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9日(1976年元旦)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是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诗句。
1976年元旦时节,这首诗词开始在全国各大报刊进行刊载,同时刊载的还有另外一篇旧词《念奴娇.鸟儿回答》。
两篇旧词的发表在全国引起了一阵浪潮,周总理听后笑了,小平同志却陷入了沉思当中。
那么,毛主席为何在1976年的元旦要发表十年前的两首旧词?又为何周总理听后笑了?小平同志又是为何要陷入沉思?
特意刊发旧词 表明个人态度
1976年,对于新中国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还不到8月,周总理和朱老总两位国家领导人相继离世,整个中华大地,陷入了一片悲伤之中。
1976年,毛主席特地在元旦时节,发表了两篇自己十年前写的旧词,来表达自己的个人态度,对于中国局势发展的态度。
而发旧词之前,有两位美国人早就知晓,他们又是谁?
1975年12月29日,毛主席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以及她的丈夫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朱莉与丈夫的访华,距离父亲尼克松首次访华后已过去三年,此次来到中国的朱莉,还特地带上了父亲尼克松想要亲自交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当时主席刚刚病愈不久,说话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思维很是敏捷。”
后来的朱莉回忆起1975年的那段访华日子表示道。
“你就坐在你父亲坐过的沙发上。”主席的随和让整场交谈变得轻松起来。
毛主席与朱莉和丈夫两人侃侃而谈。
“毛主席当时谈论到了国家发展以及他对年轻人的希望等话题。”
三个人的交谈很是深奥,即使毛主席身旁的乔冠华几次示意朱莉时间太晚了,交谈该结束了,但都被毛主席拦了下去。
朱莉也将父亲交于自己的信转交给毛主席,至今朱莉都清晰地记得毛主席用英语念出的那句“1975年12月23日”的日期。
朱莉并未知晓那封信到底是何内容,只听父亲透露过是表示希望中美两国要继续对话,继续寻求共同利益的期望。
就这样,三人对于人民、国家的话题交谈了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待到结束时,毛主席意味深长地看着两个年轻人:“你们还年轻,再到中国来吧!再过十年,中国会更好的。”
听完主席言语的朱莉也很是触动,“我们到中国受到的都是中国的最高规格接待。”
但不成想,这却是朱莉最后一次与毛主席见面。
直到现在,朱莉都一直留存着那张与毛主席握手的照片。
可以说,朱莉与丈夫是在毛主席刊登旧词前,最早了解到毛主席对于中国发展态度的人,从人民到国家,毛主席均有着个人的见解。
这也便有了后来1976年元旦时节两篇旧词的出现。
分别为《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回答》。
尤其是《念奴娇.鸟儿回答》这首词,以象征的艺术手法,寓言的结构,看似诙谐的语调,表达了对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态度,甚至周总理听后不免发出笑声
曾经在斯大林执政期间,赫鲁晓夫便开始有了自己的政治谋划,可是野心勃勃的赫鲁晓夫在斯大林逝世后,却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1953年9月3日,赫鲁晓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上台后,赫鲁晓夫第一件事便是大力排除异己,肃清政敌,真正的做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
然而赫鲁晓夫并不满足于此,1956年2月,他还在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
不过,真正引起毛主席注意的,是赫鲁晓夫的另一个行为。
赫鲁晓夫将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拉出并且到火葬场进行焚烧,赫鲁晓夫这般”生前好话说尽,死后鞭尸批判”的行为,令毛主席非常失望。
更不可理喻的是,赫鲁晓夫在执政期间,还把“淘汰”的技术资料提供中方资源,以钻空子的形式“欺骗”中方。
赫鲁晓夫的这般行为,直接导致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出现裂痕。
由此,赫鲁晓夫“两面派”的做法便成为了毛主席的心结。
而另一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则彰显了毛主席对于革命人民敢于战胜困难的赞美,回顾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往事。
