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汤的名人(有断袖之癖的汉哀帝虽颇善权谋)

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病卧后宫,傅昭仪及其儿子定陶王刘康,常在榻前侍奉,而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却难得见上皇帝一面。一股浓浓的要另立太子的气氛笼罩着西汉皇宫,王政君和刘骜心知肚明却一筹莫展。最后是汉元帝贴身宠臣史丹跪地为太子刘骜求情,汉元帝才彻底放弃更换接班人的念头。

但是,天道好轮回,就像当年汉武帝强行剥夺了太子刘据继位的机会,但大汉江山最终依然回到了刘据的孙子刘病已手里一样,错失良机的刘康,终于在他儿子手里把皇帝宝座从哥哥刘骜这一脉给要了回来。

元延四年(前9年),刘欣与三叔刘兴(汉元帝的小儿子)同时入朝争夺皇位继承权。刘欣的亲奶奶傅太后用珍宝贿赂了汉平帝身边两大红人皇后赵飞燕和骑将军王根,让她们帮忙把刘欣运作成为太子。赵飞燕和王根都觉得主动示好且年龄不大的刘欣比较符合自身利益的要求,便纷纷在汉成帝面前称赞刘欣,刘欣便于次年被汉成帝立为太子。

公元前7年,汉成帝病故 ,十九岁的刘欣继皇帝位,是为汉哀帝。这个19岁的小伙子少年老成,在权谋方面表现得可圈可点,几乎扭转了西汉当时死气沉沉的政局。遗憾的是,他仅仅当了七年皇帝便英年早逝了,大汉的权柄终究还是落入了王莽那样的乱臣贼子手中。

汉哀帝登基前西汉王朝的状况

西汉由盛转衰的拐点其实是出现在汉元帝执政的时候,一方面是天灾不断,造成了大量流民四处逃窜,被地方豪强吸收了源源不断的人口红利,从而加剧了社会阶级分层;一方面是汉元帝在错误的时间里过度地推行儒学,但在方式上和决心上不干脆果决,走上了右倾主义路线;最后一方面就是汉元帝性格上有点优柔寡断,在外戚和宦官联合斗争儒臣的过程中,没有拿出鲜明的态度和强硬的手段,导致外戚和宦官开始肆无忌惮地专权。

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说,这就好比一直身强体壮的西汉王朝生病了,而且还病得不轻。但任何生命体都是自带一定的免疫力的,所以这些病一时半会还要不了西汉王朝的命,毕竟西汉王朝是被汉宣帝元气满满地交给汉元帝的。

等到汉成帝时期,西汉王朝这些陈年旧疾不光没有得到治愈或者缓和,还进一步被恶化,引发了更多的并发症。尤其是外戚专权以及汉成帝沉溺于色情而无心朝政的问题。

一个人如果内心长期处于一种焦虑失落的状态,是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汉成帝和母亲王政君在汉元帝时期由于长期得不到汉元帝的认可,在汉成帝登基后,开始走向了两个极端,汉成帝开始了毫无底线的享乐主义,王政君开始了不知轻重的揽权之路。

王政君利用汉成帝比较听妈妈的话这个性格和自己皇太后的身份之尊,大肆地安排亲信占据朝廷的各个权要位置,而汉成帝则觉得这么多年了,妈妈不容易,妈妈受苦了,现在条件变好了,什么事情都由着母亲的心情去,自己则安心享受生活就行了。

这对母子像极了很多农村暴发户,毫无远见,毫无节操。

权力的挥霍是极容易泛滥成灾的。很快,西汉王朝的朝廷内外几乎都全变成了王家人和王家的人。王政君的兄弟姐妹全部被封侯,门生故吏更是遍布天下。汉成帝则是安安心心地当一个安乐皇帝。

这种“一家独大”的政治生态其实在任何朝代都是一个祸根,特别是一家独大的还不是皇权本身。名不正言不顺,人心亦意难平,实际上就是坏了规矩。那些权要贵族,经过了几代人的积累沉淀,好不容易在朝堂之上取得了一席之地,结果被你们王家人鸠占鹊巢,又一不小心回到了解放前,夹着尾巴做人了;那些政要才俊,皓首穷经,想要一展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情怀,结果处处被王家人卡脖子,处处掣肘难行;那些猖狂小人,因为抱上了王家的大腿,打着王家的旗号到处横行霸道、独断专行,大量的社会资源和利益被他们强行垄断……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利益分配规则的严重破坏。比如说,从汉高祖刘邦手里就定下来的“白马之盟”就完全失效了吧,什么非军功者不得封侯?老子只要是王家人,想怎么封就怎么封!

