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是什么日子(3月22日)
为充分发挥海洋文化在大连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广大市民对大连海洋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提升大连海洋文化节举办层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我们特别举办“大连海洋强市大讲堂科普系列讲座”。
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3年“世界水日”主题为“Accelerating Change”(加速变革)。我们从水利部获悉,水利部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确定我国纪念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并公布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方案和宣传口号。
世界水日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
为此,我们“大连海洋文化节”系列活动将在2023年世界水日来临之际,于3月19日下午13点--16点,在大连市规划展示中心会议室,开展“黄河保护法”宣贯专题活动,积极参与“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宣传联合行动,开展《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宣贯工作等,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依法治水、惜水护水意识,提倡市民的爱水护水行动,做出相应的努力和贡献。
(会议现场)
相关讲座:
1、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张明亮教授 ,主题发言《辽河口滨海湿地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张明亮教授,是海洋科学-物理海洋学学科带头人、海岸带生态环境演变及受损生境生态修复技术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河流、湖泊及海岸带生态环境演化、海岸生态防护、河口湿地监测与生态修复、海洋灾害预报等研究工作。
辽河口滨海湿地位于位于辽东湾最北端,辽河入海口处,辽宁省盘锦市境内。辽河口海域有多条河流入海和多个浅滩分布,并有广大的潮间带区域,形成以盐沼植被为主的滨海湿地。 地理坐标为121°30′~122°00′E,40°50′~41°20′N地处我国温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辽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近60万公顷,地跨辽宁省的盘锦市和营口市,已建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这里是东亚和澳大利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栖息地和驿站。
(讲座课件)
2021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该法将于2022年6月1日起施行。
张教授为大家带来《辽河口滨海湿地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成果,就其研究背景及现状、对辽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对湿地盐地碱蓬退化机制研究、潮滩盐地碱蓬修复技术研究等方面的议题进行了细致讲解。让与会人员对辽东湾湿地生态现状有了全新的认知。
2、“淮河卫士”霍岱珊线上参会,主题《健康河流 健康村庄与节水行动》
“淮河卫士”霍岱珊原是一名摄影记者,他2003年获得中国环境好新闻一等奖,2007年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2010年获得具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麦格赛赛奖”。
“淮河卫士”是一个行动型一线环保组织,是民间发起、政府支持、精英带动、全民参与;上疏民意、根治污染、碧水蓝天、厚泽百世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 通过公众参与的行动,把种种的不可能变为一个又一个的实际改变。
(霍岱珊老师在现场调研中)
淮河治污过程中,不断有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公众参与不能缺位,清水节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环保直通车发挥大作用。政府环保力度三级跳,会商→约谈→督查。公众参与促成“莲花模式”→“淮河模式”→“中国模式”,两项救助,二送瘟神,构建健康河流健康村庄。水污染治理,公众参与力量的形成,对淮河水污染及其排污口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和监督。
遵循“道法自然”,淮河卫士试验成功“生物净水装置”,使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得到治理,村民得到清洁饮水救助。水质决定体质,大量观察证实:沿河村民只要得到清洁饮水救助,癌症发病率就可“当年下降、二年大降、三年之后降至近年最低水平”。 因此,修复农村生态,就从治理地下饮用水污染起步,这是枯木逢春的希望。
霍老师说,“既然选择了一线行动,那我们会继续坚持。这些年,特别感谢各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媒体记者们的帮助和支持。今后会撰写一些行动历程,留给大家一些纪实性的环保行动案例。”
3、辽宁省海科院高学文研究员,《海洋碳汇解读》
高学文研究员就职于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态文明,海洋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等。先后出版《辽宁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海洋生物探秘》等著作5部,主持参与国家海洋公益项目、辽宁省海洋渔业科技计划,大连市社科重点项目等多项。
高研究员的发言主题是《海洋碳汇解读》,分四部分内容为我们讲述了海洋碳汇的有关问题。
(讲座课件)
在此次《滨海湿地碳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分享过程中,高学文研究员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背景;二是海洋碳汇的内涵和机制;三是滨海湿地的碳汇功能;四是增强滨海湿地碳汇的对策。他认为面临全球变暖,海洋酸化和海洋缺氧等生态环境威胁,减少对海洋的污染,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全民应参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陆海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开展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等都是增强滨海湿地碳汇功能的有效途径。
4、北京绿家园创始人汪永晨线上参会 ,分享“黄河十年行”生态考察历程
汪老师曾当选 “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2008年9月当选美国《时代/CNN》2008环境英雄,2014女性传媒大奖,2016入选美国《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 Policy)“2016全球百大思想者”。
2000年绿家园开启“绿色记者沙龙”,第一讲“洪水不是灾”,只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是湿地的作用,调节气候。稻田的作用,是我们的祖先在农耕文明的时代给我们生存的智慧。绿家园发起了“江河十年行”、“黄河十年行”这两个大的流域生态考察,行走了中国横断山的六条大江,坚持纵向的持续观察。黄河源头,受气候干旱的影响,冰川的融化,将是一种灾难。湿地是地球之肾,可以排毒。湿地就是在干涸的时候,可以让水慢慢地滋养土地,养育我们的人民。
(讲座课件)
汪老师用独特的心理路程,为大家展示了黄河流域生态之美,生态之殇。她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到河流生态保护的行列中,为保护母亲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5、湖南岳阳江豚保护协会副会长、全国“十大江河卫士”任增颖为大家进行《黄河保护法》以及水土保持政策贯宣。
2000年至今,任增颖业余开始组织、参与环保生态领域的公益活动,临澜环保公社创始人,是资深环保志愿者。 2014年10月,入围中国“正义人物”评选时,为其拍摄的环保纪录片《大海守望者》曾被全国124个电视台的相关频道陆续播放。
先后当选山东省江河卫士,全国十大“江河卫士”,全国十大“海洋卫士”等。曾参与过 “江河十年行”、“黄河十年行”、“京杭大运河”“白马河”等等流域生态考察。
此次会议,她受邀担任会议主持人,并带领大家系统学习了《黄河保护法》及全国水土保护政策,为大家分享了黄河文化传承及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2023年4月1日,《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
(讲座课件)
6、大连市民节约用水科普
合理开发利用,重在节约保护。会上,系统讲解了节约用水,随手可以做到的事情。强调了节水是每个人的举手之劳。只要人人都能身体力行,整体节水的成果就能卓有成效。
7、会议圆满结束
与会人员进行了合影留念。
(参会人员合影)
本次会议主办单位:自然资源部大连海洋中心、 大连市规划展示中心、大连海促会·海洋文化节组委会
会议承办:大连(金普新区)海洋产业发展促进会
会议协办: 海岱生态环境科技(大连)有限公司、湖南岳阳江豚保护协会、大连滨海润德义工站
参加本次会议有来自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战蓝水域救援、大连滨海润德义工站的海洋生态保护志愿者们50余人。会议间歇过程中,义工站的青少年们为大家进行了精彩的生态保护节目表演。自然资源部大连海洋中心等相关单位领导参与了会议,并做了相关总结发言。
通过此次会议,我们将“唤醒城市的蓝色基因,为海洋強市增添蔚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