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解梦(佛教最初的传入其实源自一个梦)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西游记》几乎影响了整整三代人。当然,这里说的是86电视版《西游记》,这是永恒的经典,从八零后到现在的10后,对于这部电视剧都有着极深的感情。《西游记》主要故事是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上的故事,一路降妖除魔。这里的西天说的是天竺,泛指的是古印度。受到这个影响,大家自然而然的认为唐僧是西天取经第一人。
当然了,神话小说我们不能当真。可在历史上,唐僧西天取经也真有其人其事,但要说他是西天取经第一人这是不对的。我们要知道,一种宗教或者是信仰在传入某个地方时,必定经过了长期循序渐进的发展,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唐朝的时候佛教兴盛,必定是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磨合。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开始在中原兴盛,佛塔和佛寺开始广泛兴起,也有几次的衰败,比如灭佛运动。但也并没有动得根本,反倒是灭一次更加兴盛一次。虽然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开始兴盛,可佛教传入还要向前推。那么,究竟能早到什么时候?最早的取经人是谁?他们取回了什么?他们是佛教弟子吗?
一、最早的取经人是谁
有一种说法,说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已经知道有佛了。这纯属于臆想,时代都对不上,佛教起源要比那个时候晚太多。另外也有说法是早在春秋战国,秦朝时候,就已经有僧人到中原地区传法。假如说秦朝时有僧人到中原传法,这个说法在时间上是可行的,因为当时佛教已经在天竺兴起,而秦朝时候和印度之间是有商道的。
可是,这些我们都找不到具体记载,无法去证实的,我们不能当真。真正有记载的是东汉时期,汉明帝因为做了一个梦,梦到有金人腾空,于是到了白天跟大臣解梦,大臣说西方有神叫佛,于是汉明帝派人到西方去寻找这种神。
北魏杨衒之在文史佛奇书《洛阳伽蓝记·卷四·白马寺》中记载:
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帝梦金神,长丈六,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
这个汉明帝就是光武帝刘秀的儿子,最早的佛教传入跟他有着极大的关系,而且仅仅是因为一个梦,由此还诞生了一个典故叫“白马负经”。《洛阳伽蓝记》是集文学、史书和佛学为一体的奇书,主要记载的是洛阳各个寺庙。但他这里记载这个故事时不清不楚,真正清楚的是专门记载佛家高僧的专著《高僧传》中。
《高僧传》是一本专门记录佛教传入、佛经翻译、得道高僧的专著,从各位高僧来说佛教怎么传入和都翻译了什么佛经,在《高僧传·卷第一》中,记载这件事比较清楚:
汉永平中,明皇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傅毅奉答,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即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
这里至少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汉明帝刘庄做了个梦,有大臣说是西方的佛。 二是汉明帝派人去西方求法,前去的人有蔡愔和弟子秦景等一行人。三是去天竺。
而蔡愔一行人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经人,他们从当时的汉王朝都城出发,前往天竺寻找佛法。当然了,最初的寻法人跟佛教没有任何关系,他们都是汉朝的官员,并不是佛教弟子,而他们之所以前去寻法,不是为了传播这种信仰,也不是为了什么广大百姓,一个最简单也最荒谬的理由是因为汉明帝做了个梦。
但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既然有大臣由他的梦延伸到佛法上,这说明在当时,佛教已经被中原人所知,否则大臣不会凭空捏造出这样一尊神来,而且正好西方还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汉明帝以前,中原地区虽然没有佛法,没有佛教传入,但佛教这个名字和佛法其实已经被中原人所知。
