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6日(1997年一企业家到朝鲜考察)
朝鲜平壤的军事博物馆里,有五十座特殊的铜像。
他们是抗美援朝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等多位英雄都在其中。
1997年,上虞市企业家蒋梦兰来到了这座博物馆。他怀着崇敬的心情,静静地瞻仰烈士遗容。在看到一座名为“沈树根”的烈士铜像时,蒋梦兰惊讶地脱口而出:“这不就是沈老吗?”
蒋梦兰口中的沈老,便是上虞市的离休干部沈树根。但奇怪的是,蒋梦兰认识的沈树根还活着,而且蒋梦兰从未听沈树根说起他的英雄事迹,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关重大,蒋梦兰拍了雕像的照片,回国后报告给上级,并将照片拿给沈树根看。至此,四十多年前的那场英勇鏖战才慢慢打开封印,呈现在世人面前。
鹫峰上的传奇战役
1951年10月23日,为了增加全国生产力,支持抗美援朝工作,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主持召开了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会议特意增加了志愿军英雄代表的席位。
会议开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进入会场落座。
刚一坐下,一名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就窜到了毛主席面前。
他手里拿着笔记本,脚后跟一碰,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毛主席您好!”战士声音洪亮,语气激动不已。打完招呼后,他颇为虔诚地递上笔记本,请毛主席给他签个名。
毛主席听罢,微笑着说:“原来是我们的志愿军英雄呀!”
他站起身接过笔记本,龙飞凤舞地在纸面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大字。写完后,毛主席将笔记本递给周总理:“你也给咱们的志愿军英雄签个名吧。”
周总理和煦地笑着,在笔记本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两份签名,是志愿军英雄沈树根最珍贵的收藏,也是他为国征战的荣耀证明。
沈树根出生于浙江诸暨,十七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一名军人,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可以说,沈树根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男儿。
1950年10月,党中央下达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刚从前线下来的沈树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志愿军,再次奔赴战场。
凭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沈树根被任命为志愿军第20军67师179团8连3排排长。1951年6月22日,为了掩护兄弟部队撤退,上级给沈树根布置了一个任务:夺取鹫峰,并固守一天。
这个任务十分困难。当时的三排只有34个人,而敌军则多达上千人。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拿下阵地谈何容易?再加上志愿军的装备远远落后于联合国军,种种劣势之下,这一仗可谓是毫无胜算。
然而,沈树根却不这样想。他将自己和手下的兵称为“34颗钢钉”,接下来的战斗中,他要将这三十四枚钢钉牢牢钉入鹫峰。
接到命令当天,沈树根就带领部队朝着鹫峰而去。
在即将到达鹫峰时,倾盆大雨意外而至。沈树根根据雨势,推测联合国军不会冒雨出击,肯定都在等雨停,他们可趁此良机悄悄摸上鹫峰。
果不其然,当沈树根带着几十名战士赶到鹫峰时,偌大的阵地上一个美军都没有,沈树根不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地拿下了阵地。
至此,上级交代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沈树根命令士兵们修筑防御工事和机枪阵地,三十多名战士借着夜色的掩护,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战前准备工作。
天光破晓,鹫峰上一片寂静。沈树根躲在掩体后方,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等着联合国军冒头。
然而,战士们趴了一天,阵地上连敌军的影子都没有,沈树根立马就知道事情不简单。
三排在任务下达当天就开拔,23日凌晨便到达了鹫峰,此时是鹫峰阻击战的第一天。有道是“兵贵神速”,一整个白天过去了,联合国军却依然没有到达阵地,这可能吗?
