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程的名人(四野程子华)
山西名将
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一个名将辈出的地方,卫青、霍去病、关羽、张辽、薛仁贵……在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中,山西贡献了47个名额,其中包括徐向前元帅,赵尔陆上将,董其武上将,常乾坤中将,以及段士楷等43位少将。
其实,这份山西籍开国将帅的名单中,本可以再多一个大将程子华。
程子华1905年出生于山西运城解州,和“武圣”关羽是同乡,他本来并不姓程,是过继给姨母后才改的姓。
程子华于1922年考入位于太原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该校在山西历史上非常有名,曾是山西学生运动的中心,徐向前、薄一波、王世英等大名鼎鼎的人物都出自该校。
根据徐帅的回忆,该校常聘请一些社会名流来讲学,比如胡适等,它虽然是阎锡山所办,但是却新潮且进步,孕育着一股年轻进步的力量。程子华无疑受到了这种风气的影响。
1926年6月,程子华入党,同年12月,他被山西省委派往武汉,考取黄埔军校的武汉分校。27年6月,他跟随叶挺第二师参与了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一直到晚年,程子华讲起自己第一次战斗时的经历依旧记忆犹新,他说:“那时我们真年轻!”
27年8月2日,程子华和他的老师同学一起,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4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教导团,他们南下参加南昌起义,经过九江时被张发奎的部队缴械,程子华与队伍离散,几经辗转才在武汉找到徐向前,并被派往广州,在那里参加了广州起义。
1931年,26岁的程子华被派往中央苏区,历任团长、师长、粤赣军区参谋长等职,亲身参加了第二到第五次反围剿,因战功卓著,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
从鄂豫皖到陕北
红四方面军在1932年10月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转移至川陕苏区。不过,他们在离开之前,留下了若干部队在沈泽民(茅盾之弟)的带领下继续坚持游击战,这支队伍就是大名鼎鼎的红二十五军。
1934年,组织派程子华到鄂豫皖工作,程子华到达后,开始担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政委为吴焕先,副军长为徐海东。
同年11月,红25军奉命开始了长达10个月的长征,与35年9月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他们的部队被整编为红十五军团后,程子华担任军团政委。红十五军团也就是后来115师的344旅。
这段经历看起来容易,但是实际却充满艰险:35年初,他们进入陕南后,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在庾家河战斗中,军长程子华被子弹击穿双手,伤及动脉,因流血过多昏迷了两个月,落下了终生残疾;副军长徐海东在此战中被击穿面颊,子弹从头后飞出,好不容易才从阎王殿里拉了回来。
8月,为了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25军西征甘肃,政委吴焕先在此过程中英勇牺牲,徐海东悲愤不已,与坟头立下血誓……大家死的死,伤的伤,徐海东开始出任红25军军长,带着队伍与刘志丹的部队完成了会师。
会师后,程子华与徐海东、刘志丹一起指挥了劳山、榆林桥等战役,巩固了陕北根据地,为中央红军的到来,以及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创造了重要条件。
红25军和红15军团是光荣的队伍,他们为革命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和牺牲都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是非常关键的,足以青史留名。
抗战和解放
抗战早期,程子华进行过一段时间的统战工作。1939年,他被派往冀中军区,担任该军区的政委,和吕正操将军一起坚持平原游击战,巩固和扩大了集中抗日根据地。正是因为他和孙志远在冀中的报告,让八路军总部催生了百团大战的想法。
此后,程子华曾任晋察冀军区代理政委(代贺龙),后兼代理军区司令员等职。
抗战结束后,程子华进入东北,先后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政委、东野二兵团司令员、四野十三兵团司令员等职。
在东北期间,程子华最为人熟知的战役是塔山阻击战,林总那句著名的台词“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就是说给程子华的。塔山阻击战对辽沈战役有多么重要毋庸赘言,而程子华完满地完成了这一重要任务。
49年8月,程子华回到老家山西,担任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后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担任副主任、代主任等职。由于他离开军队转入地方工作,所以在55年的时候未能参与授衔。
不过,根据之前总干部部拟授军衔的21名“与军队有历史联系和与某一地区有联系的地方领导干部”名单中,程子华与李先念、邓子恢、谭震林、滕代远等人在同一行列。其中,程子华被拟授预备役大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