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吴的名人(棋圣吴清源)
吴清源先生是现代围棋史上的一代宗师巨匠,在现代围棋艺术方面的贡献,超过他的几乎还没有。
在其百年岁月中,吴清源只干了一件事,那便是下棋。
他能日后在围棋上取得极大的成功与辉煌,这与其早年段祺瑞对他的恩情也是分不开的。
少年吴清源,因棋结识民国总理段祺瑞,自由出入段府,“月俸”100块大洋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段祺瑞是一位重要人物,北洋政府的军政要人,曾先后四次出任过民国政府总理。
正是在其总理的任上,认识了少年时代的吴清源。
段祺瑞是民国时期政坛上名气最大的一位棋迷,军政之外,他对围棋的痴迷程度,连他身边的心腹干将徐树铮也常有微词,认为他这是玩物丧志。
段祺瑞对围棋的爱好,始于其少年时代,这一爱好贯穿了他的一生。
段祺瑞在北京执政时,因为这一爱好,在其府邸以下棋的方式资助培养了一大批围棋棋手。
当时的中国政权更迭频繁,时局动荡不安,在围棋上已经远远落后于邻国日本。
在当时,一个日本四段棋手来华访问,便可以横扫整个中国围棋界各路高手。更耻辱的是中国棋手往往一局也难胜,所有棋手无一例外地“交白卷”。
对此,段祺瑞深以为耻。
所以,段祺瑞在其官邸清养许多围棋门客。除了满足其个人围棋爱好外,也有为中国围棋保留一些火种与元气的考量。
新中国建立后,陈毅元帅曾经比较公允地说过:“段祺瑞在其执政期间几乎没有干过什么好事,但对于围棋,他是干了些好事的。”
段祺瑞与少年时的吴清源认识,得益于他身边的围棋门客顾水如先生。
顾水如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围棋大师,对中国现代围棋贡献良多。
1920年,由于时局的动荡,已经家道中落的吴清源与家人随父北上,先是借住在天津其外公张元奇家中,不久后一家人迁往了北京。
1925年,吴毅病故,此时的吴清源才11岁。他母亲带着六个孩子在北京艰难度日,有时不得不靠变卖家产苦撑度日,而吴清源依然沉迷在围棋的研究之中,对棋外的事不闻不问。
有一回,吴清源的大舅张孝谦看见他埋头仍在打棋谱,便诘问道:“你整天下棋,将来还能拿下棋吃饭吗?”
吴清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能,我将来就靠下棋吃饭!”
在其舅舅看来,这简直是胡说八道,不切实际的幻想,对这个外甥的行为只是摇头叹息。
不过,吴清源很快以事实打脸了他舅舅”对下棋的偏见。
1925年,吴清源的母亲带他找到当时的国棋国手顾水如,请他把吴清源引荐给十分酷爱围棋的段祺瑞。
段祺瑞此时是民国国务总理,由于他本人十分热衷于围棋,棋瘾极大。在军政大事之外,围棋是他最大的生活雅事。
段祺瑞的围棋有一定水准,大约在业余5段上下。他为了下棋,在家中养了许多围棋清,每天固定陪他下棋。
因其身份地位显赫,与之对弈的各路围棋高手在下棋时都要礼让他三分,每次都让他小赢,以便吴段祺瑞有面子。
段祺瑞每次下棋,先在棋盘四角捞取实地后,再在别人所围的大场中做活一块或二块棋,美其名曰“空中建房舍”或“花园中建楼阁”。
对手往往碍于他的权势与地位,并不好真的去杀死他的孤棋。这样一来,段祺瑞自然是赢多输少。
久而久之,段褀瑞还以为自己的水平不在围棋国手顾水如、刘棣怀等人之下,对外常常自诩为“围棋七段”,故而在与人对弈时经常下出一些无理手。
此时的吴清源因为时常去北京海丰轩下棋,横扫各路业余高手,渐渐在北京围棋界闯出了名堂,“围棋小神童”的名气也越传越响,结果连段祺瑞也知道了,很想见见这位围棋少年。
于是,段祺瑞便托顾水如把吴清源带来府上,要亲自试试这个孩子的围棋水平。
来到段祺瑞府上后,段见面前的吴清源稚气手脱,很是清瘦,但双眼睛十分明亮有神,一时也颇为惊奇。段不由分说在棋盘上摆上二颗黑子后,自己则拿起白子与吴清源对弈了起来。
在该局对弈时,段祺瑞见吴清源还是个孩子,不时走一些无理手,吴清源则抓住他棋局上的漏洞,连连攻杀。
到了棋局中盘,段祺瑞已是大劣势了,脸色不好起来。11岁的吴清源并没发现,只是全神贯注地盯着棋局。这时,在一旁观战的顾水如先生头上直冒汗,不时用手偷偷地拉一下吴清源的衣角,示意吴清源别赢。
也许是吴清源太专注了,加之年龄尚小,根本不懂什么人情世故,几次也没发现顾水如的暗示,只顾继续下棋。
棋局进行到后半盘,段祺瑞见自己的孤棋做活无望,于是起身,一言不发拂袖离开。留下不知如何是好的顾水如和吴清源。
顾水如也不好多责备吴清源,只是有些忐忑不安地带吴清源离开段府。
可是,没过几日,消气了的段祺瑞便托人给顾水如传来话:“让吴清源每周去他那儿下棋,每月100块大洋资助其学费。”
段祺瑞毕竟是政治家,下棋输了,一时面子上挂不住,生生闷气也在所难免,但政治家的风度与气量还是有的。
每月100块大洋,这在民国当年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须知当年北大的一个教授月薪也才200块大洋。
自此,吴清源每逢周日,一大早便坐上人力黄包车赶往北京仓南胡同,去段祺瑞府上下棋。
这之后,段祺瑞再也没有指名让吴清源与之对弈。吴清源与其他棋手下棋时,段祺瑞只是在一旁观看,并不作声。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约一年多,每到月底,吴清源便来段府找帐房总管领取100元大洋,从来没少过一文。
