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几月几号(小暑将至)

今年气温相比往年要高上一些,早在6月份时就有不少地方最高温突破40摄氏度,而7月份来临后,人们也感受到了闷热,且时有雷阵雨出现。

每年7月6-8日为小暑节气,今年为7月7日,小暑为24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也是夏季第5个节气,而“暑”有炎热之意,小暑也就是还没有到达最为炎热的时候。

这一节气的到来,表明盛夏正式开始,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结束,全国大部分地区要迎来“酷热”,接下来体感将愈发潮湿、闷热,各地也将进入频繁雷暴、冰雹、大风天气。


其实,每到小暑节气之时,各地都有不少习俗,牢记“5习俗3忌讳”!

01、“5习俗”

1、“食新”

小暑节气之时,刚好北方小麦以及南方稻谷迎来了收获,为了庆祝粮食丰收,农民会将收割的稻谷研磨,然后烹饪成米饭,以祭祀五谷大神以及先人,希望其能保佑来年继续丰收。

小暑这一天,人人都会品尝新米,喝上新酒,也会吃上新鲜的水果以及蔬菜,这就是“食新”。

2、饺子和伏面

正所谓“头伏饺子二伏面”,小暑到来后三伏天也即将开启。而伏日有苦夏之意,此时天气燥热,人容易懒散、食欲不振,而吃饺子可起到开胃解馋、养生之意,因而伏天人们会用刚收获的小麦研磨成面并包饺子。

而至于伏日吃面习俗,早在三国时就已兴起,伏日吃面吃的是“水面”以及“炒面”,也就是将面粉放锅里炒熟,然后再加水、加糖食用,如此就可起到解暑之意,也能让身体出汗,排出毒素。


3、吃暑羊

三夏农忙节气过去后就会迎来“姑姑节”,也就是娘家人要将出嫁的女儿接回家里吃团圆饭。而在苏北、鲁南一带就有“吃暑羊”习俗,亲友之间聚在一起吃暑羊。

此时正是山羊肉嫩肥美的时候,因而这时候品尝使用别有风味。

4、“晒红绿”

民间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这一习俗早在唐朝时就已兴起,当年唐玄宗取回真经时,回国途中不慎掉落大海,佛经也被浸湿,他们将经书捡起来晒干,而这天刚好为六月六,此后习俗流传下来。

所谓的“红绿”,也就是指五彩斑斓的各式衣物。小暑节气之时天气炎热,因此人们会将各式衣服拿出来晾晒,如此就能起到杀菌、除霉味的效果。

除了衣服外,人们也会将存放书柜中的书籍、字画拿出来“晒伏”,除去其霉味,可避免其受潮而破损,还可防蛀虫。


5、吃莲藕

小暑吃莲藕也是一大习俗,毕竟每年夏季时莲藕进入成熟季节,此时莲藕最为新鲜,吃起来甘甜清脆,爽口无比。同时,莲藕有凉血消暑之意,其中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钙磷铁等成分含量多,其清热、除燥效果好。

至于如何食用,可以凉拌切片,加上一些蜂蜜,也可以小炒、炖汤食用。

02、“3忌讳”

1、忌贪凉

小暑节气之时天气最为炎热,户外如同大蒸炉一般,为此不少人长期在室内吹空调、吃冷饮,但如果过度贪凉,那将会使得寒气堆积,肠胃不适,滋生多种疾病,因而切忌别贪凉。

2、忌坐木

正所谓“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季时出去游玩轻易别坐在木头上。这是因为夏天多潮湿、雨水,而木头因持续被风吹雨淋,吸收大量水分,因而内里湿气重,坐在上面久了湿气入体,会引发多类疾病。

3、忌激动

夏季是养生最好时节,而养生要先养心,小暑时节气温燥热,人心火较旺,容易上火、激动,一旦情绪激动,那对心脏并非是好事,因而大家要切忌大动肝火。


03、小暑后热多久?

正所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为一年最热的时节,而今年入伏第一天为7月16日,且伏天为40天,也就是说小暑过后会一直炎热,直到8月25日出伏为之。

至于三伏天内最热的时候,其实还要数中伏和末伏,而8月7日虽然是立秋节气,可民间有“秋后一伏,热死老牛”之说,可见立秋后并不会立刻凉爽,反而仍十分炎热,大家要提防“秋老虎”,做好避暑准备。


出伏后气温就会慢慢下降,天气凉爽,因而自小暑后还需要等待一个多月才能渡过炎热期,期间大家要做好防暑工作,也可适当养生。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惠农圈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1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