显然不可能,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敌军早就到了鹫峰,并且已经知道志愿军在阵地上,正藏在某处憋着坏,准备打志愿军一个措手不及。
想到此处,沈树根重新做了一番部署。他将七班的战士调到阵地前方的887高地上,固守阵地前沿;接着指挥八班绕到922.4高地的左侧进行防御;剩下的九班则作为预备力量藏了起来。
时间来到24日凌晨。夜阑人静,正是好梦正酣的时候,三排的战士却无一人睡着。他们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
不久后,漆黑的夜幕里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联合国军终于按捺不住,派出一支小队鬼鬼祟祟地上了山,对阵地前沿的887高地发起了第一波攻击。
沈树根早有准备,从容不迫地指挥士兵打了回去。
炮火暂歇,沈树根却明白这只是开始。接下来,联合国军肯定会进行地毯式轰炸,敌我力量悬殊,硬刚是刚不过的。
于是,在敌军的飞机还没到来之前,沈树根就带领士兵暂时撤下了阵地,绕到阵地背面。一群人窝在掩体后面,看着联合国军用炮弹洗地。
轰炸过后,联合国军就会大规模进攻了。沈树根抓住飞机撤出阵地和联合国军大举进攻之间的时间差,再次回到了阵地上。
午后,联合国军两个连的兵力冲上阵地,沈树根命令士兵火力全开,多方攻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给联合国军丢下了一颗烟雾弹,让对方误以为志愿军这边的人很多。
被胖揍了一顿的联合国军愤愤不平,却又摸不清志愿军的深浅,担心打着打着就被包饺子了,遂只能不甘心地撤退。
第二波攻击没有让沈树根等太久。这次,联合国军不惜血本,出动了三辆坦克为步兵开路。
地面震动,三头钢铁巨兽缓缓出现在阵地另一头。装备悬殊之下,三排的几十个人给坦克塞牙缝都不够。沈树根咬咬牙,决定拼死一搏。
他叫上两名士兵,三人一人揣着两个爆破筒 ,趴在地上匍匐前进,最后躲进了敌军尸体下面。坦克开近后,沈树根三人一个暴起,将爆破筒掷出,随后迅速撤退。
轰隆一声巨响,两辆坦克在爆破筒的威力下彻底报废,剩下一辆坦克半死不活,沈树根三人则全身而退。
解决了来自坦克的威胁,接下来就是双方的火力交锋。三排的战士们以一当十,严密集中火力,对着冲上来的敌军疯狂扫射。
迟迟无法拿下阵地,联合国军只能加大砝码,集结一个营的兵力再次发起冲锋。在联合国军密集的炮火攻击下,前沿阵地失守,预备队九班在此时作为中坚力量,和最先冲上来的几十名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就这样,一个进攻,一个阻击,双方有来有往地打了一天。三排硬是靠着超强的单兵作战能力,顶住了敌人的十三波进攻。
联合国军这边已经急疯了。正面攻不进去,他们就绕到背后,趁着三排全力作战时,将其他志愿军的阵地抢了。前有狼后有虎,三排就这样陷入包围之中。
就在此时,沈树根接到了上级的指令:任务已经完成,可以撤退了。然而,联合国军早就将三排撤退的路线堵死了,撤退谈何容易?短暂的商讨过后,八班班长廖九留了下来。
他身受重伤,与其成为战友的拖累,不如舍了这条命,掩护战友撤退。沈树根心有不舍,却明白这是最好的方法。他带着剩下的士兵离开了高地,一行人走后不久,高地上就传来了手榴弹的爆炸声。
廖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了和敌人同归于尽,用生命为部队争取逃生时间。
沈树根强压悲痛,带领士兵们边战边退,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从敌人堆里突围而出。
这次的突围十分艰难。突围途中有两名士兵受伤,八班班长廖九壮烈牺牲,一名李姓战士也将生命留在了这片异国的土地上。
“廖九同志牺牲了,一条腿都没有了。想起他们我就难受,后来我们突围出来了,没有他们的牺牲,我们不可能突围出来。”多年后,沈树根再想起这场战役,还是抑制不住悲伤的情绪。
鹫峰之战后,沈树根和三排均荣立特等功。这支英雄队伍以牺牲两人,受伤两人为代价,歼灭了敌军三百余人。其中,仅沈树根一人就杀敌近两百人,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和“鹫峰阻击英雄”的光荣称号。
1951年10月,国庆典礼举办在即,沈树根作为志愿军英雄代表之一,从朝鲜赶回北京参加国庆典礼,之后又应邀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
会议上,沈树根拿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笔签名。这本带有伟人签名的笔记本,至今还保留在上虞档案馆。
两个月后,沈树根参加全国英模大会,毛主席亲自接见沈树根,并让人做了五菜一汤招待他:“你们可要把饭菜做好咯,这是志愿军最牛的排长!”
那么,这个主席钦定的志愿军最牛排长,是如何成为蒋梦兰口中的沈老的?这其中又有什么渊源呢?