可以说这两篇诗词“相辅相成”,表明了毛主席即使到了暮年,也仍然能够像十年乃至数十年前一样,充满斗争思想和革命主义精神。
从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到辗转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星星之火”,也最终促就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展态势。
毛主席带领党和人民沿着井冈山时期开辟的道路,一步步走向革命的胜利,最后建立了新中国。
而一转眼时间竟已过去了三十八年。
1976年,是毛主席人生的最后一年,同样也是周总理人生的末尾阶段,两位垂垂老矣的一代伟人,就是在这一年永远离开了人世,终究是疾病的缠绕扰去了生活的平静。
给我读一读毛主席发表的诗词吧
1976年元旦时节,躺在病床上已经处于病危之中的周总理,似睡非睡地听到了电台的广播声,当听到毛主席发表了两篇诗词时,他急忙叫来身边的人员将《人民日报》找来。
大家按照周总理平常的习惯,准备将《人民日报》上主要版面的重要新闻念给周总理听时,却被一旁的周总理打断了。
“给我念念毛主席写的诗词吧。”
周总理从床上坐起来,依靠着枕头半倚在床头,精神好了许多,就准备听着身边的赵炜念下毛主席写的诗词。
而且他还特地点名要听那篇《念奴娇.鸟儿回答》。
当听到那句“不须放屁,试着翻天地覆”时,周总理的嘴角绽出了几丝笑纹,甚至隐约发出了几声笑声,然而笑声带来的便是身体的剧痛,双唇紧抿的周总理眉头紧皱,一旁的秘书急忙收起诗词,但被总理拦了去。
他特意坚持让秘书将诗词放在自己的枕边。
周总理如何不懂毛主席此诗词的寓意,他是在向外界表明对于敌人的痛斥,以及中国人民努力斗争的决心。
就在元旦后的第八天,周总理离开了人世,自此,中国少了一位伟大的革命家。
早在1967年2月,周总理便患上了心脏病,众人均劝诫周总理多注意些身体,但总理总是不听,始终将工作放在一位,久而久之,身体过度劳累也便落下了心脏病。
此时的周总理已经六十九岁了。
作家何其芳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记录了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后来这篇文章还被选入了北师大版的语文教科书,曾经感动了无数学子。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周总理便一直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任务,超长的工作时长,为他的身体埋下了巨大隐患。
每到有人劝诫总理休息一下,周总理总会回答:“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
1967年9月27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18周年的时节,周总理想要写下祝福词进行庆贺,但仅仅二十个字,却因为两次手抖都没有写成。
1970年12月19日,周总理和老朋友斯诺谈话时,坦言自己的身体确实将自己打败了,因为睡得少,心脏已经落下毛病了。
周总理身边的人担心他工作过度又忙坏了身体,总会派医护人员在门外守着,丝毫不敢马虎。
然而周总理总是会强调;“革命总是会有牺牲的,我们是幸存者,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为党工作。”
1972年5月,74岁的周总理被诊断为膀胱癌。
1973年1月,周总理的膀胱癌突然开始恶化,频频尿血,虽然几次治疗后,身体有了明显好转。
但他还是以先忙工作为由耽搁了进一步的治疗,直到1974年的3月,周总理才接受了第二次膀胱镜检查和电灼术治疗。
而此次接受治疗,还是因为身体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才到医院来,周总理每天的尿血量从几十毫升增加到了200多毫升,不得不去进行治疗,才能扼制住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1974年6月1日,周总理的身体终是有些熬不住了,住进了解放军305医院,接受了第一次手术。
而这也是周总理身体抵抗力逐渐下降的开始。
1974年6月1日到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一共接受输血次数达到67次,接受大小手术13次,平均40天左右就要动一次手术,因为年纪大的缘故,每一次的手术几乎都可以看作是一场生死较量。
但周总理从未放弃手头的工作,只要有好的迹象,他便立马投身工作,这也造成了他身体反反复复需要治疗的情况。
周总理明白,自己是在和时间赛跑,只要他跑的快,人民的日子就能过的好一点。
癌症始终侵蚀着周总理的身体,即使如此,周总理对于毛主席依旧是报喜不报忧,在与毛主席来往的书信中,周总理从来都会写上“请主席放心”五个字。
1976年1月5日,周总理接受了最后一次手术,此时陪伴在它身边的,便是毛主席在五天前发表的两篇诗词,周总理看着《人民日报》上署名毛主席的诗词,爱不释手,总会放在自己的枕头旁。
此时的周总理体重只剩下六十一斤了。
