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是什么节日(今天)
作者:武白丁
朋友们,今天是12月26日,是开国领袖毛主席诞辰129周年的日子,1893年的今天,毛主席出生在湖南湘潭的韶山冲。
作为一个中国人,每当挥戈的耳边响起他老人家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振臂高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人民服务!”“人民万岁!”,刹那间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作为一代伟人,毛主席跟同事们一起缔造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学习是最好的纪念,传承是最好的弘扬。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挥戈想从普通人的视角,看看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伟人是如何抓住重点、找到工作方向的。看看在做重大决策前,伟人是如何下定决心的,看看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里,伟人是如何让自己不断进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最后,是我们普通人如何向开国领袖学方法、取真经。
1. 如何才能抓住重点、找出关键?
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如何才能抓住重点、找到工作方向呢?毛主席的一生非常善于抓重点、找关键,尤其是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关键一着。他经常说,如果不懂得找关键、抓重点,那么就找不到工作的方向,也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他特意强调了2条原则:
(1) 首战必胜,不打无把握之仗,料敌从宽、料已从严。必须保证我方处于有利态势,敌方处于不利态势,确定有把握之后再出手。当我们总体弱小时,并不意味着处处挨打,突破就在于谋划局部优势、发展局部优势,否则宁肯避其锋芒,重新等待时机。朋友们,一味地硬干蛮干,白白消耗的是自家的实力,那是莽夫的行为。
(2) 在整个计划没有策划好之前,首战不可能打好。如果没有长远的计划,仅仅是看一步走一步,那是打不好仗的。按照挥戈的理解,就像我们下象棋,民间高手往往是走一步看三步,职业选手是走一步看七步。局部都是为总体服务的,老百姓说,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嘛。
根据美、英、苏三国领导人签署的雅尔塔协定,1945年8月8日,苏联开始对日宣战,150万苏联红军迅速进入东北,向驻扎的关东军发起大规模进攻。至8月底,苏联红军累计毙伤、俘虏关东军约68万人,东北地区的日军势力基本肃清完毕。
得知苏联红军出兵的消息之后,1945年8月29日,毛主席与朱德总司令立即下达命令,首先从晋察冀边区和山东抽调部队,随后山东军区、新四军、陕甘宁边区等地陆续派兵进军东北,联合当地坚持抗日的东北联军,使我军总兵力达到11万余人,同时从延安派遣2万干部进驻东北,参与东北的民主政权建设工作。
在抢占战略时机方面,国民党先输一着。当时的国民党主力集中在西南地区,得知解放军进军东北的消息之后,蒋介石开始调兵遣将。1945年11月16日开始,国民党军陆续攻占山海关、锦州城。1946年1月,国民党的王牌部队新1军、新6军,在美国运输机的帮助上,迅速开进东北。依靠兵力与装备优势,蒋介石迅速抢占了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大城市。
面对来势凶猛的国民党军队,毛主席、党中央迅速调整,确定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策略。朋友们,按照挥戈的理解,就是我军主动撤离大城市和铁路沿线,转战中小城市、次要铁路和广大农村地区,创建和巩固东北根据地。后来,通过剿灭匪徒、减租分田等措施,东北民主政权逐渐控制了97%的东北土地,86%的东北总人口。
1948年初,东北野战军及地方武装的总兵力已经发展到100万人以上,国民党方面只有区区55万军队,且被分割在沈阳、长春、锦州、四平等地,物资供应匮乏、兵员补充困难。这是我军的兵力在东北战场上首次超过了国民党军队,局部优势出现之后,中共中央随即决定在东北实施辽沈战役,歼灭敌军有生力量。
为了打好辽沈战役,必须占领锦州。一条北宁路连接着山海关的内外,它是东北战场与华北战场保持联系的纽带,锦州就是这条交通要道上的咽喉。只有占领锦州,才能防止东北国民党军队南逃,确保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同时,还能阻击华北国民党军队增援,避免我军处于南北夹击的被动局面。
毛主席多次电令东北野战军,确立歼灭战的决心,不要顾及长春、沈阳的守敌,抓住战机,直插锦州,迅速切断北宁线。1948年10月14日,25万东北野战军将锦州15万守军团团包围,上午10时,东北野战军开始发动总攻,500门大炮轰开锦州城门,11时我军迅速突破城墙,进入市区巷战,当日18时战斗结束。俘获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第 6兵团司令卢浚泉、副司令杨宏光、第93军军长盛家兴,击毙24000余人,为沈阳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社会千头万绪、工作错综复杂。日常琐事无时不刻牵引着人们的目光,被动应对、疲于奔命,不仅消耗精力,而且收效甚微,工作局面也不易打开。在这个时候,毛主席主张,宁可在一段时间只处理一个主要问题,拧住牛鼻子,也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主要问题解决之后,其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 如何才能下定决心、果断部署?
