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3日(1988年)

2012年7月23日上午10点,在江苏省徐州市的一处酒店门口,一名男子穿着笔挺的西装站在路旁,正用焦急的目光向路口远处张望。

半小时后,一名陌生中年男子缓缓走了过来。在相距还有十几米处,两人都停下了脚步,睁眼仔细望着对面那副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突然,两人快速奔跑,紧紧拥抱在一起。西装男子两行热泪流下,用哽咽地声音说道:

“恩人大哥啊,整整24年了,我找你找得好苦呀!今天能够得偿所愿,我们要做一世不分离的好兄弟……”

中年男子半张着嘴巴,嘴唇不断颤动,眼眶红红的,激动之下,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原来24年前,西装男子还是一名刚步入社会的落魄小伙,中年男子资助他1000元,让他有了奋斗的资金和拼搏的勇气。

如今西装男子早已成为著名的富商华侨,他饮水思源、不忘感恩,辗转多次才找到当年的恩人大哥,为的就是报答当年的千元之恩。

善良大哥与落魄小伙

西装男子名叫孙胜荣,1972年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的一个贫苦农家。

孙胜荣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但老两口生下了8个子女,仅靠种几亩贫瘠的山地和水田为生,有些时候连温饱都无法解决,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孙胜荣便是如此!八九岁时,他便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帮助父母劳动,15岁时更是因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辍学前往城市打工。

1987年,孙胜荣只身一人从老家来到江苏徐州。之所以选择此地,是因为有一位远房表亲在徐州市开了一家理发店,孙父想让儿子去投靠这名亲戚,学到一门手艺后,将来也能够养家糊口。

在理发店里,孙胜荣主要负责给他人洗头,一来二去之下,他便与理发店里的一名常客相熟。

这位客人名叫张爱民,比孙胜荣大9岁,是徐州市本地人,在一家工厂上班。因为住所离理发店很近,加上理一次头发只要5毛钱、服务态度又好,张爱民每月都会光顾理发店一次。

在平时休息无聊的时候,张爱民也会来到理发店里闲坐聊天,久而久之,他对老实本分、单薄瘦小的孙胜荣深有好感,也对他困苦的生活表示同情。

可惜好景不长,大半年之后,当张爱民有次来理发店时,没有看到孙胜荣忙碌的小身影。

他忙向那名店主亲戚打听,对方告诉张爱民,孙胜荣已经离开了,去了别处打工,具体原因是什么,他却没有细讲。

本以为这只是茫茫人海中的惊鸿一瞥,不曾想上天安排的缘分,让他们兄弟二人再一次相遇。

1988年冬天,寒风刺骨,连江南水乡的温度也非常低,张爱民因为工厂工作的安排,从徐州来到温州出差。

在完成工作,步行回到旅店,路过一处汽车修理铺时,一名脸色干瘦、蓬头垢面、穿着油腻漆黑工作服的年轻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张爱民揉了揉眼睛,走过去仔细一看,果然是一年多没有见面的老弟孙胜荣。

“小荣啊,怎么在这里呢?遭大罪了吧,走,我请你去吃饭,一起喝两杯吧!”

正所谓他乡遇故知,孙胜荣猛一回头,看到了当初熟悉的大哥,硬是忍着没让眼泪当场流下。

在街道不远处的一家土菜馆里,张爱民特意点了红烧牛肉、清蒸鲤鱼、酱汁蹄膀等几个荤菜,接着又拿了两瓶二锅头,兄弟俩在饭桌旁唠起了家常。

几杯热酒下肚后,孙胜荣再也忍不住哭出声来,向张爱民倾诉了自己遭遇的一切。

原来,孙胜荣在徐州理发店干得并不如意,一方面亲戚对他忽冷忽热的,另一方面他觉得学理发没什么前途,于是辞别亲戚后,一个人来到温州闯荡。

可是年纪幼小、没有学历技术、又是人生地不熟,几个月时间下来,孙胜荣换了4份苦差事。

尽管每天累死累活,可挣到的钱连养活自己都困难,他没有脸面回乡去见父母,只能靠自己咬牙硬撑着。

古道热肠的张爱民听完孙胜荣的遭遇后,很是唏嘘,在他的邀请之下,孙胜荣再一次返回到了徐州。

资助1000元后,二人失去联系

再一次来到徐州时,孙胜荣的那名亲戚因为理发店生意不好关门歇业了,他本人也早已离开返乡。无奈之下,孙胜荣只能暂时寄住在没有血缘关系的张爱民家中。

想到孙胜荣有理发手艺,但没有本金去创业,张爱民决定好人做到底,竭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

这一天,张爱民下班回家,从自己卧室里翻出一个小木箱,里面是一摞厚厚的小额钞票。他仔细数了一大部分,将其交到孙胜荣的手中说道:

“小荣啊!这1000块钱你拿着,你有理发手艺,先用它开一个理发铺。你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放心大胆地干,这钱算是我投资的,赚了后还给我,亏了就当是投资失败!”