在这段艰难的岁月,吴清源这每月100元的下棋“月俸”收入,对一家七天人来说,无疑是笔巨款,这让吴清源一家人能在北京地生活下去。同时也让少年吴清源不至于为生存发愁,安心地学习围棋。
为了吴清源东渡日本学习围棋,下野之后的段祺瑞不遗余力
1927年,吴清源在与当时寓居在北京的第一高手刘棣怀过招,执白获胜。吴清源因此成为北京围棋界事实上的第一人。
这一年夏天,日本围棋职业棋手井上孝平五段访问中国,在连赢中国多位棋手后,以让二子执白与吴清源对局,吴清源中盘获胜。
接着井上孝平以让先方式又与吴清源连下三局,结果一胜一负,另一局因时间关系打挂未及决出胜负。
井上孝平五段回到日本后,对中国这位少年围棋天才大加宣扬,说吴清源是一位“百闻不如一见的天才”,这句话很快传遍日本棋界,也惊动了日本围棋大师、围棋教育家的濑越宪作先生。
濑越宪作先生生于1888年,是日本棋坛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在看了井上孝平带回国内的对局棋谱后,对吴清源的才华大为激赏与惊叹,认为吴清源的围棋才华可以媲美日本围棋史上的道策棋圣。
于是决定促成这位少年来日本深造,研习围棋。
此时的段祺瑞因为错误镇压北京学生运动而被迫下野了。但他得知吴清源要去日本留学研习围棋,十分高兴,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吴清源申请学习生活经费。
无奈,此时的段祺瑞在政坛成为了一个“包袱”,谁也不想与之粘上关系,对他躲得远远的。经费的事自然无人问津,为此段祺瑞深为愤恨。
不过好在经日本濑越宪作的运作下,为吴清源去日本生活学习争取到了为期四年、每月200日元的经费。
当时200日元远不是今天的日元可比的。在当时的日本国内,200日元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那时的日元很是坚挺,1日元可以在日本国内购买6斤大米。
就这样,在1928年10月,时年14岁的吴清源在其母亲和大哥吴浣的陪同照顾下,开启了日本围棋留学之路。
晚年亲自托人,向蒋介石建议,让政府出面把吴清源招回国
下野后的段祺瑞寓居于天津,仍然十分关注吴清源在日本的发展。
每次从日本方面的棋友获知吴清源在围棋上的进步后,都十分高兴。
1931年前后,由于此时的中日关系已经十分恶化,在日子国内吴清源的处境越发的艰难,在其住处不断遭到日本右翼军国份子的骚扰与威胁。有的人甚至以吴清源是中国人而连挫日本棋坛众多高手,扬言要杀死他。
段祺瑞获知这个情况后,亲自托人找蒋介石建议,让其由政府出面把吴清源招回国内。
蒋介石对围棋毫无兴致,口头答应后,但一直没有下文,迟迟不见行动。为此,段祺瑞内心十分不快,很长一段时间对蒋介石的不时托人上门问候很是反感,认为蒋介石敷衍了自己的请求。
1934年,还着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这年夏天,段祺瑞再次建议蒋介石把吴清源留在国门内,否则一旦吴清源加入日本国籍,将会是中国围棋的一大损失。
但此时的蒋委员长正忙于内战,一心想摷灭江西工农红军,他哪里听得见段祺瑞的意见,于是吴清源回国的事再一次不了了之。
吴清源与晚年段祺瑞的最后一局棋
1934年5月,吴清源随同日本围棋代表团来到国内。
时年段祺瑞因躲避日本人的骚扰在上海寓居。吴清源专程赶到上海前去看望这位自己昔日的恩人。
此时的段祺瑞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昔军事强人的威严与气势,身着一身中式传统长衫,上海五月初的天气了,还戴着一顶青布瓜帽,一幅老态龙钟的样子,人显得越发的瘦小。
得自吴清源的来访,时年69岁的段祺瑞亲自到门前台阶上迎接这位多年不见的昔日围棋少年。
吴清源连忙迎了上去,对着这位昔日的恩公深深一鞠躬。段祺瑞则细仔上下打量这位眼前风度翩翩、英气逼人的青年才俊,十分的欣慰。
进屋后,双方交谈了好一会。在吴清源的建议下,二人在棋盘的对面坐下,开始了对弈。
这局棋下得很是平和,最终吴清源以一目半的微略劣势“意外”小负。
这是两人一生中的第二局棋,也是最后一局。
段祺瑞内心是清楚的,以吴清源此时的棋力,自己哪里能以一目半小胜呢?
吴清源就以这种奇特的方式,酬谢了昔日对自己有扶助之情、援手之恩的眼前这位老人。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
吴清源在日本得知后,深为悲痛。
1939年后,吴清源便在日本棋坛开始了辉煌的十番棋赛,创造了“吴清源围棋时代”的神话与传奇。
在段祺瑞逝世多年后,吴清源每当谈起他,仍然充满感情地说道:“芝泉老(注:段祺瑞的字)对围棋是有贡献的。”
2014年11月30日,一代棋圣、围棋巨匠吴清源也走完了自己的一个世纪,在日本神奈川县去世,享年100岁。
历史虽然已经远去,但他们的故事与传奇留在了人间。(全文完)
——关于围棋上精彩历史人物的分享,敬请关注下一篇文章《围棋巨人濑越宪作:一生培养出的三位绝世弟子,人人称霸棋坛》![作揖][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