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疯癫癫的生肖(黄苏15)

黄苏15 装疯卖傻的道士面前 苏轼的骨子里仍是骄傲

五百年后骑鹤归 故县城里访癫道

苏轼一生诗词文章中,确实频繁有过鹤的意向表达,但真正用到“骑鹤”这个意向的,实在不多,在麻城万松亭下,是第一次。

“骑鹤”,正是道教文化中对于人生、信仰、内心疏解的理想化、艺术化的视觉表达。

有过第一次“骑鹤还故乡”的畅想之后,余生中,苏轼还曾更大胆地想到

人间俯仰三千秋,骑鹤归来与子游。

这里的“子”,是一位庐山道士。

苏轼只有这两次,为自己安排了“骑鹤”的行程与归宿。

在他的心中,故乡,已经不再是现实层面可以实现的那个人间,而需要借助仙力、道法,神鸟,才可抵达了。

是为——

却后五百年,骑鹤还故乡。

当苏轼离开这座万松亭后,此亭亦因苏子之盛而名扬天下,亭中曾立苏轼诗碑,过往仰慕者的诗咏不断。

说来感慨,据《复斋漫录》记载,宋徽宗崇宁年间,苏轼所有文章诗词成为禁文,苏轼诗碑也被毁掉,倒是很多不知名者的过往题咏流传下来。

至清光绪年间,《麻城县志》记载,万松古亭已损毁不复,“今惟书院存万松之名”。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无犀之谈

过了万松亭,就进入麻城县境,县置六镇,其中有一名“故县”的小镇子,苏轼的道家缘分,在这里竟然越来越浓了。

故县有一个名叫张憨子的道士,在当地颇为著名。苏轼留有一篇《张先生》的诗作,诗前记叙了张道士的奇闻轶事。

张憨子本姓卢,被张氏人家收养。多年来一直装疯卖傻,不分寒暑,经常在街巷间独行到深夜。这个人非常神秘,很多人想见他,都找不到他的踪影。苏轼觉得此人很有意思,就托人请他来见,没想到张憨子竟然来了。

来到苏轼面前的张憨子,就站在那里,苏轼和他说话,他也不回答,让他坐下,他也不理会。这人真是奇怪,只是环顾厅堂许久,然后离去了。

苏轼想要跟踪张憨子的行踪,结果跟了一会儿,就找不到人了。

就是这么个神人,听上去有些济公的意思。

苏轼在诗中反思,为什么张憨子这样对自己呢?一定是我的悟性不够,他不屑于与我交流。

熟视空堂竟不言,故应知我未天全。

那么,什么才是“天全”呢,《庄子》有一篇文章中讲到

“一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郤。”

郤,音同隙,就是缝隙的意思。

大概意思就是,修行到一定境界的人,要气定神闲,超然物外。

显然,元丰三年(1080)正在贬谪路上、黯然神伤的苏轼,距离这个境界太远了,远到甚至让这位张道士鄙视。

但苏轼还不服气,下一句有些俏皮了——

肯来传舍人皆说,能致先生子亦贤。

这位张道士能来见我,当地人都评价,这说明我的品德也比较贤良了。

苏轼是如何评价这位疯疯癫癫的道士的呢?

脱屣不妨眠粪屋,流澌争看浴冰川。

表面的意思是,道士脱了鞋就在厕所里睡觉。初春江河解冻后,他就跳到碎冰之中洗澡。这都是疯癫的表象。

实际上,苏轼此诗句,深有其典。

史记中记载了汉武帝的一则故事,武帝一生追慕得道成仙,他说,如果能像黄帝一样成仙,那么可以放弃人间一切美好,比如放弃妻儿,就像脱掉鞋子一样简单。

(诚得如黄帝,视去妻子如脱屣耳)

“脱屣”在古人的意向中,是有很深厚的内涵的。

而“流澌浴冰”的典故更是来自屈原在《九歌》中的名句:流澌纷兮将来下。

此诗最后一句,甚至将这位张憨子道士比作唐代蜀中名隐朱桃椎。

《唐书》记载,朱桃椎其人神鬼莫测,唐初名相高士廉,当时被贬到益州为官,备厚礼前来拜访,并放低姿态和朱道士说话,结果道士根本不理这位大官,怒目而视了一会,就离开了。

高士廉反思朱道士对自己的态度,觉得是自己在蜀中的政策有问题,于是大施仁政,减轻了百姓的赋税,益州的民生越来越好。

士廉岂识桃椎妙,妄意称量未必然。

这一句里,倒是见到了久违的那个骄傲的苏子瞻,他巧妙地将张憨子比成唐代名隐,那么,谁是名相高士廉呢?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重新认识苏东坡》是我自2021年起之日更文章,以地点或事件为节,每月讲述苏轼人生片段,不求全,但求心与坡公片刻共鸣。

苏学已是显学,我不乞更多新颖之贡献,但求世人了解、理解苏轼这样一具历千年而不朽之伟大灵魂,已不枉余生每日之“苏写时间”。

是为日跋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无犀之谈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