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之入骨猜一生肖(四种大名鼎鼎的)

说起老鼠,算是人类相当熟悉的一种动物了。它们存活在地球上的历史十分久远,从无数历史典籍之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记载。甚至据生物学家的猜测,如果有全球性灾难的一天到来,致使生物的大量灭绝,那么鼠将会是哺乳类生物最后的物种。

也许生活中有许多人对这些小家伙恨之入骨,但这些小家伙早就在无意中爬进了人类的历史和文学中。这些小家伙就这样地在冥冥之中影响着人类,从五个维度里融入了我们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之中。

历史之鼠

我们从《诗经》这样来自数千年前的典籍中,就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鼠不劳而获的习性有多了解。否则是不会写出《硕鼠》这样倾吐郁闷、向往"乐土"的诗篇的。“尸位素餐、不劳而获”从此被喻为无耻的"硕鼠",老鼠的形象也就一直被世人厌恶唾弃。

在人类发展形成城市之初,老鼠也就跟着一起进城,演变成为了"城市老鼠"。两千多年前,年轻的楚国上蔡人李斯进城做郡小吏时,就看到官吏办公处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当人和狗临近时,老鼠便一次次受惊而逃。接着李斯又看到仓库里的老鼠,吃着积聚成堆的粮食,住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丝毫不受人和狗的惊扰。他由此感悟:人,出人头地还是落居人后,像老鼠一样,就看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了。于是,李斯跟随荀子,勤奋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最后当上了秦国的丞相。

老鼠不仅仅影响着中国历史,更影响着世界历史,老鼠偷偷跑到人类家中,不仅仅是外出时段繁衍成长的子子孙孙,还有它们体表生机勃勃的大量跳蚤,它们体内含有让全球闻之色变的鼠疫杆菌。全世界大约56种老鼠,能够携带60多种病菌,它们的唾液本身就是一种毒液。早在公元6世纪时的欧洲、14世纪的欧洲与亚洲以及18世纪时期的欧洲,烈性传染病鼠疫曾一度爆发,地球上数千万人先后被夺去生命。

文学之鼠

毛茸茸的小家伙除了爬满人类的历史书卷,还偷偷溜进了文学世界。老鼠的内心充满好奇,这也是它们什么东西都要啃啮一番的原因。

《阅微堂笔记卷十》记述了一则关于老鼠的笑话,说是某人家中,老鼠忽然像疯了一样上下翻腾,破坏器皿,相互追逐,最后自己将自己撞死。原来"盘中所晒媚药数十丸啮残过半"。吓得主人将"所晒媚药"全部倒掉。纪晓岚最后感慨:"夫燥热之药,加以锻炼,其力过猛,其毒亦深。吾见败事者多矣。"

在当今民间,还有许多关于老鼠偷食烟土成为瘾君子的笑谈。其实,人也一样充满好奇,但人又是最缺乏自律能力的动物,众多的吸毒者,就是在知晓利害的前提下,无法自律而涉及毒品,然后又因缺乏自制能力而难以自拔的。

《笑林广记》里也记载了关于毛茸茸小家伙的趣事儿。讲的是一户人家里的老鼠忽然惊惶四散,落荒而逃。地震、洪水等灾害来临之前,老鼠也会以逃窜不怕人等异常反应示警。主人家以为要发生什么灾难,也随之搬离,因此古人都觉得老鼠有"神通"。可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什么也没发生。主人想不通,开始怀疑老鼠的预知能力,回到原来住处寻找原因。原来,就在他搬迁后不久,这里新来了一户受猫人家,养了一大群猫。看来这老鼠的神通在猫咪面前确实失灵了。

习俗之鼠

正是因为老鼠糟蹋庄稼,人类对老鼠恨得无可奈何,乃至演变出"鼠婚日",希望通过"老鼠嫁女",将鼠患"嫁"出去,让老鼠喜气洋洋地自己扫地出门。老鼠并不买账,年年成亲,岁岁繁行,依样强盛繁殖。还轻易地将天敌老猫挤出生肖榜,并荣登榜首。"子为阴极,幽潜隐晦,以鼠配之。"

有很多老一辈的人说的,老鼠是能指会算的神通,并非"鼠目寸光"。每次出门,老鼠呈站坐姿态,用前脚捻着胡须,卜算前路吉凶,一切明明白白,尽在掌控之中。遗憾的是,当老鼠计算完毕出发后,前脚落地便失会失去“神通”,将一切忘得干净净,反而中了老猫的诡计,这就是所谓的"放爪就忘"。直到现在,一些农村的村民和民俗作品里都认为老鼠具有一定的“神通”,正是这种神秘的能力,让这个小家伙在民俗里有种奇妙的仪式感。

餐桌之鼠

在一些古籍里,记载着人吃老鼠的史实,除了不得已而为之、也有热爱鼠肉的。其实,就在今天,生活在滇西的部分兄弟民族,就有吃鼠肉的勇气和习惯。像怒江州的白族兄弟,喜爱甘蔗林中的"白花老鼠",一旦发现随即放下手头活计,兴致勃勃地围捕他们心中的美味。据说这种老鼠个大肉厚,美味十分。还有一种生活在稻田的小老鼠,比麻雀还小,爱在稻谷或野草上筑巢繁育,其幼崽也属美味,有美名日:"三叫"。人们在收割稻谷时,一旦发现这种尚未睁眼的老鼠幼崽,通体红色透明可以看见腹内的鼠奶,便如获至宝。所谓"三叫",乃用筷子夹住时,"唧唧""一叫;夹住了,沁入蘸水时又"唧唧"一叫;送入口中享用,最后"唧唧"一叫。令人厌恶的老鼠摇身一变,成了美味佳肴。不过如今全球都被疫情打击,甭说老鼠,就是竹鼠都没有市场了,也许餐桌之鼠文化陋习也会随之消失吧。

结语

就是这样,我们的社会历史以及生活和习俗被这些"鼎鼎大名"的"无名鼠辈"占领了,没有其他的动物能够享受这些毛茸茸小家伙的"殊荣"。它们聪明、强大而且具有超凡的记忆力与智慧,你还敢小看它们吗?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老夫科普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