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立冬(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
来源:人民日报
“这几天我每天早晨起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空气质量如何,希望雾霾小一些,以便让各位远方的客人到北京时感觉舒适一点。”
2014年11月10日,夜晚的水立方灯光璀璨。APEC欢迎宴会正在这里举行。面对中外来宾,习近平主席坦诚地说。
那时,立冬刚过,北方地区进入雾霾多发的季节。然而,这次会议期间,北京的天蓝得让人惊喜。
有人说,“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
直面问题和疑虑,习近平以十足的底气告诉世界——
“我们正在全力进行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
绿色的“约定”
“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植树造林、国土绿化工作十分重要,特别是我国生态欠账依然很大,缺林少绿、生态脆弱仍是一个需要下大气力解决的问题。
地处闽西山区的长汀县曾是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985年,长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46.2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1.5%。“山光、水浊、田瘦、人穷”,道出了长汀的困境。
1999年11月2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专程来到长汀。当了解到水土流失面积仍超过百万亩时,他的神情严肃起来,对在场的干部说:“要锲而不舍、统筹规划,用八到十年时间,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完成国土整治,造福百姓。”
不久,长汀建设生态园,习近平专门托人送去1000元,为生态园捐种了一棵香樟树。
一任接着一任干,锲而不舍抓下去。
如今的长汀已经是绿满山、果飘香。截至2019年底,当地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约34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80%。森林保住了水土,也汇聚了财富。当地百姓发展林下经济,日子越过越红火。
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事,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一直有着十分重要的分量。
2021年4月2日,春风拂绿,万象更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温榆河的植树点,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已经是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第9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这个与春天的“绿色约定”,习近平总书记从未失约,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油松、矮紫杉、红瑞木、碧桃、楸树、西府海棠……习近平总书记接连种下6棵树苗。
2021年是全民义务植树开展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在场的干部群众表示,“4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锲而不舍,祖国大地绿色越来越多,城乡人居环境越来越美,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
“人人出力,日积月累,让我们美丽的祖国更加美丽”;
“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的有效途径,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植树活动提出要求。
众人植树树成林。如今,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植树造林蔚然成风。随着持续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我国实现了森林资源连续增长,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减少,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爱母亲河
2018年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这里位于长江北岸,紧邻三峡大坝,俯临长江,景色秀美。
村民告诉总书记,过去是在江边洗衣服。现在村里建了洗衣池,大家都用无磷洗衣粉和肥皂洗衣服,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这样既照顾到生活习惯又很环保。
“看得出来,总书记为我们老百姓自发保护长江母亲河而高兴。”
对母亲河的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牵挂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这是总书记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召开的第三场专题座谈会。
2016年,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此时,正是沿岸一些地方快马加鞭上项目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用“好像是泼了一盆冷水”来形容。
2018年,在武汉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明长江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
“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
“沿江产业发展惯性较大,污染物排放基数大”;
“长江岸线、港口乱占滥用、占而不用、多占少用、粗放利用的问题仍然突出”;
“流域环境风险隐患突出”;
…………
习近平总书记走得近、看得深、想得远。
“化工围江”问题,是长江生态环境的“顽疾”。整改推进得如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去看。
在长江边的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习近平总书记步行到沿江码头坡道,实地察看沿江设施拆除、码头复绿、排污口整治情况。
2年多时间,园区内原来临江建设的生产设施和码头已经搬迁和拆除,腾出岸线950米,退让用地800多亩,并完成全面绿化。
听说宜昌推动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转、搬,引导向高端产业发展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长江沿岸有污染的企业都搬出去,企业搬迁要做到人清、设备清、垃圾清、土地清,彻底根除长江污染隐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020年11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长江边,在江苏省南通市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实地察看。
过去这段岸线小景区、老港区、破厂区、旧小区相互交织,还有一个当时全国最大的进口硫磺集散基地。
“化工企业是关了、转了,还是升级了?”“硫磺集散基地真正取消了吗?”总书记追问。
“化工企业都关了,硫磺集散基地也下决心取消了,请总书记放心。”当地同志回答。
近年来,沿江省市扎实推进八大专项行动,2020年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今年沿江20多万渔民退捕上岸,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10年禁渔;“化工围江”难题加速破解,着力构建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长江母亲河正在呈现出新的勃勃生机。
亲自“出题”和“验收”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赴陕西考察。秦岭,是这次考察的第一站。
站在海拔1700米的月亮垭,眺望秦岭牛背梁主峰,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随行的有关负责同志说:“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秦岭生态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的老问题。这次陕西考察,也是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一次验收。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中华民族的祖脉、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然而,前些年一些人盯上秦岭的好山好水,企图将“国家公园”变为“私家花园”,一栋栋违规、违法修建的别墅蚕食着秦岭山脚的绿色,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为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治沉疴,需下猛药。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第六次作出重要批示:首先从政治纪律查起,彻底查处整而未治、阳奉阴违、禁而不绝的问题。
当月下旬,中央专门派出专项整治工作组入驻陕西。随着专项整治行动的展开,1194栋违建别墅被彻底整治,4557亩土地被收归国有。
如今,依山而建的连片别墅不见了踪影,成片的杨树、松树郁郁葱葱,没有别墅遮挡,一眼就能望到秦岭山脚。秦岭又恢复了昔日的宁静美丽。
亲自“出题”,亲自“验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一些严重损害生态环境事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
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一度十分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整改。
2019年8月20日,祁连山北麓的大马营草原,水草丰茂,骏马奔腾。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一场,实地了解马场改革发展和祁连山生态修复保护情况。
得知中央提出的整改任务已基本完成,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给予肯定:“这些年来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继续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远眺巍巍祁连,习近平总书记以生动的比喻,强调生态保护工作必须保持定力、持之以恒。
中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成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与赞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妙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中国在环境修复上付出了巨大努力,改变了曾经被污染的土地、河水和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