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完美)
如果不仔细侧耳倾听,身处眼前这个拥有石拱桥、小亭台和大片清澈池水的“花园”,你不会想到这里藏着一座工厂。往里走才能听见真切的轰鸣声,那是做梳子的第一道工序——切割木料时机器发出的声音,在机器的飞速运转之下,木材被削成木片,再被切分出梳子的雏形。从1993年创立至今,近30年间,“谭木匠”已经成长为在国内开设近千家专卖店的“中国驰名商标”,不断将梳子销往世界各地、被称为“世界的一把梳子”。谭木匠所有的梳子都出自眼前这个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的工厂,在万川毕汇也是万商云集的万州,书写着341位残疾员工与梳子的故事。
做一把好梳子
在决定做梳子的生意之前,谭木匠的创始人谭传华做过很多次失败的尝试。
谭传华
1993年,谭传华开始做梳子生意至今已经近30年,谭木匠坚持当初的选择,为残疾人保留一片可以安心工作、自食其力的“净土”。
18岁那年,谭传华为了帮哥哥捉鱼被自制雷管炸掉了右手,短暂的失意之后,他开始学习用左手画画、写字,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了家乡一所民办小学的教师。努力没能换来认可,在学校里,他曾听到校长关于自己“没有手好难看,要是我早就自杀了”的说法。为了尊严,也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谭传华辞掉了工作,从家乡重庆一路辗转北上,却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而一度流浪度日。1984年,谭传华在家人的帮助下开始经商,开过水泥板厂,卖过红薯、中医药材,还开过花店,做过木雕生意,但都没能长久地经营下去。
直到1992年,谭传华带着自己的木雕作品到深圳参展,看到同行们更加精致又价格低廉的作品,谭传华深受打击。怀着学习的心态,他走访了多个摊位询问最畅销的木雕商品。“梳子!”得到大家近乎一致的回答后,谭传华开始琢磨这个之前根本没有注意过的“巨大的缝隙市场”。1993年,谭传华破釜沉舟般将自己创业的方向放到了“梳子”上来。他回到重庆在万州租了一个小工厂,突破老一辈匠人用锯子、刨子的手工制作方法,通过研发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还将第一批梳子命名为“先生”和“小姐”牌。虽然用了心思但始终销量平平,花钱做的宣传还会被其他品牌的梳子占去便宜。一次他跟着销售员一起去卖梳子,想要调研市场情况,却发现自己的员工都还在使用胶制的梳子,销售员解释说自己在工作时会使用很多推销技巧话术,但谭传华依然觉得必须要先自己认可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谭传华从市场上购入了一批各种材质的梳子拿回去仔细对比、吸收优点来改进自己的木梳子,标准就是员工自己喜欢、愿意使用。经过反复调研和思考,谭传华决定增加自己梳子的辨识度。在1995年赵丽蓉表演的春晚小品《如此包装》中获得灵感,又因自己家庭是木匠出身,有着典型的中国乡土特色,谭传华将品牌重新命名为“谭木匠”,并由此打开了市场、声名大噪。1996年、1997年,谭木匠连续被评为万州区明星企业。
每每说起自己曲折的创业史,谭传华总是很感慨:“残疾人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很不容易,但哪怕我当年穷得流落街头,我也依然选择为别人画一张只能赚两块钱的画像来果腹,就算是看不到有希望的明天,我也不会伸手去要饭。少了一只手,我要靠另一只手来劳动。”在谭传华的细心经营下,1998年,谭木匠有了第一家加盟店铺,到2000年底,谭木匠已经开了近百家专卖店。2009年,谭木匠赴港上市,只有一只手的谭传华成了中国的“木梳大王”,谭木匠也成为全球第一家做梳子生意的上市公司。
从“我善治木”到“我善治本”
经历过不被认可的痛苦,小有成就后,谭传华更想帮助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找到生存的方法、实现人生的价值。从开始创业时,谭传华就着意招聘有工作意愿的残疾人加入谭木匠:“有些残疾人腿脚不方便但比别人多一份定力和耐心,可以去学习插齿技术和彩绘工艺,听力障碍的可以先学习操作裁木机器,听不到噪音反而对他们是一种优势。身体上的障碍不应该成为他们工作中的障碍,只要他们愿意学习,我就敞开门来欢迎。” 谭木匠招收残疾员工的消息很快在当地传开了,大家口耳相传,纷纷来此谋生。
