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邵的名人(大善人)
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赌王周润发、白娘子赵雅芝等等,这些红透半边天的大明星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曾都是TVB旗下的艺人。
说起TVB,那确实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还有着“东方好莱坞”的美誉。不过比TVB还负盛名的要数它的背后大老板邵逸夫了。
内地的很多城市都有一座邵逸夫捐赠的医院、学校,因此他也被誉为“活菩萨”。
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虽然事业上极其成功,但是他的家庭却不和睦, 4个子女全部和他断绝了关系,这究竟是为啥呢?
创业
1907年,浙江宁波一户姓邵的大户人家迎来了第6个孩子,父母给他取名邵仁楞,这便是日后享誉盛名的邵逸夫。
邵仁楞一出生,邵家便来了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说这孩子日后是商业奇才,邵家也会因此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富之家。
家人闻此一言,自是心花怒放,重金打赏了算命先生。
时隔几年,算命先生的话还萦绕耳畔,可家大业大的邵家却急转直下,陷入了破产危机。
邵家祖辈是做颜料发家的,1901年,邵仁楞的父亲邵玉轩设立了一家大型的“锦泰昌”。因其经商有道、敢闯敢拼,很快就将颜料生意从宁波做到了上海,并在上海的颜料行业有了一席之地。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清政府的灭亡,大量的工业化颜料加工厂涌入了中国,这也使得锦泰昌的生意一落千丈。
邵家因此家道中落,只剩下了寥寥无几的家产,一栋上海的老房子和一家名为“笑舞台”的上海剧院。
不同于邵玉轩志在颜料,他的八个子女对此毫无兴趣,而是对当时的新兴产业影视业兴致勃勃。
1923年,邵氏兄弟决定卖掉老房子,全家搬去“笑舞台”生活。如此一来,他们便可以用卖房赚来的钱创业了。
也是在此时,邵氏兄弟纷纷改名,邵仁楞给自己取了邵逸夫的别名,希望能在闹中取静,安度余生,这个有着美好寓意的名字邵逸夫一直沿用至今。
1924年,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在上海创办了天一影片公司,为了能将公司发扬光大,邵逸夫毅然决然地休学加入其中,担任摄影一职。
彼时,影视行业虽然是新兴行业,但是已经有几家做到了独立潮头。例如民国第一美女胡蝶就是由“明星”公司一手培养的,被誉为中国的英格丽·褒曼的阮玲玉则是由“联华”公司捧出的。
影视业竞争激烈,邵氏兄弟决定以上海市场为主的同时,创新开拓在当时无人问津的南洋农村市场。
1926年,邵逸夫便跟着三哥邵仁枚南下新加坡开拓业务。他们每天背着沉重的电影仪器、跋山涉水,去各个村落放映电影。
电影给村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邵氏兄弟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
邵逸夫由此看到了商机,他认为每个村挨个放映电影耗时耗力,不如修建游艺场。
游艺场既可以用作电影放映的场所,又可以举办一些赶集农俗等活动,两全其美。
说干就干,邵氏兄弟在南洋市场陆续修建了九个游艺场。每每到了电影放映的时间,各个游艺场总是人满为患。
这让邵氏兄弟尝到了甜头,天一公司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影视业黑马。
然而树大招风,天一公司的迅猛发展迎来了竞争对手的不满。1927年,以“明星”公司为首的六家电影公司成立了六合影业,准备向天一公司发难。
六合影业公司让国内和南洋的大戏院在天一和六合中二选一,作为长期合作方。
各大戏院当然不傻,怎么肯为了天一一家公司和六家电影公司作对,因此天一公司陷入了困局。
为了摆脱国内影视公司的“围追堵截”,邵氏兄弟无奈,只能将业务重心从上海转移到新加坡。
有了之前的南洋业务做铺垫,天一公司在南洋农村已经是一家独大。既然大戏院不肯给天一排戏,天一就自己建戏院,在此后的两三年里,天一兴建了大大小小将近百所的戏院,生意红火。
1930年,随着南洋业务的持续扩大,邵氏兄弟决定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
同时,邵氏兄弟决定引进有声电影,邵逸夫被委以重任,前往美国购买相关设备。
然而,这一路路途凶险,船只在太平洋上受风浪影响,触礁沉没。不幸中的万幸,邵逸夫在海中拾到了一块木头,这也成为了他的救命稻草。
在海上漫无目的地漂流了一天一夜后,邵逸夫被路过的船只救起,死里逃生。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之后,邵逸夫成功地买到了有声电影的播放设备,有声电影的上映,使得邵氏兄弟赚得盆满钵满。
虽然事业前景大好,但是海上失事的阴影一直笼罩在邵逸夫的心头,他因此噩梦不断,精神萎靡。
