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号(历史上的今天)
1781年6月9日 近代蒸汽车奠基人斯蒂芬逊诞辰
在241年前的今天,1781年6月9日 (农历五月十八),近代蒸汽车奠基人斯蒂芬逊诞辰。
1781年6月9日诞生于诺森伯兰城一煤矿工人家庭。早年当工人,没有受过正规学校教育。19岁时操作纽科门蒸汽机,业余参加夜校学习并坚持自学。
1814年他研制成功第一辆蒸汽机车,能以每小时几英里的速度牵引8辆装有30吨煤的货车。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继续研究提高机车功率的方法,采用了蒸汽鼓风法,这个新设计使蒸汽机车进入实用阶段。他对路轨和机车进行改进,用熟铁制成铁轨,枕木下铺小石子;机车使用火管锅炉。
1825年9月27日当第一列列车运载450名旅客,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从达灵顿驶到斯托克顿,铁路运输事业就从此诞生了。利物浦与曼彻斯特各界人士请他在这两座城市间修建一条长64公里的铁路。
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线建成后,铁路建设迅速在英国、欧洲和北美洲展开。
1881年6月9日 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铺轨
在141年前的今天,1881年6月9日 (农历五月十三),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铺轨。
19世纪60年代,在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他们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同时也创办一些近代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我国最早的铁路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兴建的。
1877年,为了解决轮船招商局和北洋舰队的用煤问题,直隶总督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筹建开平煤矿。唐廷枢在经过实地勘探,把矿址选定在开平西南的唐山后,即开始考虑煤炭的运输问题。
开平煤除矿局自用及就地销售外,主要将煤销往天津。唐山距天津120公里,运煤要从陆地先运到芦台,然后再改为水路,由大沽口入海到天津。这样的运输很麻烦,而且运费也高。如果由唐山至芦台修筑铁路,用火车运煤,既可以减少运输上的麻烦,还可以降低成本,因此唐廷枢认为,真正的困难不在于开采,而在于运输。因此,他上书李鸿章,请求修筑唐山至芦台的铁路;但因资金不足,拟先筑唐山至胥各庄一段。李鸿章同意这一计划,于1879年向清廷奏准,并派英国工程师金达督修。
但这时,顽固派借口唐山靠近东陵,铁路奔驰会“震动陵寝”而大加反对,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收回了它的批准,第一次筑路尝试就此失败。
此后,唐廷枢打算在唐山至芦台间开凿运河,与芦台到天津的蓟运河相接,试图以水运代替陆运,但只开凿了胥各庄至芦台长35公里的一段,后因地势陡峻,无法开河。在这一进退两难的情况下,直隶总督李鸿章授意唐廷枢再次奏请修建运煤轻便铁路,声明为免于震动东陵,不用机车,而用骡马牵引。李鸿章并为此在清廷中积极斡旋,最后,清政府在极度不愿意的情况下允许筑路。于是,筑路工程于1881年初动工,同年6月9日开始铺轨,11月工程竣工,这就是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
唐胥铁路东起唐山,西南至胥各庄,长9.7公里。采用由英国进口的每码30磅的轻钢轨,轨距也采用英国标准,当时世界各国轨距各不相同,有宽有窄,以英国的较为适中。1881年底,唐胥铁路投入使用,起初只能用骡马充当火车头,在钢轨上拖曳煤车,当时被称为“马车铁道”。后来,由于开平煤矿的全面投产,牵引力小、速度慢的马车铁道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工人根据金达的设计利用矿场的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轻型蒸汽机车。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把它叫作“龙号”。这台中国人自造的第一台机车,虽然牵引力只有百余吨,构造也比较简单,但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工人的创造力。
唐胥铁路虽仅长9.7公里,但它是中国的第一条自建铁路,行驶了中国自制的第一台机车,确定了中国铁路的标准轨距。
1885年6月9日 《中法新约》签订
在137年前的今天,1885年6月9日 (农历四月廿七),《中法新约》签订。
1885年6月9日(清光绪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中法新约》)。
主要内容为:清朝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在中越边界指定两处通商,“一在保胜以上,一在凉山以北”,法国商人可在此居住,法国政府亦可在此设立领事;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日后中国修筑铁路,“自向法国业此之人商办”;法军退出基隆和澎湖。由于清朝的腐败怯懦,即使我们取得了镇南关大捷这些胜利,但是法国还是达到了发动这场侵略战争——中法战争的目的,法国实现了据越侵华的图谋,侵略势力伸入云南、广西,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
1969年6月9日 贺龙元帅含冤逝世
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身于湖南桑植县贫苦农民家庭。192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又参加第二次北伐。大革命失败后,他发动和领导“八·一”南昌起义,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根据党中央指示,成立了工农革命军。1930年秋,贺龙奉命率部去洪湖地区,1934年6月率部进入贵州,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参加长征,对张国焘分裂党和军队的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20师师长,深入敌后,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多次指挥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寇。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贺龙当选为中央委员。
建国之初,他参与指挥解放大西南的战役,任中共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1952年1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4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任,后又任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等。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文化大革命”中遭林彪、“四人帮”诬陷,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贺龙元帅的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