二、他们取回了什么
其实,他们可以说成是第一批取法人,但并不能说是第一批取经人,因为他们去之前根本不知道有什么佛经要义,汉明帝派他们去的目的是寻神,大臣说西方有叫佛的神,汉明帝梦见到了,所以他派人去西方请这尊神。
等蔡愔一行人到了天竺后,他们可不像玄奘那样苦哈哈的,一路上还得化缘,他们是官方指派,路上根本不受苦,到了后也自然是有人招待的。于是他们见到了两个高僧。
玄奘自己本身就是高僧,他取经是为了翻译,而蔡愔他们可不会翻译佛经。事实上,他们到天竺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取佛经,这个咱们上面已经说过了。见到两位高僧后,他们就说服两个高僧跟他们到汉帝国去,这两个高僧一个叫“摄摩腾”,一个叫“竺法兰”。
《高僧传》开篇第一个写的就是摄摩腾,也就是说,《高僧传》作者慧皎认为,摄摩腾是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创始人之一,是他最先把佛教带入了中国,所以才会把他名列《高僧传》开篇第一。
摄摩腾,本中天竺人,善风仪,解大小乘经……愔等于彼遇见摩腾,乃要还汉地。腾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雒邑,明帝甚加赏接。
摄摩腾跟随蔡愔一行人到了汉朝雒邑,这个雒邑是洛阳的古称,也就是他们回到了洛阳,受到了汉明帝的接待。蔡愔他们让摄摩腾和竺法兰跟他们回去,但他们一行人并不管他们两位带什么,也没有主观上让他们带佛经。可摄摩腾和竺法兰必须要带佛经,因为这是他们的根本,是他们过来后安身立命的根本,他们过来的目的是宣扬佛法,而佛经则是重要的要义。
三、他们到洛阳后做了什么
在汉明帝方面,为他们设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且给予了很高规格的待遇。比如专门为他们建造了寺庙,也就是白马寺,不过现在的白马寺并不是原来修建的,经过了后世的改善和重建。
《高僧传·卷第一》中记载:
腾所住处,今雒阳城西雍门外白马寺是也。相传云,外国国王尝毁破诸寺,唯招提寺未及毁坏,夜有一白马,绕塔悲鸣,即以启王。王即停坏诸寺,因改招提以为白马,故诸寺立名。
所以,我们看《西游记》中为什么唐僧的马是白色的?不能是黄色的?不能是黑色的?这是有渊源的,白马为毁寺悲鸣,佛教认白马有悲天悯人之心。如此高规格的礼遇下,摄摩腾和竺法兰自然也不懈怠,他们广传佛法,将佛经翻译过来,他们共同翻译了《四十二章经》。
腾译四十二章经一卷,初缄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中。
但就这个翻译佛经上来说,摄摩腾并没有竺法兰贡献大,因为竺法兰语言天赋好,他小时候就懂汉语,掌握着好几门语言。两人共同翻译的《四十二章经》,但竺法兰翻译得多一些。
《高僧传·卷第一》中说竺法兰:
兰乃间行而至,既达雒阳与腾同止。少时便善汉言,愔于西域获经即为翻译,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四十二章等五部。
早在汉朝时,就有了前去西天取经的人,他们不是佛家弟子,他们的目的也并不是真的为了求取佛经,但他们无意间将高僧和佛经带了进来,从此以后,佛教在古代中国开始兴起并且昌盛。摄摩腾和竺法兰后都圆寂于洛阳,竺法兰六十多岁,摄摩腾圆寂时多少岁历史没有记载,我们无法得知。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为了自己信仰的传播,毅然跟随着汉朝使者回到了洛阳,从此在这里定居并传法,他们是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开端,有了他们,才有了后世那些高僧和取经的故事。
《高僧传》中关于他们的故事很简单,黑嫂在此根据前人记载稍作补缺,唐突之处,当以女子之言笑放而过就行:
初,西域高僧讳摄摩腾、竺法兰,皆年少开窍礼佛,隐窥莲花净土。少年身负不世天资,半生苦修,求佛法以达彼岸,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众生之中。及壮,大汉使者得见,曰东方圣上虔诚求佛。大师为信仰而动,欣然应允,随汉使归。大师居雒阳而心系苍生,广传佛法要义,译经传法,志弘大道,佛教初传,居功至伟。后,大师居雒阳直至圆寂,然大师不悔,平静喜乐。帝念其信仰得以传播,佛教得以传承,隧建寺感念,寺居雒阳雍门,号曰白马寺。后世多在原址重修,昔之圣地,已成云烟,然信仰传之后世而不衰,寺名流传千年而不减,渐成一古址奇观,今之洛阳白马寺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