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9日(跨越世纪的革命情谊)
1976年1月9日早上,83岁的宋庆龄像往常一样,起床后准备边听广播边吃早餐,可打开收音机后,刚听了一句话,宋庆龄整个人顿时泪流满面,而且嘴里还叹息道:“国家少了一个好帮手啊!”
很快,广播内容传遍全国,整个华夏大地的上空灌满了悲痛之声,只听广播里依然在重复着那个令所有中国人都悲痛欲绝的消息:
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76年1月8日9时57分于北京逝世,终年78岁。
1月15日,周总理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一天,宋庆龄早早地来到了现场,她希望能送自己的多年老友最后一程。
自从听闻这个消息后,宋庆龄坐在房间内整整哭了两天,回忆掺着泪水,再次把宋庆龄拉回了和周总理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今天博哥就带大家一起重温周总理和宋庆龄之间跨越世纪的革命情谊。
不只是革命同志,更是多年挚友
宋庆龄在回忆自己对周总理的第一印象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1924年,我在广州第一次见到周总理,他当时还很年轻,但看着已经是一位久经锻炼的领导人了。
当时的周总理刚刚从法国留学归来,正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为了提高学生们的革命士气,周总理专门邀请宋庆龄到学校进行演讲,初次见面,周总理和宋庆龄都给对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925年,自从孙中山先生去世之后,蒋介石的野心逐渐暴露,很快他便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亲眼目睹了蒋介石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肆意屠杀之后,宋庆龄对蒋介石失望至极。
就在宋庆龄迫切寻找中华民族的新希望时,周总理等人发动了“南昌起义”,宋庆龄当即通过报纸等媒体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坚决支持南昌起义。
抗日战争爆发之初,蒋介石始终坚持着“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主张,而宋庆龄则多次公开对蒋介石的“剿共”行为进行谴责,而且她还多次对我党“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表示强烈支持。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周总理非常清楚国民党军队不可能死守上海,出于对宋庆龄安全的考虑,周总理多次致电让她撤离上海。
离开上海之后,宋庆龄一直在香港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筹集弹药、药品以及粮食等物资,而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周总理再次预感到香港很可能即将失守,所以周总理专门给香港地下党负责人廖承志致电,希望他务必要保证宋庆龄安全撤离。果然,宋庆龄刚刚转移至重庆,香港便彻底失守了。
宋庆龄在重庆期间,周总理也正好在这里从事统战工作,两个人的革命友情也正是在此期间得到了加深。
1942年底,由于组织需要,周总理等人必须离开重庆,在出发之前,宋庆龄还专门给周总理等人送行。在宋庆龄住所的客厅里,周总理被墙上的两株稻穗深深吸引,宋庆龄表示:“我国是农业大国,只有五谷丰登,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对广大农民而言,稻穗或许比金子还贵重。”
对于宋庆龄的解释,周总理感慨不已:“将来革命胜利了,一定要把这两株稻穗画到国徽上。”多年之后,周总理的这句话真的变成了现实。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为了将宋庆龄邀请到北京共商建国大事,毛主席和周总理先后写了多封亲笔信,可宋庆龄却一再推迟,因为当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于北京,所以宋庆龄一直将北京看作是伤心之地。
为了表达我党的诚意,周总理再次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既有家国大义又有个人情感,最后,周总理还让夫人邓颖超亲自去上海邀请,不久后,当宋庆龄抵达北京时,毛主席、朱德以及周总理全都来到了车站迎接。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和宋庆龄经常一起议事,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两人之间的情谊也就越来越深厚。在很多国家大事上,周总理经常会亲自向宋庆龄请教商量。在很多活动中,周总理会专门将宋庆龄的位置排在自己之前。
也正是多年的合作,让宋庆龄对周总理是既亲切又敬佩,从当初的革命同志,到后来的人生挚友,周总理和宋庆龄之间的情谊从未改变。可令人不解的是,在周总理病重住院期间,宋庆龄却总是不愿前去看望。
最后一面,只是远远看看你
1972年5月,周总理被确诊膀胱癌,从这之后经常会有人前去看望周总理,可是宋庆龄却从未去过,不是她不想,而是不忍心。
经常会有工作人员问宋庆龄:“要去看看周总理吗?”可宋庆龄每次都摇摇头说道:“他日理万机,我们去了他还要招待,不如让他多休息一会儿!”虽然表面是这么说,可宋庆龄对周总理的牵挂却不比任何人少。
1974年9月,周总理已住进305医院3个月之久。一天,宋庆龄让人在自己的院子里捞点鱼,刚开始,很多工作人员都以为是宋庆龄想吃鱼了,所以很快就捉到了一条非常大的草鱼,正当秘书准备让厨房烹饪时,宋庆龄却突然说道:“一会儿把这条鱼送到周总理那里,给他补充点营养。”
9月底的一天,宋庆龄被邀请参加新中国成立25周年的招待会,此时的宋庆龄已是81岁的高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正准备让秘书推辞时,宋庆龄突然听说周总理也会参加招待会,并且会担任主持。为了能够借机见周总理一面,宋庆龄当即接受了邀请。
招待会当天,宋庆龄早早地来到了会场,她希望能早点见到许久未见的多年老友,随着庆典的开始,周总理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抵达了现场,看着格外憔悴的周总理,宋庆龄心里五味杂陈。
招待会结束之后,很多人纷纷围到周总理身边表达关切,可宋庆龄却始终站在不远处,没有靠近,也没有离开,因为她能清楚地感觉到周总理的疲倦,她希望让周总理早点回去休息。
几天之后,宋庆龄突然接到了邓颖超打来的电话,在电话中,邓颖超非常亲切地说道:“招待会那天人太多,没有跟您好好说说话,一天下来一定很累吧!总理跟我说,他看到了您,知道您的身体不错,他很高兴!”原来,不只是宋庆龄在挂念着周总理,周总理也同样用沉默的方式牵挂着宋庆龄。或许只有真正的挚友,才知道彼此心里最需要什么吧!