在邵逸夫最痛苦的这段时间,女友黄美珍日日陪伴在侧照顾他。他们是在1926年看戏时相识,郎才女貌,俩人一见钟情,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男女朋友。
在女友日复一日的精心照顾之下,邵逸夫也逐渐走出了阴影,然而一个更大的阴影却即将到来。
1937年,影视行业迎来了至暗时刻。因为战乱不断,国内的影视业几乎全部停摆,邵家决定将上海的天一影视公司迁往香港,建立天一港厂。
在此之后,国内局势愈发动乱,南洋诸国也受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波及,相继沦陷。电影行业至此一蹶不振。
这对邵逸夫来说是人生中最难的一刻,因为过往的大风大浪从来没有使他的事业停摆,而这次,邵氏兄弟努力了二十多年的成果成了炮灰,他甚至看不到电影行业重生的希望。
此时的邵逸夫整日唉声叹气,再也没了从前意气风发的样子,黄美珍对他不离不弃。
她宽慰邵逸夫道:“战争总有结束的那天,只有养精蓄锐才能有机会让电影公司重生。再说了,哪怕你身无分文,我依然愿意和你结婚生子。”
黄美珍的一番话让邵逸夫感动不已,他决定尽快和黄美珍成婚。
就这样,1937年,相恋多年的俩人举办了婚礼,正式成为了夫妻。
感情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电影行业重燃生机,邵氏兄弟也开始为重新踏足影视业做准备。
1948年,邵逸夫的二哥率先做出了尝试,在香港建立了以天一影业为前身的邵氏父子影视公司。
然而,时过境迁,香港的电影行业早有了两大霸王,电懋和长城。
夹缝中生存的邵氏父子公司很快就因为竞争激烈,败下阵来。
1957年,邵逸夫不忍家族失去香港的影视地位,决定亲自接管邵氏父子公司,并将之改名为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为了能抢占市场,邵逸夫决定拍片量产,每年发行40多部影片,从量上取胜,这也使得邵逸夫成了拍片狂魔。
邵逸夫深知从量取胜不过是低级的策略,要想让电影经久不衰,必须从质量上进行突破。
因此,人才成了从质取胜的突破口。为了广纳贤良,香港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都被他买断,用以刊登人才招聘启事。
广告的大量投放,使得人才纷至沓来,邵氏兄弟也收获了陶秦、李丽华、关山等知名导演和演员,影片质量也随之大幅提升。
邵氏兄弟做电影出身,从未踏足过电视业。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机走入了香港的千家万户。
邵逸夫再一次发挥了他的超前眼光,1967年,他创立了TVB。1971年,邵逸夫决定开展明星训练班,从而拍出更好的片子。
训练班中人才济济,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等都是该训练班培训出来的明星。
彼时,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港剧也一一出炉,例如《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等。
随着明星及影视剧的爆火,邵氏兄弟影视公司也成为了香港乃至亚洲的影视龙头,被外媒誉为东方好莱坞。
事业如日中天,感情却危机四伏。
1952年,邵逸夫与红遍东南亚的歌星方逸华相识。方逸华不仅歌唱得好,人也长得美艳动人,除此之外,对于经商,她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邵逸夫对这个才貌俱佳的女子十分欣赏,便主动邀请她加入邵氏兄弟公司工作。
为此,方逸华主动退出了歌坛,只为能够安心地在邵氏公司工作。她从邵氏公司采购部的一名普通职员做起,4年后又去制片部学戏,每隔几年,她就会轮岗。
经过多年的学习工作,方逸华对邵氏公司的了解程度不亚于邵逸夫,也正因其出色的工作能力,她被提任为邵氏公司的高管,成了邵逸夫的左膀右臂。
邵逸夫和方逸华的感情自然是瞒不过黄美珍的眼。
自1937年结婚,邵逸夫和黄美珍一共生下了两男两女四个孩子,有孩子后,黄美珍便放弃了事业,一心一意照顾孩子。
为了让丈夫回心转意,黄美珍一次次苦口婆心地劝说丈夫回归家庭。
然而,情到深处的邵逸夫,哪能听得进妻子的话,反而对妻子的喋喋不休产生了厌恶之情。
夫妻俩见面总是争吵不休,邵逸夫变得很少回家,过上了家外有家的生活,这让夫妻俩的关系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黄美珍全心全意的付出却收获了这样一个结果,她实在是不能接受,为此她带着两个女儿去了美国,离开了这个伤心地。
之所以没带走两个儿子,是因为黄美珍知道他们和父亲一样深爱影视,因此她把两个儿子留在香港,希望邵逸夫能好好培养。
母亲这一走,让四个孩子对父亲邵逸夫产生了不少怨气。
方逸华在邵氏兄弟担任高层后,与邵逸夫亲善随和的行事作风不同,她说一不二,态度强硬。
如此强硬的态度也让邵氏兄弟公司很多人对她产生了不满,邵逸夫的两个儿子邵维钟和邵维铭,就是对她最不满的两个人。
相对而言,比起同在邵氏公司的邵维钟和邵维铭,方逸华的能力确实更胜一筹,很多知名影视剧都是她推出的。
也正因如此,方逸华打着重贤不重亲的名号,将邵维钟和邵维铭排挤出了管理层。