1976年1月8日,病魔终是夺去了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生命,周总理不在了,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关头依旧关心着国家的发展问题。
听到周总理去世消息的毛主席,眼角的泪水无声地落下,千金易得,知音难觅,毛主席和周总理早就将彼此视作“知音”。
此时周总理的工作也由小平同志进行接替主持。
早在1973年4月,周总理便有意让小平同志接替自己的位置,一方面因为自己的病情不乐观,另一方面,自己对于小平同志的工作能力十分认可。
1973年的5月,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会议上周总理还说:“小平同志的付出,绝大多数人是满意的,在工作、做事上考虑的都非常周到。”
在1974年6月1日,周总理即将做手术的前期,为了能够让小平同志的工作顺利进行,周总理亲自去机场迎接参加联大会议回来的小平同志。
此时的总理身体病症已经十分严重,毛主席打电话给周总理:“四届人大,小平同志当第一副总理,让小平同志接替你的工作。”
在第四届人大会议上,周总理表示了对邓小平工作能力的认可:“小平同志,你这一年多的工作,证明你比我强得多。”
小平同志主持工作后,国内的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全方位的卓越成效。
而毛主席于1976年元旦发表的两篇诗词,虽周总理听后一笑,但小平同志却陷入了沉思。
是因为发表在诗词前的一篇社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看着毛主席颤巍的字迹签名,小平同志只是沉思状,至于思考着什么,旁人不得而知。
再之后便是周总理去世,毛主席亲自钦点小平同志作为周总理追悼会的致词人。
1976年1月15日,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并且是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而面对手中的悼词,小平同志又加上了一句:“坚决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短短十六个字,却尽显周总理对毛主席工作的支持,也诉尽了周总理想说却再也不得不说的话。
八个月后,毛主席与世长辞。终年83岁。
毛主席同周总理一样,两位领袖日理万机,总是将工作放置一位,将身体放在后位,长此以往,身体便积下了病症。
1971年,毛主席便落下了老年病。
1972年,毛主席的肺心病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只能倚靠沙发睡觉,咳嗽也是越来越严重,甚至自己不知不觉陷入昏睡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1972年的2月中旬,毛主席的下肢已经开始浮肿,直到尼克松访华之际,毛主席才能够小范围地下地行走。
但到了1972年的下半年,毛主席的视力开始越来越弱,甚至报纸上的一些大字都有些看不清楚,握笔的手也不禁打起了哆嗦。
1973年的夏末秋初,正是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党的十次代表大会的时节 ,当时的毛主席已经无法下地行走,医护人员更是在厅堂的地下室设立了一个随时可应急的供氧中心。
幸好,主席在主持大会期间并未出现缺氧的情况,散会时还是在别人的搀扶下站起来鼓掌,而当时出席的大多数代表并不清楚毛主席已经病体沉重。
1974年,毛主席已经出现了白内障的现象,甚至医生几次检测为运动神经元症,此外经体检结果得知,毛主席还患有冠心病、右臂部褥疮和血含氧过低等病症。
但毛主席与周总理一样,总是以工作第一位为理由,直到1975年7月才同意进行白内障手术,只要病好便投入工作,病情也是反反复复。
甚至在1976年1月14日,周总理追悼会的前一天,小平同志送来的悼词草稿,主席都已经看不清其中的字迹了,只能依靠身旁的工作人员一字一句的念给自己听。
就在周总理逝世不久,毛主席的病情也越发严重,甚至发生了两次心梗,尽管脱离了危险,但身体明显孱弱许多。
1976年9月2日,毛主席再次发生心肌梗塞,面积也有所扩大。
好在救治及时,不过好景不长,就在一星期后的9月8日,毛主席感到心脏不适,医生急忙将一枚氧气管放在主席的鼻口处,虽然几分钟后毛主席的呼吸恢复正常,但陷入了昏迷之中。
1976年9月9日凌晨10分,毛主席的心电监视器忽然变成了一条直线,随着监视器的声音响起,大家明白,我国又一位伟大的领袖与世长辞了。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总理,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一堆灰烬。”
两位伟大的领袖在1976年相继离开,令人哀叹。
两位伟人,一生心系党和人民,一生为人民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向两位领袖致敬,向两个伟大的革命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