这也是一种全面的价值导向的崩溃。比如说,整个国家层面原来倡导的要建功立业就彻底失效了,好好地为国家办事、为社会谋福,却比不上抱王家的大腿更让人青云直上,谁还愿意脚踏实地地去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和社会使命?看看那些国之栋梁后来是怎么样为王莽篡汉摇旗呐喊的就知道了。

这还是一种阶级矛盾的剧烈刺激性爆发。比如说,那些失去权柄、利益受到严重伤害的旧贵族和王家鲸吞天下的底层受害者,他们会真正无动于衷吗?还不是想方设法地去和王家人明争暗斗、你死我活?这也慢慢导致了西汉王朝的政治官僚系统陷入了无休止的内卷模式。

这还是一种没有出路的灾难性示范。比如说,后来汉哀帝上位之后,一看王家人可以这么干,那么自己奶奶背后的傅家人和自己母亲背后的丁家人为什么就不能这么干?你们做初一,我做十五,这应该没啥可说的吧?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善于有样学样的,这便是人性当中的惯性。

总而言之,汉成帝时期,极致的、全面的外戚专权,是打烂西汉一锅汤的那粒耗子屎。随着王家人到处上蹿下跳,“西汉王朝没法混了”这种认识和思想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生根发芽。

与此同时,汉成帝刘骜这孩子还在极其享受地进行着让人欲仙欲死的人生“安乐死”,这个瘪犊子一天到晚不干正事,只知道左拥右抱、巫山云雨那点事,这同样是让西汉王朝的政治生态雪上加霜。

简单地说说汉成帝这种放纵式行为对西汉王朝的伤害。

首先,刘骜这小子不作为,这就导致了西汉王朝处于一种事实上的群龙无首的状态。你作为一个皇帝,一天到晚得过且过,你还能指望下面的人每天殚精竭虑地去维护国家利益?指望下面的人自觉,这是管理上最大的危险。

其次,刘骜这小子太奢侈,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刘骜贵为天子,生活上奢侈一点没什么关系。古往今来,咱就没见过几个把大把的钱财用来奢侈的老板最终能把事业干好!老板奢侈,最重要的其实也不是钱财本身,而是员工的情绪问题。大家拼死拼活地搞经济,就是为了供你这么个玩意来败家?又或者有些心怀鬼胎的人,通过满足你的生活要求,可以背后实现很多不可告人的目的的。比如刘欣后来不就是这么被立为太子的?这种伤害性在于它的裂变性和扩散性。

最后,刘骜这小子没底线。一般地,一个皇帝再怎么作、再怎么不上心,但至少对自己的传承问题总会比较关心的吧!但是刘骜为了讨赵飞燕姐妹欢心,把自己极其幸运生下来的孩子都给弄死了。相当于宣布要败家就要败得最彻底。这样一来,那些坑你的人就彻底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那些原本还对你有所期待的人也就彻底对你绝望了。

综上所述,刘欣从他伯父汉成帝刘骜手里接过来的摊子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甚至还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实权的烂摊子。那么,他将何去何从呢?

汉哀帝的应对

尽管我们有时候会调侃刘邦当年打下江山的过程中有很多流氓行为,但不得不承认他们老刘家大部分人还是很会当皇帝的,在搞权谋这方面都是肉眼可见的天赋。

刘欣这小子虽然后来因为纵情声色而被掏空了身子,25岁便英年早逝了,但是其在位的不足七年时间里,在权谋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至少是把自己的位置坐稳了。

汉哀帝继位有什么先天性的不足呢?

