,那样吃相太难看。

给皇帝侍寝不能像凡夫俗子那样,而是比较矜持,具体流程是让前去侍寝的嫔妃从皇帝的脚边慢慢钻进被窝里去。而侍寝的时间也有严格限制,不能因为按照嫔妃和皇帝的意愿随心所欲、无休无止、通宵达旦。

皇上是一国之君,他的身体关乎江山社稷,不能出一点差错。历史上,因为纵欲把身体搞垮,没有生育能力,仓促传位,葬送江山的事例不胜枚举。

因此,侍寝时间有严格的规定。

谁来监督皇上的时间?当然是太监。

敬事房的太监将妃子送进寝宫之后,并没有离开,他们留下并不是在偷听,而是要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

此时会有这样一幕出现,太监会在外殿的香炉中插上香,然后点燃。他们这样做不是敬神而是计时。

按照规定,妃嫔侍寝的时间不能超过一炷香时间,到了时间之后太监就要在外面悄声喊道:“万岁爷,时间到了!”

假如在提醒一次之后,皇帝太投入,没有听见。那么这些太监也不敢怠慢,还要硬着头皮再次提醒。一直等到皇帝同意停下来,这些敬业的太监能进去将妃子抬走。

一炷香是多长时间?

普通人家一根香烧完,大约是半个小时。这样的时间对于龙精虎猛的皇帝来说,显然不太尽兴。皇上见了后妃,总要聊聊天、说说话吧。内廷会在外面订做一些香,又粗又长,或者是特殊材料制成。燃烧很慢,一根烧完需要两个小时。

这样对皇帝来说,时间也就足够用了。

不过如果是皇后侍寝的话,就有一份特权,可以整夜跟皇上在一起。

这是因为皇后大多数来自大家族,如钮祜禄氏、叶赫那拉氏,她们的祖上往往都是大清的开国元勋,她们跟皇上是一条船上的,对皇帝有深厚感情。

再说,能选为皇后、名扬天下的,虽然不能说是国色天香,但是一定是仪态端庄,品行很好,温柔贤淑的名门之后。

皇后都识大体、顾大局,比谁都心疼皇帝,爱惜皇上身体,不会做出危害皇帝身体的事。

她们陪伴皇帝一晚上,大多数是聊国家大事,或者说知心话。再说了,皇后不缺爱,跟皇上见面时间很多,即使相处一晚上,也很懂得分寸,不会不顾一切。

纵观整个清朝,皇上很少因为纵欲而搞垮身体的,可能年少时的溥仪是唯一的例外。

还有,清朝的后宫一直比较安定,后院没有起火。

大家尽量不要去相信那些为了夺人眼球而编写出来的清宫剧,相对其他王朝来说,清朝的后宫比较安静,少有后院起火的花边。

之所以如此,恐怕也跟清朝后宫的一系列“科学侍寝制度”不无关系。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底层史观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6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