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夜谭打一个生肖(12生肖的来源)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12地支搭配生肖属相的说法,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

生肖,或者说是属相,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力的一部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不清楚的是:十二生肖究竟是否是起源于中国呢?

十二生肖,被称之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因为它是在民间被人们口口相传留下来的,所以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一直没有盖棺定论。

原新疆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专门研究历史文化和文献的李树辉教授,他就指出:十二生肖很有可能是由国外传到中国的。

李树辉教授为何这样说?真相又到底是什么?

十二生肖起源说

有一点需要了解的是,十二生肖的起源有很多人在研究,但是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因为很难找到确切的历史文献资料,所以普遍说法不一。

目前有文献支持,有一定历史资料支持,说法上又比较可信的十二生肖起源说有干支纪年说、星宿说、还有就是李树辉教授的外来说。

干支纪年说,这也是最被中国人普遍接受的说法,也是最为可信的说法,12生肖里的动物,和12地支一一对应。

东汉时期有一个思想家王充,他在自己的著作《论衡·物势篇》里就描述过12生肖,这也是最早的完整记录过12生肖的古代文献: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木胜土,故犬与牛羊为虎所服也。”

可见在东汉之前,至少在东汉时期,民间就已经流传的有12生肖的说法,这也是干支纪年说最为人们普通接受的说法的原因。

不过王充的《论衡·物势篇》里提到了11种动物,唯独少了个龙,他还用12生肖来辩驳所谓的属性相生相克的说法。

“水胜火,然鼠何不逐马?”,至于龙,王充在《论衡·言毒篇》替提到“辰龙”的说法,算是凑齐了12生肖。

此外,在1975年,湖北省发掘出了最新的足以证明十二生肖来源的古文献,比起王充的记载还要早上几百年。

睡虎地秦墓,墓主人是在战国晚期至秦始皇时期的某个低级官吏,在该墓里发掘出的竹简,上面就清楚地记载了关于12生肖存在的记录。

《日书》,是古人们用来记载婚嫁等事情日期的,在里面写着“丑,牛也,盗者大鼻长劲。”这个“丑”,便是出自天干地支纪年法。

而要说起干支纪年法,那更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迹可循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已经开始用天干和地支来纪年。

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就在他的名作《离骚》里写道:“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个“庚寅”便是屈原用天干地支记录时间的说法。

庚寅日,屈原降生(出生),用这样的方式记录时间,然后周期往复,循环变化,古人们的智慧不得不令人赞叹。

《左传》里也有同样的记载,说是在晋国有个老者,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年纪,就跑到县吏那里询问,结果县吏也不清楚。

最后是大夫师旷得知后,用天干加上地支的算法,算出了老人出生于第26660天之前的正月甲子日。

中国很早就有了干支纪年法是不争的事实,只不过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干支纪年法存在不小的弊端,比如它在计算具体日期的时候十分繁琐和复杂。

这就远不如现在的历法方便和清楚,所以干支纪年法也就逐渐地很少在使用了,倒是衍生出来的十二生肖,一直流传至今。

至于如何把动物形象结合到12地支上面,这之中的说法是因为动物崇拜,古往今来,大自然的力量都是庞大的,庞大到以人类的力量难以抵抗。

而在古代社会,人类除了无法抵抗外,更加无法理解自然灾害现象,比如洪水、地震,古人们认为这些是大自然“生气了”。

于是便有了祭祀,有了供奉,有了向自然崇拜,向动物崇拜的现象,即便是后来理解了,但向自然和动物崇拜的习惯依旧流传了下来。

这里李树辉教授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研究突厥语言的历史当中,发现了最开始是由北方的少数民族开始使用的。

在《突厥语词典》中,有一则关于“鼠年”起源的神话故事,相传在公元11世纪发生了一次大寒潮,牧民们纷纷赶着动物,带着行李跨过伊犁河去到温暖的地方。

为了迎接新生,牧民们以动物过河的顺序纪年,老鼠游的最快,所以这一年就叫鼠年,再接着依次排下去,一共12只动物,循环往复。

不过这则神话故事很快就被证实并不靠谱,首先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看,突厥族在公元8世纪前后就已经在中国北方绝迹了。

所以即便是在突厥语言里流传着12生肖的说法,也很难传到中国,更和中国起源不符,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突厥族人都是以游牧为生。

且不说“龙”这种生物存不存在,单就猴子这种生物,以突厥人的生存环境来看是很少或者几乎不可能见过猴子的。

所以“动物崇拜说”是普遍被接受的一种说法,不过同样的,在古代,也就是最早记载的睡虎地秦简上的《日书》中,和现在的12只动物形象有一些不同。

子丑寅和鼠牛虎相对应,但是辰龙在《日书》里面就没有,取而代之的是“虫”,虫也可以理解为蛇,所以辰对应的不是龙,而是蛇。

还有申猴,酉鸡,戌狗,在《日书》中则是申石,酉水,戌羊,和后来的12生肖大为不一致,最离谱的是午马,午在《日书》里对应的居然是鹿。

不过这些倒不影响关于12生肖起源何地的解释,不管过去和现在12生肖所对应的有何不同,起源于中国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外来说