低调的志愿军最牛排长
1979年6月,沈树根离开硝烟弥漫的战场,回到了浙江上虞,在县财贸办公室找到了一份工作,出任办公室副主任,正式完成了战士到干部的转变。
在位期间,沈树根兢兢业业,一心一意地为人民做好事,发挥自己的余热。
退休后,沈树根也没闲着,他将重心放在了家乡的公益事业上。短短两年时间,沈树根就牵头成立了上虞市海滨离休干部康乐基金会和上虞市老党员困难救助基金会。
前者是浙江省第一个离休干部基金会,后者则是社会反响最好的公益基金之一。沈树根还十分关心山区建设和贫困儿童上学难的问题,经常用微薄的工资和积蓄去支持相关公益事业。
只要听闻哪里的孩子上不起学,哪里的群众生活困苦,沈树根就会倾囊相助。多年下来,沈树根已经捐出了近13万元。这样一个克己奉公,高风亮节的人,自然深受人民群众爱戴。
在百姓口中,沈树根经常被叫做“沈老”,这个称呼既亲切,又不失尊敬。沈老很低调。他转业后,对自己过去的荣耀只字不提,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在战斗中立下的功绩,就连沈树根的家人都被蒙在鼓里。
平时,沈树根的儿女缠着他讲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时,沈树根都会绕过他自己,只讲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的光荣事迹。
沈树根就这样“瞒天过海”地过了几十年。1997年,上虞市企业家蒋梦兰远赴朝鲜考察,在平壤军事博物馆内发现了一尊十分面熟的雕像,并且立马就认出了他是上虞市的离休干部“沈老”。
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后,蒋梦兰大为震惊。万万没想到,平时的沈老不显山不露水,背后的身份竟然是国家盖章的一级战斗英雄!蒋梦兰激动不已,对着雕像拍了一堆照片。
回国后,蒋梦兰将发现雕像一事报告给上级,并拿着照片找到了沈树根。在沈树根的回忆下,他的家乡人民才知道自己身边出了这么一位大英雄。
“身份暴露”后的沈树根,生活没有多大改变。他没有用英雄的身份为自己和家人谋求利益,而是当起了革命传统教育讲师团团长。
“代压代,辈靠辈,历史不能忘记。”七十岁的沈树根为了告诫后人,不辞劳苦地奔赴各地开展上百场演讲,带领人们重温远去的历史,倾情讲述那些蒙在灰尘里的英雄故事。
2009年12月26日,沈树根在上虞华维学校举行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演讲,演讲主题便是58年前那场发生在鹫峰上的传奇战役。
这是沈树根第一次向众人讲述那段深埋在心的过往。偌大的报告厅里,气氛沉重悲伤,步入耄耋之年的沈树根双眼通红,一字一句地说着鹫峰战场上的故事。
多年前,战友牺牲的那一幕犹在眼前,这是沈树根一生也不能痊愈的伤疤。“要珍惜今天的和平,要珍惜今天的幸福。”
沈树根擦着眼泪,声音缓慢而坚定。“我们是热爱和平的,我们不希望战争,但对于强加于我们的战争,我们从不畏惧。抗美援朝,面对武器装备比我们强得多的美国兵,我们胜利了!”
说到最后,沈树根已经压抑不住激动的情绪。他双眼望着虚空,仿佛进入了历史的隧道。隧道的这头是双鬓斑白的沈老,他的身后是平和安宁的新世纪,是衣食无忧的幸福图景。
隧道的另一头,则是带着战士们冲锋陷阵的沈树根。34名战士穿过硝烟与炮火,踏着尸山血海,牢牢挡住敌军前进的步伐,虽九死其犹未悔。
隧道的这头与那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由千千万万名烈士连接而成。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开拓了一条光明大道,为中国人民托起了一轮红日,他们是亘古长明的灯塔,是永不坠落的星辰。
2010年12月28日,沈树根与世长辞,享年82岁。他的前半生为了国家出生入死,后半生为了人民鞠躬尽瘁,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也是英雄的一生。
岁月可改山河,唯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向所有烈士致敬!
参考资料
红色晋绥:永远怀念“一级战斗英雄”沈树根同志
红旗出版社:红色文物故事丨一本有毛泽东和周恩来亲笔签名的笔记本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年峥嵘·红色人物印记(七十三)丨沈树根:淡泊处世,战功赫赫的共和国捍卫者
人民资讯:珍贵红色资料“扎根”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