1976年初,周总理病情再次加重,医院更是下达了好几次病危通知,得知这一消息后,宋庆龄整日焦虑万分,为了能让周总理早日康复,宋庆龄开始到处为周总理寻找各种滋补品,后来她在无意间得知鸽子蛋营养价值极高,所以宋庆龄便把自己养的鸽子下的蛋小心翼翼地攒了起来。
1月5日,医院再次给周总理下达了病危通知,宋庆龄立即命人将刚攒了5枚的鸽子蛋送到中南海西花厅,可是,周总理还没来得及将鸽子蛋吃掉就与世长辞了。
当从广播里得知周总理去世的消息后,宋庆龄坐在房间内整整哭了2天时间,尤其是在望着院子里的一草一木时,宋庆龄内心的悲伤就更加难以遏制。
当年,为了让宋庆龄在北京有一个合适的住所,周总理亲自选定醇王府花园作为宋庆龄的居住地,这里之前一直破旧不堪,为了让宋庆龄住得舒适一点,周总理在百忙之中亲自监督现场的整饬工作,自从1963年修缮完毕到1981年,宋庆龄去世前一直居住在周总理为她选的这处庭院。
在得知周总理逝世的消息之后,宋庆龄两天时间里一直不发一言,每天的胃口也非常差。第三天一早,正当所有工作人员准备安慰一下宋庆龄时,宋庆龄却突然擦干了眼泪,她决定去医院跟周总理的遗体做最后的告别。
最后一次,必须送送他
1976年1月11日,距离周总理去世已经过去了3天,宋庆龄在养女隋永清和隋永洁的搀扶之下来到了周总理的遗体之前,望着曾经的革命伙伴和多年挚友,此刻却静静地闭着双眼,宋庆龄的泪水再次决堤。
此刻的宋庆龄心中一定充满后悔,若她知道几个月前的国庆招待会是自己和周总理的最后一面,相信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越过人群,再跟这位多年老友握一握手,说一说话,可此刻,一切都来不及了。
1月15日,周总理的追悼会就安排在这天,前天晚上,宋庆龄突然奇怪了起来,她不再悄悄流泪,胃口也突然好了起来,原来,她是想要以最好的状态去送周总理最后一程。
当时的宋庆龄已是81岁高龄,还患有多种疾病,再加上她前些天一直过度悲伤,出于对她的身体考虑,隋永清在晚饭时劝道:“妈妈太太,要不然明天别去了,周总理不会怪您的!”然而,宋庆龄却猛地站起来说道:“必须要去,这是最后一次了,必须要送送他!”
1月15日下午1点,宋庆龄早早地收拾好出了门,一路上到处都是赶往人民大会堂的群众,每个人的表情充满悲伤。一路之上,宋庆龄一直强忍着泪水。
周总理追悼会结束的几天后,宋庆龄离开了北京,在上海的故居内闭门谢客了好几个月,这期间,她还产生过辞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职务的想法,好在后来一切情况全都明朗了起来,宋庆龄的悲伤情绪也得到了缓和。
后来,宋庆龄还专门下了一篇标题为《怀念周总理》的文章,全文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宋庆龄对周总理的思念和惋惜之情:
人民永远怀念总理,不仅因为他是共产党的政治家,而且因为他充满了真正的共产主义精神。他一生勇敢、勤奋、执着、热情地为人民服务。周总理热爱人民,人民热爱周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