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年是哪一年(皖浙花猪)

皖浙花猪 (Wanzhe Spotted pig) 于1980年由皖南花猪和淳安花猪归并。皖南花猪因原产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市黟县的柯村地区,故又称为夥县柯村花猪或兰田花猪。淳安花猪因原产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而得名。

中心产区及分布

皖浙花猪的中心产区在安徽省黄山市和浙江省淳安县。皖南花猪的原产地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柯村乡,与该县相毗邻的景德镇、池州等地也有分布。

淳安花猪原产于浙江省淳安县境内,主要分布于郭村、浪川、横双、唐村等 37 个乡镇,目前淳安县内仅姜家镇的郭村和威坪镇的横双一带有农户饲养淳安花猪。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柯村乡地处皖南山区腹地,植被覆盖率高,阳光、水源气候条件优越。黟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当地农民除生产稻谷外,蔬菜生产亦占重要地位,农副产品、菜叶等为养猪提供了良好的饲料来源。精饲料有大米、米糠、甘薯及少量大豆、玉米等;粗饲料有秸秆、秕壳;青饲料有甘薯藤、萝卜、白菜、南瓜等,此外还有剩饭剩菜、泔水等,这些优越的饲料资源为皖南花猪的形成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促成了当地这一优秀猪种的形成。

淳安县位于北纬 29°11'~30°02'、东经 118°20’~119°20’,地处浙江省西部,北接临安,东邻桐庐、建德,南连常山、衢州,西南与开化接壤,西与安徽休宁、歙县毗连。属浙西山丘陵区,山丘占全县总面积的 80%,河流 (水库) 占 16%,谷地 (小平原) 占4%,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之说。海拔800~1000m。淳安县地处中亚热带委风气候北缘,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温暖多雨。年平均气温17.1℃,年降水量1350~1860mm,相对湿度76%。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有大小溪河 52条。

品种形成

皖浙花猪饲养历史悠久,宋代罗愿《新安志》 和明治 (1488-1505)《徽州府志》均有记载距今至少有500 多年的历史。

据 1767 年清朝乾隆丁亥年《遂安县志》记载:“系有粗皮细皮两种,细皮肉美,小运售徽属,为乡间出产之一。”这里说的“粗皮”即淳安花猪的“狮头型”,“细皮”即淳安花猪的“寿字型”和“鼠头型”,“徽属”指皖南。

民国十九年 (1930)《遂安县志》 中有“小猪小鸡运销徽省,岁产额不下十余万金”的记载。

1989 年《淳安县志》记载:“民国期间,淳安农民在安徽屯溪、休宁、祁门、歙县经营淳安仔猪的“猪行’有 30 余家”。

上述记载说明了淳安花猪皖南花猪之间的关系,皖南花猪可能是淳安花猪“运售徽属”之后形成的。当地饲草丰富,粮食自给有余,农户历来有用大小麦、大豆和番薯喂猪的习惯。农户在长期的饲养选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猪种。

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据 2007 年安徽、浙江两省调查,皖浙花猪存栏种公猪 10 头、种母猪1900 多头,其中淳安有母猪 50 头、公猪3 头,其余都存栏于安徽黄山市黟县。

淳安县皖浙花猪 1980 年存栏母猪 8 000 余头、公猪60 余头,1983 年存栏母猪8 300 余头、公猪约50 头,1989 年存栏母猪4 300 余头、公猪不足10 头。至2005 年,淳安县仅存200 余头,其中公猪2头。

1990 年黄山市黟县存栏院浙花猪能繁母猪 2 000 余头,到1998 年数量已减少到1 600 余头,到2001 年能繁母猪数量达到顶峰为 2500 余头。之后,该品种能繁母猪数量波动幅度较大,但总体早下降趋势,到2005 年仅存1500 余头。

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

皖浙花猪体格中等,体质偏细致、疏松,属肉脂兼用型猪种。全身被毛为黑白两色,皮肤呈粉红色,四肢下端为白色。

有三种头型,一种是狮子头,头大额宽,嘴筒短,面微凹,皱纹深、呈菱形,鼻梁上有一道横行皱纹。第二种是寿字头,额部皱纹浅,嘴筒粗壮,耳根较硬。第三种是老鼠头 (马脸型),额部皱纹很少,嘴筒平直。

