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九九是什么意思(知识科普)

众所周知,在二十四节气冬至过后,就是这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对于冬天的寒冷,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做“数九寒冬”,有关于“数九寒冬”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接下来就跟随红船旅文一起来了解吧!

数九寒冬(“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谚语。“数九”是从每年“冬至”当天开始计算时令,具体计算方法是从冬至日(今公历12月22日前后)算起(冬至日叫“交九”,意味着数九寒天开始),每”九天“为一个单位,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数满九九八十一天(至公历3月12日前后)便是"出九",表示数九寒天结束,冬天已过完。

数九寒冬由来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数九”的习俗。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意思是从数九开始就真正的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了。

对于古代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来说,冬天的御寒保暖条件比较简陋缺乏,人们为挨过漫长冬季,发明了周期性数九记时的办法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

那么,为什么要数到九呢?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因此古人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就会到来。

数九寒冬习俗

“数九”有很多习俗,冬至那天,古人会祈福,祈求疫疾消除、饥荒减少。据《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古代在这天会放假休息,亲朋好友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文人墨客会相约九人饮酒,席上用九碟九碗,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除此之外,古代民间还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九九图有各自样式:如梅花图、文字、圆圈、方孔钱等,一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人们通过各种样式记录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寄望于它来预卜来年丰欠。

关于“数九”,民间还广为流传“九九消寒歌”的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它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

“数九”发展至今,它的习俗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如北方吃水饺、馄饨;南方吃甜食、长线面等。当然也有例外,在山东地区,人们在冬天有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不管是图形数九还是歌谣数九,都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历史沉淀。它不仅在农业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了我们的衣食住行及文化观念,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传统理念,让传统文化散发出新的光芒。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红船旅文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5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