在做重大的决策之前,如何才能下定决心、果断部署呢?重视实际调研,重视一线将士的心声。毛主席经常说,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一线的声音和联贯的思考。
在挥戈看来,正确的部署、果断的决策,来源于对实际情况的充分了解,来源于对掌握信息的综合判断。朋友们,无论是了解实际情况,还是进行战略布置,仅仅依靠自己是不够的,而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是要获取一线的信息。
人们经常说,毛主席是一位多谋善断的大师,非常佩服他的果断决策。他老人家认为,多谋,就是要收集各方意见,“善断”就是综合分析、全局判断。朋友们,按照挥戈的理解,”善断“的反面是“独断”,就是老子天下第一,我说的都是对的,你说的都是错的,如果这样的话,还有谁愿意跟你交流、讨论呢?久而久之,你就会变成一个孤家寡人。即使你的意见是正确的,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你才能继续进步呀,这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947年7月之后,刘邓、陈谢和陈粟三路大军纵横驰骋,我军完成了开创中原解放区的战略任务。此时在中原地区,虽然解放军在战略上和政治上已占优势,但在兵力及装备上仍然落后于国民党军,毛主席及中央军委提出渡江作战的战略构想,决定让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挂帅,带领10万部队,到敌后实施机动作战,直捣浙赣,进逼南京和上海,吸引江北国民党军20至30个旅回援江南,减轻大别山和中原地区的军事压力,为打大规模歼灭战创造条件。
在准备渡江作战的过程中,作为统帅的粟裕深感责任重大,一直在作战方案的利弊。1944年底,他曾经率领新四军第一师渡江南下作战,一年后才返回苏北根据地。一旦深入敌后,后勤保障缺乏、伤员无法安置、兵员补给困难等都将是我军面临的巨大挑战。经过反复权衡之后,粟裕认为,我军留在中原歼敌,比渡江作战更加有利。
1948年4月18日,在华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首长的支持下,粟裕“斗胆直陈”,向中央军委建议华野暂缓渡江作战,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规模歼灭战的设想。3天后,毛主席回电,邀请陈毅与粟裕一起到党中央驻地面谈。几天后,得到陈、粟二人到达的消息,毛主席打破惯例,亲自走出门外,紧握双手,欢迎前线统帅的到来,共同讨论暂缓南渡长江的想法。
最终,虚怀若谷的毛主席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并且有意让粟裕担任华野司令员。粟裕说,华东野战军全体将士都离不开陈毅陈老总,一开始毛主席没有同意,坚持让粟裕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但粟裕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辞,毛主席也只好作罢。朋友们,挥戈在此补充一点,建国前,粟裕曾经三次让帅,婉言拒绝出任华中军区、华东军区司令员,自己甘当配角,一心一意配合一把手的工作。1955年,全军大授衔,粟裕又说给自己一个上将就知足了,但毛主席坚决不同意,于是粟裕就成了开国十大将之首。
在毛主席与中央军委的授权下,粟裕率部发起了豫东战役。经过参战部队20天的浴血奋战,累计歼敌9万余人,创造了解放战争的我军歼敌新纪录,粟裕给毛主席、中央军委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后来,解放战争的形势急转直下,豫东战役之后,粟裕又指挥了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为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做出了杰出贡献。
对于前线指挥员的建议,毛主席总是非常关注,及时调整作战计划,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他多次重申要授权前线指挥员“临机处置”的权力,这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障。反观国民党一方,缘于蒋介石喜欢直接指挥前方作战,即使是他的心腹大将、总参谋长陈诚,也很少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总是机械地执行蒋介石的命令。
天要其灭亡,必先让其狂。多年的独断专行,让国民党内部养成了“唯上是从”的习惯,听从上级的命令,即使打了败仗,也不用担心官位不保,但是违抗命令,则意味着信仰缺失、无视军纪,轻则靠边站,重则军法处置。每次作战会议上,与会者往往是一味地曲意迎逢,顶多说些无关痛痒的漂亮话,让蒋介石一人决策、直接指挥,吃了败仗由他负责,将领们也好推卸责任。
3. 如何才能不断进步、快速成长?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如何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快速成长呢?持续学习,可以说是毛主席贯穿一生的关键词,也是他快速成长的力量源泉。毛主席青年时代毕业于湖南师范,他当初的志愿是当一名教师或新闻记者,一生从来没有读过军校,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军事理论,直到34岁,才开始接触军事工作,哪他是如何成为一名军事统帅的呢?
