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测你还能活多久(人脑的奥秘)
人没了头到底还能活多久?只剩下一个头,还能产生意识和思想吗?关于这个问题,活人永远没法给出答案,但是19世纪末的法国,却有探索这个问题最好的时机。点赞加关注,今天咱们一探究竟。
第一部分 拉瓦锡断头实验
19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期间,革命党人发明的断头台杀的人头滚滚,仅一年就有16594人被砍下头颅,最快的记录是38分钟内,21个人被处决无痛断头死刑。
为了能探究人被砍头后还能活多久,几位疯狂的科学家每天守在断头台前,对着刚被砍下的头颅大声质问“能听见我说话吗?”,但是回应他们的只有喷射而出的血液和嘈杂的人群。
在众多科学家中,唯有一人敢用脑袋担保,人被砍头后还是有意识的,这个人就是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1794年,拉瓦锡被法国人民送上了断头台,行刑之前他跟刽子手商量,“等我的脑袋被砍下来,如果还有意识的话,就会通过眨眼来表示,你看到此情此景,就帮我数一下我一共眨了多少次眼睛。”刽子手被拉瓦锡这种疯狂且有奉献精神的科学家行为所打动,勉强答应了这个请求。在拉瓦锡人头落地之后,刽子手惊奇的发现他眨眼了11次,大约花费了30秒的时间。
关于这样的实验结果,科学家普遍认为,当脑袋离开了身体,大脑会瞬间缺血缺氧,但是残留的血液和氧气还能让意识存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前提是砍头必须一刀两断,但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就算是经验丰富的刽子手,使用特别锋利的斧头,也没办法把一个人的头颅完整的切下来。弗朗西斯在她的《人类砍头小史》中指出,即便是脖子纤细的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被砍头时都需要行刑者大力挥刀三次,才能让脑袋掉进篮子中。
由于法国大革命期间被砍掉脑袋的人太多,所以仍然有人说自己亲眼目睹过被砍下的头颅还能做出回应。比如1793年,当行刑者举起夏洛特刚被砍下的头颅向周围人展示时,人们看到她的表情由惊恐逐渐变得愤怒。后来还有一名男子,在身首异处15分钟以后,仍然能转动眼球,把目光看向行刑的人,他甚至想开口说话,但没人敢上前听清他在说什么。
这样的传闻有很多,但大都是人们口耳相传,并没有关键证据,比如录像或照片什么的,所以可信度并不高。不过科学家们又在研究,大脑真的是意识的载体吗?人的意识到底存在于哪里呢?
人类的脑子里80%都是水,其余都是脂肪和蛋白质,就是这三种最普通的组成物质,给人体带来了思考、认知、审美等多重感受,你对这个世界所感知的一切,都来自一个从没有接触过这个世界的器官,一个只镶嵌于头盖骨里的大脑。
第二部分 大脑在欺骗你
我们经常在读书或者处理难题时吐槽一句,“脑子快不够用了”,可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表达。为什么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尖端领域被叫做类脑科学?这正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尚未被开发的部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人类的大脑同时拥有储存、分配和执行等多种功能,如果把大脑粗略的比作计算机硬盘,那大脑中的神经元大约有上千亿个,能储存大约7万亿个G的信息,而目前手机的最大运行内存,也不过12G,很显然我们的大脑还有很多内存空间。这也是为什么脑子只占到体重的2%,却要消耗人体20%的能量。
你的大脑其实一直在欺骗你。光粒子本身没有颜色,但通过视网膜接受信号,再经过大脑处理以后,就有了现实世界里的五颜六色。声波并没有声音,只是通过耳膜震动传回大脑以后,我们才能对各种“声音”做出回应,同样,气味分子本身也没有任何气味,只是通过鼻子传递到大脑以后,我们才能有嗅觉的直接感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所感受到的世界并不是它的原貌,只是外界信息经过大脑处理以后,所呈现给我们的世界。除了感官上被欺骗,大脑还经常在我们的记忆上动手脚。
你是不是有时候猛然发现,眼前经历的一切好像似曾相识,或者明明两个人共同完成了一项工作,过了一段时间对这件事的记忆却产生了分歧,他说他明明没有做,你却记得他一定是做过了。
心理学家就做过实验,可以通过有效的心理暗示去篡改一个人的记忆,比如前段时间上映的《谁是凶手》,主人公正是利用自己心理医生的特殊身份,通过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把毫不相干的病人洗脑成了案件的真凶。这种情况并不是只在影视剧中才会出现。
被随意篡改的记忆,被大脑支配的意识,你记忆中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呢?
第三部分 被篡改的记忆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做过实验,他让测试者们观察一些儿时的照片,成功让他们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一些场景和故事,甚至连细节都能描述出来,事实上这些儿时的照片都是网上下载的,测试者并没有真正到过这些地方,儿时的记忆更是无稽之谈,那他们描述的细节又是从何谈起呢?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时,一位大学教授立马找来700个学生,询问他们恐怖袭击时都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并把他们的经历如实记录下来。
一年之后再次联系到之前的受访者,再次询问他们恐怖袭击时在哪里,做过什么,得到的答案却是,有一半的人描述的地点和经历和一年前完全不同。或许是时间一长,记忆被打乱了顺序重新安置,导致我们无法准确描述那一时间段到底经历了什么。所以教授认为,我们的记忆就像百度词条一样可以被修改,而且是可以被任何人随意修改,大脑甚至不需要经过本人的同意,就给我们安插了一段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记忆。许多年前看到的印象深刻的电影桥段,多年以后也可能误以为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
不知道队员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实际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明明是第一视角,但回忆这件事却成了第三视角,甚至能清楚的看到“自己”在那一刻做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位神经科的医生做过解释。
记忆,就是人脑对于信息编码、存储,再提取的一个过程。根据记忆的感知视角,又可以被分成场景记忆和观察者视角记忆。对于那些平淡无奇的小事,我们通常会有直观具体的感受,回忆起来就是第一视角提取的记忆。但一些模糊不清的片段,尤其是加了别人的描述,大脑就会对这段记忆进行场景整合,我们能在这段大脑合成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背影、动作或者表情。那些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的患者在回忆过去时,往往就是观察者视角。
关于人脑,我们拥有却不能完全掌握其中的奥秘,不知道队员们还有哪些神奇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点赞留言,咱们下期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