谭木匠922位在职员工中包含341位残疾员工,在这份工作里,残疾人不仅能获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收获了快乐和生活的信心。
谭木匠的梳子,不仅做得漂亮,用料也很考究,将传统工艺与现代专利抛光技术、插齿技术结合起来。早上8点,工艺车间一排排并列的台面上,一朵清冽的荷花正在幸春燕的笔下悄悄绽放,今年是她成为谭木匠一员的第20个年头,她也从一名插齿工自学通过考核后成了更高阶的画师。因为家境贫寒,幸春燕的母亲在不知自己怀孕的情况下为贴补家用去卖了血,因此,幸春燕出生后被查出甲状腺发育不全,成年后身高不足1米,自小体弱多病。别人的白眼和闲话让幸春燕放弃了学业,家里人帮她支起了一个烟草摊,早早开始赚钱。2002年,表姐介绍她来到谭木匠,先在技术门槛较低的插齿车间工作,“刚来的时候我很内向,师傅教我时就认真学,平时不敢和别人多交流。直到有一次我去食堂打饭,排队的时候我同车间的同事隔着队伍招呼我过去,让我别客气说大家都是自己人,那一刻我的眼泪突然就掉下来了,这是我很久都没有得到过的来自别人的善意和温暖。”
看幸春燕认真好学,插齿车间的负责人推荐她去新工艺车间学习漆艺和彩绘。成品梳子上的图案看似简单,但想要在梳柄这样有限的空间上作画并不容易。虽然都是纯手工制作,但工厂流水线生产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标准之上的一致性,在控制误差的同时兼顾形神表现和每个细节,功力需在毫厘之间得以体现。最开始学习时,幸春燕为了不浪费梳子,只能在裁废的边角料上练习,一上午过去,用来涮洗笔刷的清水都能用掉几大桶。现在的她已经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下笔一气呵成,看过图案的样方就能知道颜料的配比和大致用量。如此熟练的背后,是她数十年如一日在自己小小画桌上“勤能补拙”的努力。她在谭木匠的庇护下安心地画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画凛冬大雪、萧瑟秋凉,画暮色垂杨、粼粼月光。她看似囿于工作中一平方米的画桌,但她的思绪和想象却在彼岸,在天涯一方。调色盘里的颜料把幸春燕原本灰色的生活涂成五颜六色,这份工作给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让她看到用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出多少价值。
在谭木匠,像幸春燕这样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生活的残疾员工一共有341人,月平均工资收入超过4000元。公司还为残疾员工每月发放残疾补贴,分三个等级为残疾员工评发“功效奖”,为单身的残疾员工提供宿舍,帮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在谭传华看来,残疾人和健全人没有什么区别,他把谭木匠最大的价值归于他们,“谭木匠真正的价值不在那一把梳子,也不在市值多少,而在于工厂里那些能做出世界上顶级梳子的残疾员工。”
也是因为这样,曾被看作谭木匠品牌标志、放在每家店中最显眼位置的“我善治木”四个字,在2015年改为了“我善治本”。一横之差,谭木匠的企业文化从以匠人精神打磨产品到渗入本质看到残疾员工的价值,谭传华用行动为中国企业贡献出一种特别的姿态——回馈社会比市值增长更重要,以人为本比技术发展更重要。
在谭木匠找到一个家
一把梳子从木片到成品,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来完成,每一道工序都有着严苛的标准,其中倾注了大量残疾员工的心血。负责镶齿的女工周春林下肢残疾但手上的活计却非常利索,仔细地粘胶后再依次把梳齿嵌入,以稳固、整齐为先,合格率能达到100%。在漆艺车间工作了十几年的陈小兰是公认的“漆艺大师”,将金箔刷在木梳上时,能将厚薄和宽窄度都控制得刚刚好。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的刘志立,一度非常介意“残疾人”的标签,在商场服务台工作时,她每天都在为人群异样的目光而苦恼,现在的她成为一名数据录入员,写进电脑的数字直接与她的薪水挂钩,在这份工作里,刘志立不仅获得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收获了快乐和生活的信心。大家都在工作中践行着谭木匠一直以来推崇且落实的准则——诚实、劳动、快乐。