皖浙花猪骨骼健壮,四肢坚实,体态协调,躯体结构前小后大、前低后高、前窄后宽,背腰凹形弯曲,腹部下垂,臀部丰满。乳头 14 个左右,粗目对称排列,发育良好:四肢粗壮、直立;成年猪尾长30~35 cm;肋骨13~14对。

被毛花型多为乌盖雪、六白、两头乌和少量马鞍花四种,头额部均有一撮白色“流星”,四肢、尾部末端以及腹部为白色。躯体多黑白花交错分布。

乌云盖雪


皖浙花猪公猪


皖浙花猪母猪

2.体重和体尺

皖浙花猪具有早熟和生长发育快的特点。据 2006 年安徽农业大学测定,其不同年龄阶段的体重和体尺见表 1。


与《中国猪品种志》记载,狮头型母猪 (206 头)体长 106.6cm、体高57cm ,比较可见,母猪的体尺有明显提高。

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

皖浙花猪的性成熟较早。母猪3 ~4 月龄、公猪5~6 月龄性成熟;母猪5 ~6月龄公猪6~7月龄配种;母猪发情周期 22 ~23 天:妊娠期 112 ~116 天:产区群众习惯于种猪早利用公猪120~150 日龄、体重30 ~40kg 开始配种,母猪10日龄、体重35 ~40kg 或第3 次发情时开始配种。利用年限公猪3~4 年,母猪8~10 年、甚至达 15 年。

据2006 年安徽黟县柯村皖南花猪保种场测定,经产母猪 (30 )产仔数 14.18 头,产活仔数13.04 头,母猪泌乳力20.63kg,仔猪30 ~40 日龄断奶个体重7.30kg。断奶仔猪成活数12 头,仔猪成活率 98.90%。据《中国猪品种志》记载,在农村调查,母猪头胎 (541 窝) 6.69 头,二胎(450 窝)8.08 头,三胎及三胎以上 (1 098 ) 10.92 头2006 年数据与之比较,母猪窝产仔数有较大的提高。

2.育肥性能

皖浙花猪的育肥性能较好,具有边长边肥、蓄脂能力较强的特点。20 世纪 80 年代农村饲养条件下,6月龄生长育肥猪体重 60kg 以上。据中心产区农户饲养的6 头育肥猪的材料,2月龄断奶仔猪个体重 10kg,饲养145 天,体重达 65.62kg,日增重 384 g。据《中国猪品种志》记载农村饲养一年的猪,体重 60~70kg,日增重 150~250g。

2006 年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测定了皖浙花猪狮头型和马脸型猪的育肥性能,结果见表 2。


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护区和保种场保护。

1979 年 4 月在淳安种畜场建立了皖浙花猪原种场,有皖浙花猪基础群母猪 40 头、公猪3 头。同年,在郭村、浪川、双源、夏峰、横双和叶家公社建立皖浙花猪保护区。后由于经费等问题,保护区内皖浙花猪母猪数量日益减少,保种场也因亏损而停办。

2005 年淳安县重新提出皖浙花猪保种计划,2006 年已建立保种场1个,养有8 头浙花猪后备猪(公猪3头母猪5头)。在安徽黄山市黟县现有保种场2个,种公猪3 头、种母猪 106 头。

皖浙花猪 1986 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2001 年列入《安徽省地方品种保护名录》。较好的杂交组合是大约克夏猪× 皖浙花猪,其次是长白猪× 皖浙花猪,杂种猪的体品质、瘦肉率、净肉率、眼肌面积等产肉性状均明显地超过本地品种。


皖浙花猪群体

品种评价

皖浙花猪对当地条件适应性好,肉质细嫩,但目前群体规模很小,今后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强保种,恢复数量,特别是增加种公猪的数量与血统数。在保种选育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开发利用。


关注我,每天更新“猪知识”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卧枝汇仰竹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3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