首先他不是汉成帝的亲生儿子,而是汉成帝的侄儿,这种身份上的差别其实在政治影响上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中国人的情理观念其实是很强的,儿子接班天经地义,侄儿接班则多少有点难以服众,所以别看刘欣是汉成帝亲自选定的接班人,但是背后有很多人是不服他的。比如他的小叔叔刘兴,人家本来也有资格当皇帝的,只是没争赢你,他凭什么服你?

其次他上位的方式决定了他一开始是要受制于人的。因为刘欣是靠走后门的方式而登上皇位的,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你靠着王根背后的王家势力和赵飞燕的后宫势力上位的,你想一上位就放飞自我、自由奔跑?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别人能成就你,一样可以想办法毁掉你。

最后当时的朝堂政局留给他的操作空间其实已经不多了,皇权在汉元帝、汉成帝两代人40余年的荒废下,基本上已经形同虚设了,当时几乎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王家人手里。你一个小屁孩刚一上台,做啥都会束手束脚的,甚至还会招致别人的反扑,让你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或者弃子。

所以,别看汉哀帝虽然是顺利当上了皇帝,但真要活出点自在感,难度还是挺大的!那么,这就又回到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你到一个没有实权的岗位上去当新领导,究竟应该怎么办?

第一步:示好!这一步其实分两种,一种是态度上的示好,一种是利益上的示好。首先你走马上任之后,千万不要得瑟,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要对你周围的那些大佬、地头蛇保持谦恭的态度,潜台词就是,我知道我自己怎么上来的,我感谢大家扶了我一把,请大家放心,我不会忘恩负义的。然后要慷慨大度地去感恩,别光表面上客客气气,该给别人的甜头一定要舍得,让人觉得你会懂规矩,会来事,所以也会放松对你的警惕。

刘欣上位是怎么示好的呢?他尊汉成帝母亲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然后对其他的一众大臣也是不吝赏赐。表示会用心聆听王奶奶的教诲、会坚决拥护赵妈妈的决定、会持续照顾王家人和大家的利益,大家共同奔赴美好生活。

刘欣这样主动示好的直接回报是什么呢?首先便是大家觉得这孩子比较懂事,然后大家会投桃报李地去实现他的一些利益诉求。王政君就下诏尊刘欣父亲定陶恭王刘康为恭皇。一个多月后,又把他奶奶傅太后弄成了恭皇太后,母亲丁姬为恭皇后。面子都是相互给的嘛,没人跟刘欣唱反调吧?

第二步:搭台!像汉哀帝这种情况,我们永远不要奢望王家人等等其他人会把他们已经搭建好的台子让给你去唱戏的。你的示好只是为了让他们不在你羽翼未丰的时候向你发起攻击,也就是在为自己争取时间和机会,但归根到底,你要想唱戏还是得自己去搭台子。

怎么去自己搭台子呢?循序渐进地去搭台子。今天落实几根木头,明天落实几块砖头,而且动静要小,态度要好,不要把第一步示好的效果给淹没了。

你作为一个最高领导,在很多名正言顺的岗位上安排几个自己人,这是谁也不会反对也是反对无效的。你看刘欣就把皇后之位安排给了他奶奶家的女子傅氏,然后隔三差五就安排几个傅家、丁家的人。外朝也相继提拔了左将军师丹等人。

权力游戏之中,其实一味地示好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因为一旦周围的人都把你当成了一个没有啥想法的老好人了,他们只会更加毫无顾虑地来侵犯你。所以,你必须适当地通过一些小动作、小心思来宣示自己的主权、来维护自己的底线。

第三步:唱戏!当一个人具备了独立行走的能力时,一定不要畏惧不前,要积极地去越过障碍,否则,那些障碍将会永远制约着你未来的发展,甚至心理。

汉哀帝在经过短暂的铺垫和准备之后,便开始主动出击了,他要做自导自演的皇权制片人了。

比如著名的小可爱赵飞燕女士,当初可是被刘欣亲切地、尊敬地视为赵妈妈的,登基后也是直接加封她为皇太后,连他自己的亲生母亲都只补了个“恭皇后”的荣誉称号,甚至连赵妈妈的兄弟赵钦、侄儿赵䜣都被汉哀帝直接封侯。但是,仅仅几个月后,司隶解光就把当年许美人孩子被害的事情又摆出来了,说这事就是赵飞燕在背后拾掇的,要求汉哀帝诛杀赵飞燕一族。