毛主席说,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即使没有读过军校,没有当过兵,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关于从战争中学习,毛主席强调二点,一是要真正投身到战争实践中,否则就谈不上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绝不能纸上谈兵。二是要总结战争实践,总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时刻校正自己的认识和行动。
在井冈山初期,红军队伍不足千人,擅长游击的土匪都曾经是红军学习的对象。后来,毛主席与朱德总司令一起总结了脍炙人口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就是对游击战术的全面升华。朋友们,按照挥戈的理解,十六字诀就是从敌强我弱、敌多我少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有利条件,实施扬长避短、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最后达到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目的。
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一系列的军事名篇,就是毛主席学习、总结战争的精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论持久战】,增强国人战胜日军的信心,指明了抗战胜利的方向。【十大军事原则】,帮助人们认识了解放战争的总规律。毛主席认为,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保存有生力量,优于固守根据地,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发展局部优势,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夺取最后的胜利。
毛主席总结的战争经验,培育了我军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将领。粟裕大将说,三年南方游击战争,艰苦卓绝,自己能够坚持下来,就是得益于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经验。当被俘的国民党将领问徐海东大将,你是哪所军校毕业的?徐大将自豪地说,我是青山大学毕业的,方圆几千里的大山,就是红军的军事大学。
学习几天容易,难的是在忙碌的工作中一直坚持学习。建国后,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是我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弄懂自己并不熟悉的经济工作,1959年底,毛主席组织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学习小组,亲自规定:学习小组成员每天下午一起读书,边读边议,专人负责记录。除元旦放假一天、星期日偶尔休息之外,连12月26日的生日那天,读书活动也没中断。
找方向、下决心、持续进步,曾经时刻考验着毛主席和他的同事们,它也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需要用一生回答的命题。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说,我就是一个平头百姓,没有团队、没有下属,更不是领导,你说的这些,似乎跟我关系不大吧?没错,按照挥戈的理解,即使是最基层的民众,也需要具备一点领导素质,你领导的兵就是你自己呀。
作为一名普通人,面对千头万绪时,需要找到方向,从一生的角度,确立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一步。面对多重选择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下定决心,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在恰当的节点上。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时,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持续进步,才能与时代保持同步,不能让自己落伍、掉队呀。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挥戈思前想后,壮胆将自己学习的一点体会和盘托出,供朋友们交流、讨论,欢迎大家积极留言。
你们的留言,不仅帮助挥戈打开新的视角,也是挥戈前进的动力,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