俩兄弟觉得这是方逸华特意针对他们俩人,便向父亲告状,请求父亲为他们正名。
然而,邵逸夫非但没有帮助他们,还在公司股东面前大力夸奖方逸华的公正公平。
本就对父亲出轨不满的邵维钟和邵维铭,自此彻底对父亲寒了心。
1987年,黄美珍因病在洛杉矶病逝。
黄美珍的去世,让四个孩子和邵逸夫的感情彻底崩裂。两个女儿一直和母亲生活在美国,对父亲的感情不深。
而沦为邵氏兄弟公司边缘人物的邵维钟和邵维铭明白母亲这一走,他们在公司的地位更加岌岌可危,因此他们决定离开父亲一手创办的商业帝国,自主创业。
其实,在邵逸夫心里对原配黄美珍还是有感情的,黄美珍去世后,邵氏兄弟公司为了悼念黄美珍,停业一年。
可惜迟来的深情比草贱,四兄妹没有原谅父亲,母亲去世后,便和父亲断绝了来往。
1997年,在黄美珍去世10年后,90岁高龄的邵逸夫正式迎娶红颜知己方逸华。
致力慈善
1983年,邵逸夫的三哥得了中风,看着三哥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时,他忽然惊醒,纵使家财万贯,也逃不过生老病死,何不在有限的生命中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呢?
从此,邵逸夫开始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以此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1985年,邵逸夫回到了故乡浙江,为了表示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支持,他慷慨解囊,向浙江大学捐赠了1000万元。
除了教育事业,邵逸夫还十分关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年,他向敦煌画展工程也捐赠了1000万元。
至此之后,邵逸夫基金会每年都会拨出专款专项扶持内地的教育和医疗事业。
他的慈善事业并不局限于中国,在美国、东南亚等地,都能看到邵逸夫做慈善的身影。
为了表彰邵逸夫在慈善事业中的巨大贡献,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将新发现的2899号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政府决定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此表达对他的敬意。
一直以来,邵逸夫对诺贝尔奖的设立充满尊敬,觉得这是一个促使人类发展进步的奖项。
为此,2002年,邵逸夫决定模仿诺贝尔奖设立一个国际奖项“邵逸夫奖”,以此表彰世界各地在天文、数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人。
2011年,104岁高龄的邵逸夫决定退休,同时,根据邵逸夫的指示,邵氏基金将公司2.59%股权捐赠给数家教育慈善机构。
从1985年到2014年1月,邵逸夫累计捐赠了47.5亿港元,扶助了6000多个教学医疗项目,建设了3万多栋逸夫楼。
2014年1月,邵逸夫与世长辞,享年107岁。各商界代表纷纷对邵逸夫的去世表示哀悼。
全球各大报纸如《美联社》、《路透社》、《纽约时报》等也刊登了邵逸夫去世的新闻,并回顾和高度赞扬了他的一生,
邵逸夫二夫人和原配子女素来不和,因此邵逸夫去世后的遗产分配成了八卦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
豪门、巨额遗产等词汇放在一起,众人都猜测邵家恐有一场争夺遗产的“腥风血雨”。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原配的4个子女们对父亲留下的巨额遗产没有丝毫兴趣,更是直言不会接管TVB。
虽然邵逸夫素来和原配子女疏离,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邵逸夫对儿女们的未来生活不会放任不管。
因此,邵逸夫在世的时候便委托信托机构将遗产进行信托管理,这也意味着儿女们每年都会收到信托基金。
同时,邵逸夫深知方逸华的管理经商能力非凡,TVB交到她手中,必定能有新发展,因此他将TVB的管理权留给了二夫人方逸华。如此考虑周全的遗产分配,着实让人钦佩。
邵逸夫的长子邵维铭如今也走上了父亲的慈善之路,担任了邵氏基金的主席,继续为慈善事业服务。
结语
纵观邵逸夫的一生,家道中落,有昂扬拼搏的决心;历经战乱,有重头再来的勇气;大富大贵,有救济世人的善心,这着实令人钦佩。
在家庭中,邵逸夫愧对原配妻子,与子女关系疏离。但其在处理身后事时,能考虑照顾儿女,也算是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
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在看别人的人生故事时,应以人为镜,明得失,这才能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百年传奇”邵逸夫逝世;
2、中国知网;“楼主”邵逸夫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