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二用打一生肖(手机正在入侵你的大脑)

现代人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

无论是学生学习时因为学业焦虑而偷偷玩手机,还是上班族因为deadline的压力玩手机来逃避现实,种种现象都表明——手机正在深度入侵我们的生活。

作为一个互联网比较重度的玩家,我和手机相处得还挺愉快的。

但也不得不时刻地警惕它,和它保持点距离产生美的感觉。

因为手机呢,是一个很古怪的东西。它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让我们上瘾的。


手机都把我们惯成了什么样子?


首先,「高刺激」的状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模式,我们开始习惯让自己多任务并行。

以前的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先写个一年半载的信,再酝酿个一年半载的暧昧,好不容易表白后又要拍个一年半载的拖,最后终于步入婚姻的二手房,你的心智也差不多消耗够了,算算沉没成本,也得一起好好过日子了。

但现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极大的降低了我们抓取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不知不觉,传达信息不再需要靠信鸽和邮车,获得娱乐不再需要靠电视和磁带,而我们,也习惯了用一台手机,就能做到越来越多的事。

所以你一边泡脚,一边刷抖音,一边学习,一边听歌,一边追剧,一边嗦粉。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是你无法分心去做的,那估计就是在王者峡谷里了……

那么问题来了,多任务并行,是不是真能提高你的效率?

这么跟你说吧,我小时候喜欢看少儿频道的鞠萍姐姐,还喜欢看隔壁星空卫视的哪吒传奇,而且这两个台还在晚上八点同时播。

给我气的。

害,这能难倒我柴可夫斯基吗?

于是我就拿着遥控器隔三分钟就换一次台(为啥是三分钟呢,因为我验证了三分钟是我能还原的断片剧情的极限)自以为这样能一心二用,同时看两个频道。

结果我发现,虽然我能勉强看懂两个电视台的剧情,但我完全没有享受和沉浸在我最爱的动画片里。我的认知力全部集中在了“切换”上去。

既然这样我牺牲每天放学后唯一的 1 小时看电视时间,还有啥意义啊,我摔。

我们的大脑很容易被所谓的“多股信息汇入”欺骗,认为只要能持续接收,同时接收,多段接收信息,就是赚到的。

这都是因为我们的生存机制,会天然地让我们追求高获得和高回报感的东西。

但事实上,“一心二用”是不存在的。认知脑科学已经证实,人脑加工处理信息的机制决定了——任务不能并行,只能切换。

*你看那些仿佛在同时干着两件事的人,只是他们的切换速度够快而已。

据美国 Basex 公司的测算:一名普通职员每天在工作中,平均会被打断 70 次。这至少会造成 2.1 小时被浪费在「切换」的过程中。

高频快速的切换,带来的是认知资源的浪费,让大脑运转越来越停滞。


还有一点,是我们逐渐习惯了AI来代替我们思考。

互联网的创立人之一Leonard Kleinrock,在互联网 50 周岁之际,他的观点却是:

「我们正在失去思考的能力」。

的确是这样的。

「互联网上、电脑里、硬盘里的东西,都不在你的大脑里,这样,等你开车、洗澡时,因为它们不在你的大脑里,你就没法利用它们来进行思考,没法通过它们组合出新的东西。
我们思考的能力正在被夺走。」

我点完外卖没事也会想想,人工智能的发展,到底是解放了我们的双手,还是替代了我们的大脑?

(这是个装X的大数据哲学问题,有必要@一下狄德罗)

如果你在放下手机后感觉无所适从,枯燥无味,那很可能是你的思考能力被手机所掠夺,感知能力被手机所封锁了。

此刻,它对你来说,几乎就相当于你的外置硬盘大脑。

信息泛滥,让人的持续专注力普遍下降了。微软曾经做过一个调查,2000年人们的持续专注力还有12秒,2015年只有8秒了。

嗯,我猜,2019只有5秒了。

如果5秒内,你没有思考出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会条件反射的拿起手机去搜索,去找百度云,去依赖这个“外置硬盘大脑”帮你解决问题。

这是个很可怕的事,不觉得吗?

你无法摆脱手机,本质上是你在害怕放下手机后涌潮般的空虚。

因为高价值流,造成了你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

高刺激流,造成了你感知阈值的提高。

慢慢的,除了手机,再也没什么能满足你。

这是许多人无法戒掉手机里“短期快感”的本质原因。

手机成瘾的B=MAP模型

对了,这里我补充一下啊!这个“快感”,不止是刷抖音打王者的感官快感,还有那种极速获取“伪知识”的认知快感。


但,并不是没有方法摆脱这个恶性循环。


如何摆脱手机的瘾?

若是你想要戒掉个什么,最根本的原理,永远只有三个:

1.找到了更好的替代品,不需要这东西了

2.被这东西狠狠的坑了一把,长了教训

3.脑子清醒了,知道这东西对自己有弊无利

那么,我们就从这三点来拆分解决:


1.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切换能量来源

许多人戒不掉手机,本质原因,是只把目的聚焦在了表面“戒”的动作上,却不给这个动作带来的后果做铺设。

如果你最开始的能量来源是手机里的短期快感,那你就必须给到切断快感来源后的替代品,或者安抚品,欺骗品等等……

如果你最开始的能量来源是手机里的短期快感,那你就必须给到切断快感来源后的替代品,或者安抚品,欺骗品等等……

只想单线切断,大脑是会感觉失衡的,当然不会愿意配合你戒除。

从大脑的视角看来,你从它那拿走了快感,还啥都不给它,你这是在抢劫啊。

盗窃片有点智商的盗贼,都知道偷完宝贝以后得马上置换个3D打印的仿品上去。

《十二生肖》

所以想要戒掉手机,你就要设法去切换你的能量来源。也就是给到那个“替代品”。

「短期快感」的本体,是「新鲜信息涌入的爽感」。

那么,为了找到更好的替换品,我希望你试着进行这三个步骤:

1.试着回想,你上一次开心得连手机消息都忘了看的时候,是在做什么呢?