看看,一个小小的司隶就可以这样明目张胆地用一些陈年往事弹劾当朝太后,若说这背后没有什么讲究,我相信大家都不会相信的。

刘欣趁势先免去赵飞燕兄弟新城侯赵钦、侄儿成阳侯赵䜣的爵位,贬为庶人,家属被驱赶至辽西郡。然后留下赵飞燕静观其变,结果赵飞燕赶紧识时务地转投汉哀帝阵营。

于是,这个时候,议郎耿育又恰到好处地上书为赵飞燕求情,说那都是一些陈年旧事,证据不足,不符合司法流程,这对赵飞燕不公平。汉哀帝又顺势停止了对赵飞燕的追究。

这一唱一和的戏是不是唱得挺好?是不是挺有效果?当然这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还有汉哀帝对王家的很多小动作没有一一展开介绍了。

经过上面的三步走之后,汉哀帝达到的直接效果是什么?赵飞燕那一派自然不用说了,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就连根深蒂固的王家势力都开始主动让步了。

王家势力的掌门人王政君一看刘欣这架势就知道,这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这要是不主动避其锋芒的话,迟早是个鱼死网破的结果。于是,便要侄儿王莽主动辞去大司马一职,回去养老算了。

刘欣这孩子再次表现出其少年老成的一面,一看就知道这是王政君和王家人以退为进的套路,便赶紧表示,王奶奶,这哪行呢?怎么能让王叔叔回家养老呢?这朝廷上下没有王叔叔那样的人才,可玩不转呀!不管王奶奶您是怎么想的,反正我是坚决不能让王叔叔辞职的。

与此同时,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等人也对王政君说:“皇上听说太后您下令贬斥王莽,非常伤心,连上班的心思都没有了。他说王大司马如果不复职,他这个皇上干得就没有一点意思了。”

一见如此情形,王政君才收回成命,让王莽官复原职。心想,也难得这孩子这么懂事。但是,刘欣这孩子是真跟你懂事吗?人家是不愿意和你玩这种虚头巴脑的东西,要玩就玩实打实的。

没过多久,之前弹劾赵飞燕的解光再次跳出来了,这次他将矛头对准的是王家另一个实权人物王根,说王根营私结党、贪赃枉法。这种事简直一查一个准,汉哀帝便借机将王根逐出京师,并将王氏举荐的官吏悉数罢免。

在这种步步紧逼地对王家势力的围剿之下,汉哀帝刘欣再一次给出了大动作来试探王政君等人的反应。他让高昌侯董宏以春秋》"母以子贵"之义请尊自己生母丁姬为帝太后。这是啥意思呢?就是汉哀帝觉得自己翅膀硬了,想要自立门户了。

结果这事遭到大司马王莽、丞相孔光等人的坚决反对。汉哀帝一看,情况不对,赶紧撤退,王奶奶果然不是吃素的,她的能量还很大,大到超乎我的想象。于是,赶紧牺牲董宏来息事宁人,这个瘪犊子说点啥不好,非要说一些让我王奶奶生气的话,你就别当什么侯爷了,回去养老吧!

但是,刘欣会就此消停吗?绝对不会,权力斗争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坚持不懈地去试探。不久,未央宫举行宴会,他又故意安排内者令为他奶奶傅太后在王政君旁边设立帷幄,意思就是让他奶奶和王政君并驾齐驱。

结果这事又遭到王莽一顿臭骂:“傅太后本来不过是一个藩王的姬妾而已,凭什么和我那尊贵无比的姑姑坐在一起?你们要脸不?”吓得刘欣赶紧让人把傅太后的座位撤下去。

汉哀帝刘欣就是靠着这种慢慢磨的操作,逐渐把王政君及其背后的王家给磨得无力抵抗了。最后,汉哀帝还是顺利地尊傅太后为帝太皇太后,丁姬为帝太后,然后把王家的新生势力代表王莽贬逐到了新野。