除了残疾员工,谭木匠里的健全员工也奉行着这样的准则。2008年,冉丽玲来到谭木匠的时候觉得颇为挑战——自己所在的彩绘车间里有一半的同事有听力障碍,拥有一套自己的交流体系,听力完好的她看着大家热烈地打着手语,自己却像被一层看不到的茧子隔开了,“人家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懂得彼此,但我却理解不到真正的意思。”为了和大家成为“自己人”,冉丽玲买了《手语大全》,下班时间就向会手语的同事请教,慢慢弄懂了手语规则和口语最不同的地方,后面的学习就顺畅多了,“在他们的表达习惯里,会把一句话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开头,不是吃饭而是‘饭吃’,今天去哪里也变成了‘哪里去今天’。”时间长了,冉丽玲的手语也打得熟练起来,和车间里很多聋人同事成了亲密的朋友,“不论残疾与否,大家对尊重、信任的需求都是一样的,既然他们在交流上有些障碍,那我就主动去学习他们的‘语言’,他们以最纯粹的热情回应我,我们相处起来就像一家人。”
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往往能酝酿出甜蜜的果实,现在厂里的双职工残疾人家庭共有51对,残残结合和残健结合都有。幸春燕和身为质检员的丈夫王强就是其中幸福的一对,虽然身体原因未曾生育,但两人一起每月近万元的收入足够他们生活得怡然富足,他们在当地买车买房,周末还会和同事相约露营,认真工作的同时也不忘热爱生活。
谭木匠不仅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也非常重视残疾员工的精神生活,希望帮他们找到自尊和自信。在疫情还没到来的2018年,谭木匠曾集合当时工厂里的350余名残疾员工,应南京艺术学院的邀请,从重庆万州出发到1000多公里外的江苏,走进大学校园,参观展览、加入专业知识课堂、与同学们进行木艺互动、共同创作,几位残疾女工还和南艺的学生一起合作了一支名为《快乐Bossa》的舞蹈。在疫情暴发后不能随意出游的日子里,大家常常把这次旅行放在嘴边谈论,说自己难得有机会也做一回大学生。
谭木匠不仅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也非常重视残疾员工的精神生活,希望帮他们找到自尊和自信,残疾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着谭木匠一直以来推崇且落实的准则——诚实、劳动、快乐。
根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即如果某单位员工中残疾人少于1.5%,须缴纳相应的残保金。谭木匠922位在职员工中包含341位残疾员工的比例远超国家标准,根据国家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税收优惠的政策,谭木匠自2016年11月24日开始向残疾雇员支付的薪金可享双倍所得税扣减及增值税退税。谭木匠也因此受到很多“消费残疾人”的质疑,但细究下来,雇佣残疾人,需要付出的成本比想象中要高许多:工作场所中加设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对于残疾员工和心智障碍者进行特殊的培训;残疾员工特殊的保险和对其更需细致的人文关怀等。谭木匠也曾面临企业转型——在智能化、自动化盛行的现在,是否要减少手工工艺、增加机器生产的比重。在提议之初,谭传华的态度就很坚决:“我们的根是传统工艺和非遗文化,如果为了智能化的生产线放弃传统工艺,我们会失去大量的适配残疾员工的岗位。先进的技术确实很好,利润也会更高,但我们是愿意坚守的企业,既是坚守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坚守残疾员工能够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机会。”
谭木匠坚持当初的选择,为残疾人保留一片可以安心工作、自食其力的“净土”,这份坚持来源于谭传华的将心比心,也来源于谭木匠将每一位残疾员工视为家人的价值观。一群“不完美”的人在源源不断地创造象征美好的梳子,在谭木匠公司的官网上,象征“快乐”的那个板块上贴了一张残疾员工在一起做活动的照片,大家都发自内心地笑着,图上的文案写着“爱让世界更美好”。
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
文丨刘柳
图丨受访者提供
编辑丨郝一铭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