这里李树辉教授的观点就又不太一致了,他指出:之所以说12生肖很大可能是外传的,主要是考证了古巴比伦黄道二十宫的说法。

何谓“黄道十二宫”?本质是也是一种节气划分,和中国的24节气是同样的概念,颇为有趣的是,古巴比伦人也划分了12等分。

因为古巴比伦人提出“黄道十二宫”的说法比中国可以考证到的12生肖的说法要早,所以李树辉教授就认为是古巴比伦人将这个概念传到中国去的。

其实不止是李树辉教授,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也是同样的看法,他在自己的《释支干》一书中就详细论述了为何12生肖源于黄道十二宫。

起初黄道十二宫的说法先被传到古印度,然后才由古印度人传到了古代中国,只不过在这种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要知道黄道十二宫本身就对应着诸如“白羊座”、“狮子座”、“金牛座”等等带有动物形象的星宫一说。

传到古印度后,古印度人先是将其中很多说法替换为了适用于当地人理解的形象,譬如金翅鸟、摩睺罗迦、那伽等等。

然后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也就是西汉末年的时候,和佛教一起传入了中国,在经过一系列本土化之后,形成了后来的12生肖的说法。

不过到这里也许我们就明白了,李树辉教授的这种说法其实存在一种漏洞,那就是1975年发现的,战国末期乃至秦始皇时期的《日书》中已经有了12生肖的说法。

关于这一点,李树辉教授也指出了,首先,秦始皇时期的秦文化,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所以这个秦文化其实是一个融合的文化。

在秦始皇之前,西戎甚至更西边的文化都有影响到秦始皇之前的先秦时期,据说秦穆公曾经打到过波斯一带。

所以说在战国末期,甚至是在更早的时期,印度就已经把从古巴比伦传来的12生肖的说法传入了中国,不过这一说法很难得到支撑。

只要详加分析一番中国的12生肖说法,就能发现“外来说”这一说法其实上并不能成立,12生肖中的动物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更有着一种寓意。

南北朝时期曾经有一个诗人沈炯,他创作了一首《12属诗》,在诗里他写道:“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

每一种动物,都代表着一种特点,例如属虎的,虎啸山林,虎虎生威;属猪的,悠哉悠哉;属马的,属兔的,每一个属相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在我们中国文化里,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一眼便知其意,形象化,寓意,这是千百年的文化传承所留下来的。

如果让我们去理解印度的12生肖,墨西哥的12生肖,里面很多动物形象我们都看不出其中的含义所以不能理解。

明代有个大学者胡俨,也撰写了12生肖诗,对于12生肖形象更加地丰富了一番,在每一种动物形象面前用上了修饰词。

例如“骊龙”、“羝羊”、“鼷鼠”,这种带有文化性质的修饰词就让12生肖更具有了中国韵味。

提起鼠和牛,就能想到智慧,想到勤劳;提起虎和兔,就能想到勇猛,想到谨慎;提起马和羊,想到奔跑和温顺;提起龙和蛇,想到刚猛和柔韧。

这些都蕴含着古代人的智慧和相生互补的道理,既要勤劳又要有智慧;既要勇猛又要不失谨慎;既要敢于奔跑又要懂得和顺;既要刚猛,也要知道过刚容易折断的道理。

所以说,不是从中国起源的也好,是从中国起源的也好,在经过中国人数百数千年的演变之后,早已经适应了中国的文化环境。

每一种动物形象,每一个生肖属相,都带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在里头,带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期望在里头。

如果非要追根究底,说“12生肖”由黄道十二宫演变而来,那么在经过演变后,真正的12生肖这个概念,应该是中国所独有的概念了。

古巴比伦时期中国处在夏朝时期,这个时间点人类要想迁移数万公里简直是天方夜谭,就连夏朝也不过是围绕在黄河周围的一小块地方。

所以黄道十二宫的概念要想传入中国,难度上可谓是十分巨大,当然历史研究总是充满着许多的可能性。

在没有确切的证据面前,谁也不好下最后结论,就拿现在12生肖的概念来说,就不止只有中国,朝鲜,日本,印度,泰国,俄罗斯都有这样的说法。

不过像中国这样把生肖属相和日常生活,历史文化联系的如此紧密的,再也找不出来第二个,甚至现在还有人延伸出了“本命年”的概念。

也许到了今日,十二生肖的来源也显得并不那么重要,牵连不断的文化感和情感,才是存在于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BOSS外传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