当时,张爱民每个月的工资也只有90元,1000元可是他整整一年的工资收入,这笔巨款让孙胜荣感动得当场落泪。

接下来的几天,张爱民陪孙胜荣在大街小巷物色门面,在刷墙装修弄了一个月后,新理发店终于开起来了。

那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小理发店的竞争非常激烈,尽管孙胜荣头脑灵活、人又勤劳,每天还吃着张爱民骑车10公里送来的热饭菜,但兄弟俩仍旧无法将理发店做起来,几个月后便难以为继。

1989年秋天,孙胜荣无奈关闭理发店回乡参军,因为部队体检催得急,他来不及向大哥张爱民告别。

而那时候的张爱民正在单位里参加培训,每天忙得抽不开身,连续半个月都没有去理发店,所以孙胜荣走时他也并不知晓。

在当时那个年代,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两个年轻人为了各自的生活打拼着,从此便失去了联系!

在部队里服役两年后,孙胜荣回到了青田老家。作为浙江的著名侨乡,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掀起了一股出国热,孙胜荣便随着出国淘金的大军,于1995年来到了欧洲的西班牙。

异国他乡的生活开始都是艰难的,可服过兵役的孙胜荣骨子里多了一份不屈和忍耐。

他从最开始的服务员做起,端过盘子、擦过桌子、干过厨师、摆过地摊,一步一个脚印,尝尽世态炎凉,终于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小商品经营行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孙胜荣成立了自己的小商品集团,资产过亿,并且当选为中西百货协会主席团主席兼欧洲华人商会副会长,一跃成为了知名侨领。

功成名就的他并没有忘记当初帮助自己的恩人,如今有能力了,他下定决心回报。

在强烈报恩意识的驱使下,2008年春天,孙胜荣专门乘飞机回国,来到了曾经那座物是人非的徐州。

经过近20年的变迁,徐州城的模样早已是今非昔比,原来开过理发铺的那家店面早已不见,一切都感到十分陌生。

除了知道恩人叫张爱民外,孙胜荣没有再多的有效消息,可这要在千万人口的徐州找一个只知姓名的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孙胜荣只好拿着一张地图,一条巷子一条巷子搜索,遇到人时,就将过去获得千元资助的故事讲一遍。

虽然得到过很多正能量的鼓励,但结果总是失望,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

凭借着自己生意上的人脉,孙胜荣也托人多方打听,但张爱民的线索像断了线的风筝那样,一点没有蛛丝马迹可寻。

知恩图报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和良知!功成名就后有恩难报,那滋味就像一块鱼骨头卡在喉咙里,让孙胜荣心里充满了负罪感和遗憾。

他经常为此此夜不能寐,感恩的心似乎只有再次见到张爱民时,才能够彻底宁静!

接下来的4年时间,孙胜荣三番五次来到徐州寻找,有几次甚至找错了地方、认错了人,自己也因为酷暑和严寒生病了几场。

他用千万酒庄来报恩

2012年7月,寻找恩人4年的孙胜荣意识到,仅凭自己的力量似乎无法完成心愿,他决定向警方求助。

当地警方被他心怀感恩、万里报恩的精神所打动,根据孙胜荣提供的名字和年龄,警方从户籍库中搜索出来140多个“张爱民”。

孙胜荣一一辨认后,挑了一个长相最相似的,按照地址找过去,没想到对方早已搬家离开。

再次回到派出所后,民警通过技术手段找到了这个张爱民的手机号码,可一连打了几个电话,都没有人接听。

这一下,孙胜荣彻底绝望了!他购买了返程机票,准备第二天就回西班牙。

第二天早上,不甘心的孙胜荣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再次拨打了电话,没想到竟然打通了,双方交谈之后,果然对方就是孙胜荣的恩人张爱民。

张爱民问清孙胜荣住的酒店后,立刻从住所赶了过去,孙胜荣也早早下楼等待,于是便发生了我们文章开头所描述的那一幕!

24年后两人再次相见,都是满心激动、百感交集。

孙胜荣退掉了机票,决定推迟回西班牙。当天中午,他挑了一个高档饭店,与自己的恩人大哥把酒言欢,以解相思之苦。

原来,张爱民在工厂干到50多岁后,买断工龄下岗,如今开一个小超市谋生。

孙胜荣提出要给张爱民百万现金作为报答,并在徐州给他买一套房子养老,却遭到了张爱民的言辞拒绝。

张爱民觉得自己如今的生活已经挺好,不需要兄弟的资助,而且他当初帮助孙胜荣,完全是内心的良善,并不是想着要报答,他不想双方之间的纯洁友谊,因功利渡上一层铜臭!

直接给钱财和房产恩人不接受,生意头脑活络的孙胜荣决定在徐州置一份产业,也让自己在第二故乡有个家,将来能够方便与恩人团聚。

经过考察之后,2012年12月,孙胜荣投资1000多万,在徐州闹市区开办了一家1000多平米的红酒庄,主营西班牙红酒和橄榄油,恩人张爱民任董事长,全权负责经营打理。

看着自己的这个兄弟如此尽心尽力来报恩,张爱民也就没有再推辞,他努力把酒庄经营好,让其成为兄弟俩沟通的平台。

如今,孙胜荣有空便会携家人从西班牙返回国内,与张爱民一家团聚,这对异姓兄弟超越血缘的情感,让很多人为之赞叹!

结语

在他人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并且拼尽全力,张爱民那古道热肠的善良,让人很是感动。

在自己风生水起、发财致富后,不忘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恩人,竭尽所能要将其找到,用千万酒庄报答24年前的千元恩德,孙胜荣的知恩图报,值得我们去学习和钦佩。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多行善事,其实也是在造福我们自己……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吴所求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