——想起来的话,就先试着去多做这件事。先想办法削弱手机存在感。

2.暂时停止对新鲜消息的接收,进入反刍模式,回想自己看过和记下的旧内容,试着提取出曾经吸引你的那部分。

——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翻翻你落灰的收藏夹,你会发现另一个如此积极上进的自己……

3.结合上面两点,找到某件能够让你持续提取出价值,且能忘记手机存在感的新“能量来源”。


这个过程就是在帮你切换能量来源——从「新鲜感导向」的「获取-囤积」,变成了「成就感导向」的「反刍-吸收」。

我也有比玩手机更好的能量来源,比如阅读、写作、画画,所以我可以很轻松的做到完全断线手机几小时,这几小时的能量来源,我可以有更好的东西铺满。

一旦你开发了「切换能量来源」模式,就压根不想回去。


2.被坑了就长教训——褪去手机黏性

不知你感受到了没有,不管你刷手机的时候有多开心,当刷完后的短期快感褪去,随之而来的却是厌倦和焦虑……又称手机版贤者时间。

是看完沙雕微博发完三十个哈后的我本人了。

Nir Eyal对手机上瘾的研究表明,我们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自2001年以来一直稳步增长,平均每天约3小时。大学生每天平均花费9.5小时,超过一个工作日。

你咋不想想,每天都玩近10个小时的手机,还得睡个8,9小时的,你拿什么时间做自己的事呢?

是的,这种现象还可能源于我们在利用玩手机来拖延、逃避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Deadline的焦虑,驱动我们利用玩手机来饮鸩止渴,但每刷一次,你就更空虚一点。

越是空虚,就越是只能靠刷手机来缓解。如此,对手机就彻底上瘾了。

而且,刷久了也会产生边际效用递减,刷手机带来的快乐和回报会变得越来越少。

现在人刷手机只不过是一种行为习惯而已,并不是说刷着手机,就真能开心得要命,反而还可能更无聊。

手机好像也没啥好玩的了啊?半夜了都没有人在发微博和朋友圈了呀,Anyway,那我也要刷。

是啊,你真是实实在在的被手机坑了啊。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能切身意识到手机在杀掉你的注意力,在盗窃你的时间,在损耗你的效率,你离戒掉它也就不远了。所以题主能够意识到手机是带来的是短期快感,其实已经很优秀了。

你需要感受手机在你身上的黏性慢慢褪去,就像蜕掉一层屏蔽你接触外界的壳。

现实固然苦,但它至少够真够鲜活。好好去面对余额和Deadline吧,少年。


3.脑子清醒了——启动自我觉察意识

现代人对刷手机这个动作,实在是太熟悉了。

以前有个俗谜语,问你“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什么?——是睁眼啊!”

但现在还真不一定了……现代朋克青年们,早已练就了连眼都不用睁,一伸手就能精准捞到手机的感应神功。

正因为我们对手机过于熟悉和依赖,「刷手机」的动作,不知不觉被升级到了「条件反射」级别的反应。

工作或学习到心烦意乱的时候,乘地铁坐公交无所事事的时候,甚至是开心超嗨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习惯性的拿起手机,点点点点。

再比如,本来只想打开手机查个东西,结果反应过来已经打开微博,和姐妹说了半小时八卦了。

所以,你要学会「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

——你所做的选择,是出于「无意识」,还是经过仔细思考审查后,主动去做的?

无意识的概念,源于对人类日常生活简单的观察:我们的头脑中预装了某个意识,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它的存在。但这却会极大的影响我们的行为。

刷手机就是一种被预装了的意识。

所以如果你可以自我觉察,意识到「你现在正在做什么」,你就会发现,其实你根本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刷手机。你还有更多需要用你的「自主意识」去完成的正事。

拿起手机的动作并不是你的初心,你只不过是被「无意识」给统治,做出了刷手机的行为。

那么现在,清醒过来,去自主意识到“哦,我现在正在玩手机,我刚刚是在干什么来着?我拿起手机是为了什么?”

保持清醒很重要。



那么,差不多就叨叨到这里啦。

最后说下我的感觉,戒掉手机,不是说完全不玩手机,甚至你该戒掉的也不是手机,而是手机带来的“短期快感”。

手机是多好的东西啊……它帮我链接到了更牛逼的人,为我检索到更便捷的资源,在我空虚寂寞无聊的时候,还给我推送一大堆有趣的内容。

这个手机,它难道不香嘛?


只是,它始终只能当个伴随我的电子宠物。陪我消遣时间,帮我节省内耗。

而不是总试图接线到我后脑勺,改造我的大脑。

作者简介:柴桑,gap year 中的90后自媒体作家,知乎获赞 34w 干货答主,自学成瘾,间歇修行,始终思考。今日头条平台原创作者,专注思维提升与个人成长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柴桑在摸鱼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