王莽被贬,其实基本上已经宣布了汉宣帝对王氏势力的成功反杀,王氏外戚再也无力对皇权进行实质性的操控了。

从上述这个过程来看,如果刘欣能在其他方面也能保持这种高水准的发挥,那他说不定能成为汉昭帝、汉宣帝那样的中兴之主。但是,遗憾的是,刘欣这小子虽然颇为擅长权谋之术,但是在生活作风方面也和他大伯汉成帝一样,也是个率性乱来的人。

他宠幸男宠董贤,经常形影不离地呆在一起,同卧同坐。有一次,两人白天一起睡觉,董贤的衣服压住了汉哀帝的衣袖,汉哀帝想起床但又不忍心惊醒董贤,便用剑割断了自己的衣袖,让董贤继续睡觉,自己起床去了。这也便是"断袖之癖"的成语典故,后世泛指男子之间的同性恋行为。

而且汉哀帝因为纵欲过度,直到25岁纵欲而死时,也没能生下一个孩子。而这个“为爱痴狂”的男人居然一度把皇位传给董贤这个让他念念不忘的外姓男子,死后更是把传国玉玺都交给了董贤保管。

其实,像董贤这种吃软饭的男人基本上就是一种寄生虫,只要汉哀帝这种寄生体一走,他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哪能在刀光剑影的环境中去谋夺什么皇位呢?虽然当时汉哀帝已经把他提拔为了掌管军权的大司马,但是,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之尊直接威逼,就让他乖乖把传国玉玺交出来了,再以给汉哀帝治丧的具体安排相逼,就让王莽顺利接替了他的大司马职权。

董贤束手就擒之后,王氏一族东山再起,再次掌握了西汉王朝的至高权力。随着董贤自杀,赵飞燕、汉哀帝傅皇后被逼死,已故的汉哀帝奶奶和母亲被掘坟,傅、丁两家外戚势力被连根拔起。西汉朝局再次回到了汉哀帝登基前的原点。

其实纵观汉哀帝在位这6年多的时间里,他的综合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虽然西汉朝廷的权力最终还是回到了王氏家族手里,但他确实是一度把王氏家族治得没啥脾气;虽然他推行的那些废除各种享乐主义的政策很多最后沦为一纸空文,但他至少是往那个方向试探性努力过了;虽然他并没有对老百姓做出过什么大的善举,但是他也没有过多折腾黎民百姓,汉哀帝在位时期,宫室、苑囿、府库的收藏已经很多了,百姓的资财富有虽比不上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但人口是最多的。而且在军事方面,也实现了起码的靖边效果。

一点点感言

司马光曾经评价汉哀帝说哀帝初立,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可见,汉哀帝虽然在位时间不长,死得也不太光彩,生活作风也不是很讲究,但作为一个皇帝,从管理和权谋的角度来评判,他还是合格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这大千世界之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固有角色,每个人在扮演好这个角色时,都必须主动积极地去承担这个角色所赋予的责任、所面临的问题,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人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汉哀帝被选中当了一个皇帝,他就必须对皇帝这个角色负责,要让这个角色恢复它原有的色彩。其实他也可以选择做一个王家势力下的傀儡,像他伯父汉成帝一样夜夜笙歌地过一生,至少没有那么糟心事,不需要费那么多脑筋,承担那么多风险。但是,如果他真的那么做了,恐怕他一辈子也无法心安。

汉哀帝其实是把工作和玩乐分得很开的那种人,该搞事的时候绝不含糊,该享乐的时候也绝不落下。这和当下很多富二代其实是一样的,平时泡妞喝酒、飙车旅游,但一旦回到自己的核心岗位或核心业务上去了,绝对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全力以赴。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也是需要向汉哀帝学习的,要正视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带着角色属性负重前行。人啦,如果这一辈子肩膀上不抗点什么东西,其实是没有太多意思的。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老易说史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6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