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古代名字和身份(古代没有身份证)
身份证,可以说是证明我们身份的有力凭据,如果没有身份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比如不能买火车票,不能住宾馆,也不能网购,甚至就连一些聊天软件都需要实名认证。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没有身份证的古代,古人要怎么证明“我就是我”呢?
最早的身份证
其实古人的“身份证”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为了便于管理,发明了 “照身帖”,这种经过打磨、外表光滑的竹板,就是中国最早的身份证件。
竹板上面雕刻着持有人的家族住址、出生年月、性别等信息,以供官府和公职人员随时查验。在当时这样的“身份证”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流患匪寇四处作乱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历代“身份证”样式
由于竹制身份证件容易磨损,不易于保存,隋唐首先在材质和样式上进行了发展。唐朝建立后,高祖将竹使符改革为银兔符,后来银兔符又改为铜鱼符,武则天时期鱼符又改为龟符。
关于唐代鱼符的类型,大致分为五类:铜鱼符、传符、随身鱼符、木契、旌节。分别是用于调兵遣将、传递情报、邮驿出行、显示尊贵、表明身份、验合财务出入、委任官吏、赏罚臣子。
唐代鱼符一般长约6厘米,宽约2厘米,分为左右两部分,左符放在当时的内廷中,类似于身份登记;右符则由鱼符拥有人随身带着,作为身份证明使用。
实际上,在古代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身份和地位的,"身份证"是有身份有地位之人所特有的,普通人是不可能拥有"身份证"的。
所以,唐代时拥有鱼符身份证的人,都是真正意义上"有身份的人"。
唐朝初年,不是所有官员都能佩戴鱼符的,佩戴鱼符者必须为五品以上的官员,还要在回家养老、辞职或去世后把鱼符交回去。到后来,鱼符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佩饰,其作为证件的作用逐渐减弱,鱼符的作用更侧重于表明官员地位。到了这时,满朝文武都可以佩戴鱼符。
武则天在位时期,鱼符被她改为形状像龟,但作用和鱼符相同的"龟符"。用金龟符的男子,最低也得是朝廷的三品大员。虽然后来龟符随着武则天的逝世而消失,但象征着崇高地位的金龟符却为后世演变出"金龟婿"一词。
宋朝时,官员直接使用“鱼袋”。用“鱼袋”及其上面的金、银饰品和颜色来区分官级,其中,以金紫和银绯为贵。
到了明朝“身份牌”又做了进一步改进,变符为牌。这时期主要实行的是牙牌,有象牙、兽骨、金属、木质等多种质地,视身份和地位、功能的不同而有别,上面刻着持有人的姓名、官职、工作衙门及工作履历。
清朝使用的是腰牌,牌子上不仅要写清楚姓名、年龄、单位、职业、官衔等,还会特别注明身份证的用途。这时候的“身份证”已经由贵族走向平民,开始在中下层和民间得到广泛使用。
除此之外,清朝时期一些特殊从业者也开始有了身份证明。有关隘腰牌、船户腰牌、仓户腰牌、领盐腰牌、考场腰牌等,对于出家的僧人还有专门的戒牒和度牒,也是由政府制作发放。
总结
虽然古代的科技并不发达,但是老祖宗的智慧是无穷的,一代又一代人创造出了可以证明“我是我”的工具。身份证明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凝结了众多人的努力,我们应该铭记在心,追本溯源,让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历史##头条创作挑战赛#
图片来自网络